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诸葛亮的故事(15篇)

诸葛亮的故事(15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3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诸葛亮的故事1

公元225年,三国蜀相诸葛亮率队南征,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中了山岚瘴气,出现发热倦怠等不适症状。在经过一个小村寨时,诸葛亮见村民个个都饿得面黄肌瘦,便起了恻隐之心,令属下发放军粮施救,村民都十分感动。相处几天,村民中一个土著白发老人发现了许多蜀兵的病状,说是患了“热毒病”,于是叫来自己的一对孪生孙女,吩咐道:“金花、银花,你们去采几筐仙药来为蜀军解难。”然而三天过去,出山采药的姐妹俩却一直未归。众人急了,多方寻找,最终在一处山崖边找到了两筐满满的草药,而筐边有野狼的足迹和被撕碎的衣服鞋子……蜀军将士吃了草药得救了,而金花、银花却为此献出了生命。消息传给诸葛亮,他落泪了,有感姐妹俩的义举和草药的藤青花鲜,便为这无名仙药取名“金银花”。

诸葛亮的故事(15篇)

这则故事的真伪有待考究,但金银花的功效却毋容置疑。金银花是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圣药。其性味甘寒而气芳香,甘寒则清热而不伤胃,芳香则透达而可祛邪,所以突出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能广泛用于治疗痈肿疮毒、外感风热、热毒痢疾、暑热烦渴、咽喉肿痛等各种热性病症。因药理作用能抑菌、抗病毒、消炎、解热,所以现代还常被用作防治多种热传染病的首选之品。

诸葛亮的故事2

在这节课中,我能充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节课让学生处于不断自主学习中。从一开始,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所了解的关于诸葛亮利用智谋取得胜利的小故事跟其他同学分享,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后,抛出问题:“诸葛亮做得对吗?”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从而在讨论中得出最终答案,再总结出本课的主旨:“聪明要用在正地方”,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平时生活中,要如何把聪明用在正地方,深化主题,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正地方,要如何使用聪明,达到教育的目的。整节课下来,教师一直处于引导的地位,显得十分轻松。

不过在这节课上,有一个遗憾的地方,就是在让学生理解正地方这点上,不够深入,没有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实例去理解什么是正地方,要如何正确使用聪明。

诸葛亮的故事3

诸葛亮小的时候聪明好学。

传说他在跟一位老先生读私塾的时候,这位老先生以鸡鸣确定放学的时间。先生家里养了一只大公鸡,这只大公鸡不但黎明报晓,而且到中午和傍晚也要叫一阵。那个时候没有钟表,老先生就以中午和傍晚的鸡鸣作为下课的时刻。这位老行政管理很有学问,讲书又特别生动。诸葛亮非常喜欢听先生讲书,特别是喜欢听他讲春秋战国时期管仲、乐毅和孙子兵法的故事。可是有时正听到兴头上,大公鸡喔喔地啼起来,先生就立即收拾讲桌上的书籍,宣布下课,这叫诸葛亮感到十分扫兴。

怎么办呢?诸葛亮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每天上学的时候在口袋里装上几把米,当公鸡快叫的时候,他就偷偷地把米撒到窗外去,大公鸡跑过来,在窗外的草地上找米吃,就忘了鸣叫了。等到那大公鸡想起鸣叫的时候,别的孩子早已坐不住了,老先生也已饿得心里发慌。先生莫名其妙,觉得有点奇怪,诸葛亮却暗自得意。终于有一天,这事被先生发现了。一气之下,先生把诸葛亮撵出了学堂。

诸葛亮回家以后,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本想能多听老师讲课,可是弄巧成拙,瑞连学也不能上了。他非常后悔。后悔自己不该背着老师和同学做手脚,后悔自己不该只顾自己的兴趣,不顾老师和同学饿肚子。老先生知道了诸葛亮回家以后的情况,想起诸葛亮平时有礼貌爱学习的表现,想到给公鸡喂米这件事虽然令人可气,可是也透露出这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果这个孩子的聪明才智能用在正地方,将来可能是一个有用之材……于是派人把诸葛亮叫回了学堂。

从此,诸葛亮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候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从那以后,他更尊敬先生了,他下河抓鱼煮汤给老人滋补身子,帮助先生做一些家务和农活,在和老师更多的接触当中,学习知识。老先生也更喜爱诸葛亮这个学生,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诸葛亮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诸葛亮的故事4

一种较普通的意见认为,诸葛亮因避汉末战乱,在隆中躬耕读书,隐居十余年,常自比管仲、乐毅,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在颍川徐庶的推荐下,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这就是妇孺皆知的“三顾茅庐”。刘备在“三顾”之后得见诸葛亮,与之纵论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占据荆、益二州,安抚益州西部诸戌、南部夷越,整顿内政,外与孙权结好,协力抗曹,逐步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颇中刘备心意,而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另一种意见认为,关于刘备和诸葛亮最初相识过程,《魏略》和司马彪所著《九州春秋》均记载是诸葛亮先主动去求见刘备,而没有“三顾茅庐”和“隆中对”。如果说“三顾茅庐”和“隆中对”在历史上还是存在的话,那么是诸葛亮首先主动去求见刘备,他毛遂自荐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前提和基础,脱离这一基本史实便成了不可信的天方夜谭。其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不敢否定诸葛亮自荐的史实,只是为了神化诸葛亮作了艺术处理,把“三顾茅庐”提到诸葛亮自荐之前。现今高校文科教材或其他书著也采用这一顺序,实际上是错误的。当时的事实是,诸葛亮在曹操雄师即刻南下,刘备及其事业正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同时也在自身前途命运处于转折性的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毅然摒弃等待观望,主动出山投奔刘备。否则,在“生物竞争,适者生存”的残酷现实社会里,在嫉妒猛如虎的险恶人世环境中,诸葛亮会不会被埋没就很难说了。

诸葛亮的故事5

诸葛亮墓在哪

武侯墓,即诸葛亮墓,在勉县定军山脚下。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协助。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据其谋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代汉后,他帮助刘备称帝,任丞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传说他革新连管,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有利于山地运输。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武侯墓区,岗峦起伏,山环水抱,素有“陕南天然公园”之称。墓上和庙内的建筑,多是明、清两代一所三院并连的大庙,围有垣墙,面积约45000平方米。入陵园大门,一片汉柏古松,清幽、古朴。大殿院中,有许多历代歌颂诸葛亮的诗词和复修墓庙记文的石碑。

大殿龛上,端坐着诸葛亮的塑像,纶巾,羽扇,鹤氅,方据,神态庄严。关兴、张苞,侍立左右。 墓在大殿之后,南北向,头北脚南,取北顾中原,南立蜀国之义。墓周砌以砖墙,其圆周为60米。墓家为覆斗形,高约6米。墓前有一小亭,号曰“墓亭”,内竖石碑一通,上刻“汉诸葛忠武侯之墓”。墓后有古桂两株,高大,繁茂,浓荫如盖,传为“汉桂”,号曰“护墓双桂”。

刘伯温挖诸葛亮墓

民间流传着几句诗,诗中所表现的是刘伯温曾经挖了诸葛亮的坟墓,两个身处相差甚远的朝代,为何会有那么的生仇大恨,去挖别人的坟墓的,这是有一段渊源的,只不过是野史,我们也就当做饭口甜点看看,笑笑罢了。

刘伯温写的大概是你一个诸葛亮只不过是让三国成鼎立之势,但是最终没能帮助刘备一统天下,但是我刘伯温,比你诸葛亮强太多了,你的能力也就只是龟缩在蜀地罢了,而我能够一统天下,成帝王之势。

刘伯温气不过,他过于想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以至于心态爆炸,扭曲,他命人挖开坟墓 一看,更加的气炸了,诸葛亮上的石碑写着,我能算得出来后世能出现一个刘伯温,但是你又能算的出谁呢?一股挑衅气息向他扑来,但又无可奈何,他诸葛亮的确算出了我刘伯温,但是我刘伯温又如何能够算出后世出怎样的人才呢。可气,我刘伯温在这一点就比诸葛亮差太多了。

平常刘伯温就很自傲,自认为自己比诸葛亮强太多,常常评价诸葛亮的长短是非,言语表露出十分的不服,可恨生不逢时。但是他在诸葛亮坟墓面前,损尽颜面,诸葛亮料到刘伯温会来,并且对自己不服气,特意在石碑上写下想对他说的话,并早先刘伯温心里所想,给刘伯温感觉是诸葛亮就在站在面前,输的服气。自认诸葛亮为师父,并且在死前写下戒训,说我就是当初太狂傲,无视我的师父诸葛亮,才能倒来后面的祸害,你们要引以为戒。

刘伯温在死前自认不敌诸葛亮,所戒之词后世流传。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厚道,不能太适才孤傲,自以为傲。

诸葛亮的故事6

诸葛亮的才能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他用自己的才能为刘备争得一份天下,但是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和诸多智谋又是出师何处呢?

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铁血的众多2B青年们没有区别。只不过考虑到三国时期资讯不发达,诸葛亮凭几乎闭门造车或者偶尔和其他2B中青老年聊天打屁就能准确预见之后十几年的情势也算是天赋高超。

而后诸葛亮被三顾出山,虽然被刘备看重也只不过安排点小事,后来慢慢感觉这是个实干之才又加以提拔任命为后勤总管,依之为自己的管萧,可是就是这位类似管萧的丞相之才,最后竟然当起了全军总司令,率领10余万新兵蛋子(老兵油子基本夷陵都死光跑光了)南征蛮夷,又六出岐山。连以兵事见长的司马懿都感叹他是天下奇才,虽然陈寿评价他将略非其所长,但那是看跟谁比,而且诸葛亮的用兵虽然乏善可陈但是也没有什么大毛病,稳稳当当堂堂正正。想赢他就是曹操来,我看也不容易,那么他这么高的军事水平到底是哪来的呢?

想要了解诸葛亮的军事师承必须从不多的蜀汉人物传记及荆襄系的人物传记中寻找蛛丝马迹。

第一个要怀疑的就是司马徽等荆襄谋士集团,司马徽等人虽名为隐士骨子里却功利心很强,好听点说叫胸怀天下。那个时候胸怀天下的文人最好的去处就是辅佐某位明主,因为明主们那个时候都在忙着打仗杀人,所以不学点兵法实在过不下去,有的谋士甚至还会学点杀招(如鲁肃如徐庶如糜竺等)。

所以说司马徽们精于兵法或许是事实,但是部队打仗可不是在家里喝喝说说,实际领兵的将领必须经验丰富,而这点无论如何司马徽们是不会教诸葛亮的,从历史记载诸葛亮侍奉刘备的早期(从出山到赤壁)来看,诸葛亮不是刘备的军事参谋,刘备的参谋长应该是徐庶,而诸葛亮的主管内容是后勤政务包括外交。这说明出山前的诸葛亮主修课程不是军事。所以司马徽们不是诸葛亮的军事教官。

第二个怀疑可能是蔡瑁蒯越等荆襄大族,这个可能小点。虽然诸葛亮是蔡家的亲戚,但是这个亲戚不找人待见,因为他站错了队,站到黄承彦等名士集团去了,这在刘表集团乃至刘表仰仗的荆襄武装地主集团中是一种背叛,诸葛亮27了还没工作靠种地维生,这是何等的悲哀。各位想想,一个学富五车的文人,一个自信爆满的年轻人,但是硬是没人赏识只能宅在家里,这是何等郁闷!他又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些牛掰的亲戚?他这个时候还想向他们学习军事?视如仇雠还差不多,后来诸葛亮怂恿刘备拿下襄阳或许有一种报复的心理。所以说蔡瑁等人不是诸葛亮的军事教官。

赤壁之后之后刘备集团迎来了新时代的飞速发展期,诸葛亮因为外交上促成了孙刘联盟,堪称奇功被授予军师中郎将。注意这是诸葛亮担任的第一个军事职务,中郎将这个官职已经不小了,虽然主要是负责收集税赋粮草。在他管辖范围内的长沙桂阳零陵中在这段时间只有一个名将,不是魏延,那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而是赵云!难道诸葛亮的师傅是赵云?呵呵,你猜错了。虽然赵云的用兵也非常老辣沉稳,但是从后面诸葛亮对赵云的使用上包括赵云对诸葛亮的态度上都说明赵云不是诸葛亮一派系的,尤其是刘禅在赵云死之后的问题处理上,说明诸葛亮对赵云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所以我认为赵云也不是诸葛亮的军事教官。甚至是他们之间还有若有若无的一种矛盾存在!

不久,刘备入蜀,带上了军队资历深早在东吴就跟周瑜混的庞统(庞统也是军事中郎将,地位次于诸葛亮),这深深刺激了诸葛亮,因为荀彧荀攸二人的前车之鉴不远,诸葛亮深深觉得军事学习的必要性。可以诸葛亮开始有意识的学习军中之事,那么他学的对象是谁呢?这个时候还留在荆州的地位与他相当的武将只有关羽张飞二人,虽然还有一个赵云,但是毕竟不如前面两个。不错,你猜得不错。诸葛亮的师傅就是这二人之一,按理说关羽更有可能,但是关羽这个人按照今天的说法好傲娇,还轻视士大夫,这样的人望而生畏,你还想求他什么事么?

而张飞就不一样了,张飞史载非常重视文化人,据传自己还画的好美人,据说还是书法家。于是,可以大胆推测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和张飞是蜜月关系,而且在军队上诸葛亮也需要联合张飞钳制关羽,否则他说话底下人没有人听了。诸葛亮向张飞请教下军事也就不奇怪了。

不久,诸葛亮的历练机会到了,刘备反攻葭萌,出兵成都。诸葛亮张飞等人也率众入川,这可以说给了诸葛亮第一次领兵出战(虽然只是参谋长)的机会,而且早在荆州时期跟张飞学习的内容也有了实习的机会。而这个时候的张飞,历经刘备集团早年失败的张飞终于到了军事生涯的顶峰,已经不再是一个许褚典韦式的将领,他的经验武勇让诸葛亮明白了真正的统帅是什么样,在目睹了张飞攻无不克的与刘备会师后,诸葛亮彻底成为张飞的粉丝,而张飞在面对张合等五子良将的表现,也让诸葛亮对张飞经验的重于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至此诸葛亮的早期学习结束了!可惜虽然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但是还是负责后勤的。直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才掌握了军权,练兵整武。但是他对自己还不自信,同时为了解除蜀国的后顾之忧,他南征南中并大获全胜。这个时候的诸葛亮真正得到了蜀国内部的认可,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将,走上了北伐之路并为世人所知他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也是名合格的军事家!

在我们的心中,一直以为诸葛亮从最初登上三国舞台时,就军事政治占卜集多项技能于一身。可是历史告诉我们,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是通过不断地磨练才达成的.,多次战场造就了这个流传百世的奇才。

诸葛亮的故事7

诸葛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一生鞠躬尽瘁,留下了无数佳话,而诸葛亮拜师讲的是诸葛亮儿时的一段故事。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从这庵前经过。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动: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 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低着头说:“师父,我不会辜负你的一片苦心。”

老道人:“这话现在我却不信!”

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得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师父,这些天我每睡好觉,头脑发昏...”诸葛亮怕说出真情挨师父训斥,撒了个谎。

老道人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让诸葛亮看:“你看那棵树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长呢?”

诸葛亮说, “让葛藤缠得太紧了!”

“对呀!树长在山上石多土少够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长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越大。可是葛藤紧紧一缠,它就长不上啦,这就叫’树怕软藤缠’哪!”

停了一下,老道人郑重低说:“实话给你说了!你喜爱的那女子并不是人,是仙鹤。你与她相爱吃喝玩乐倒也逍遥,但这样浑浑僵僵下去终身将一事无成啊!若不随她的意还会伤害你!”

老人又说,“那仙鹤有个习惯,每晚子时要现原形,飞上天河洗澡。这时,你进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烧掉。衣裳是她从天宫盗来的,一烧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诸葛亮答应按师父的吩咐去办。并拿了仙鹤羽毛去见师父。老道人说:“记住这个教训吧!要想学好本领,干一番事业,这色情之事千万不可迷恋!”诸葛亮不忘这个教训,把仙鹤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戒鉴。

从历史书上,我们也知道诸葛亮最后真的干了一番大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典故就有

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三顾茅庐等。

诸葛亮墓

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下。诸葛亮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

诸葛亮的故事8

先来讲一讲诸葛亮。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高,这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必须说明一下,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干的,白河用水估计是老罗根据韩信与田广、龙且之战改编的,赤壁一战中诸葛亮倒还起了点作用,不过诸葛亮只是将孙权激得心动而已,真正使孙权下定决心的还是周瑜和鲁肃。当然,这都不过是准备阶段而已,实际主持这场战局的是周瑜和程普,诸葛亮没有派上半分用场,诸葛亮和周瑜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就好比周瑜是一个大厨,作好了一道美味佳肴,而诸葛亮则是一个跑腿的,给大厨买来了原料,为大厨做菜作了准备工作——由此大家也应该知道谁的贡献最大吧!至于取西蜀嘛,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没出什么力,我也不用多说了。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来谈一谈诸葛亮的几次北伐。

公元228年,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由于“时魏人知蜀之有备,而不知亮也。”(由此也可知诸葛亮在当时多么无名)因而导致“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总的来说,由于诸葛亮在这次北伐前作了比较周密的准备,而魏国在刘备死后,便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没有作好备战准备,处于不利地位,所以”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派出了以曹真为统帅,张邰为先锋的阵容,(而这时的司马懿,尚在宛城做荆洲刺使,无缘与诸葛亮交战,当然更不可能中什么离间计,)应该说这一次的形势对于诸葛亮是很有利的,尤其天水是凉洲郡治,储藏有大量军用物资,一旦占领,蜀军缺粮的情况可大大缓解,但诸葛亮此时行动缓慢,没能及时进驻三郡,导致其不得不与魏军在街亭决战,在选取作战大将方面,“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而这个马谡,正是刘备在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虽号称信任刘备,但这次在紧要关头却把刘备的话抛在脑后。不幸的是,这次行动,“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与此同时,赵云、邓芝也在箕谷为曹真所破,只有王平不损一兵一卒,安然归来。在听到诸葛亮战败后,“司马宣王治水军于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司马懿就这样因为枯水而失去了一次立功的机会。

这一次北伐,诸葛亮以多打少(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以有备攻无备,却被打得大败,闹了个灰头土脸,不得不“上疏请自贬三等”,看似受到责罚,但实际上却是“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仍然是军政大权一把抓。而曹魏方面,张邰力战有功,加封千户。

第一次北伐后,曹魏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的边境上的大患,除了东面的吴国外,还有西面的蜀国,于是对曹真委以重任,令其防备西方。曹真“以诸葛亮惩于祁山,后必出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等守陈仓,治其城。”提前九个月便预测到了诸葛亮的进攻方向,并作好了准备。228年冬,魏国东方的大将曹休接到吴将周鲂的降书,“休闻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不料周鲂乃是诈降,曹休被陆逊大破于石亭,司马懿也只得无功而返,诸葛亮得知这一消息后,又开始蠢蠢欲动,“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诸葛亮在明知陈仓有守军的情况下,仍选择从此出关,可见其军事水平之差。“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诸葛亮在自己的的兵力数十倍于敌军的情况下,却攻不下小小一个陈仓。这时“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 :‘比臣到,亮已走矣 。’”事实果然不出所料,张郃还没赶到,诸葛亮便已经粮尽退兵了。

随后,在229年春、230年,诸葛亮两次分别派遣陈式、魏延出击,由于没有诸葛亮在前线自作聪明、碍手碍脚,两人均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陈式攻下了阴平、武都二郡,魏延则大破费耀、郭淮。取得了诸葛亮自己所不能取得的战果。231年2月,“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于时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本来一直被曹真压制住的司马懿终于有了机会与诸葛亮一决高下。

让我们看看司马懿是怎样行动的吧:“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张郃欲分兵驻雍、郿,懿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这是司马懿有生以来第一次统帅如此大军作战,(司马懿只是因为替曹丕出过不少主意,才深得其信赖,进而成为顾命大臣,他本身并无多少作战经验)立功之心急切,再加上本身指挥能力就不高,出现冒进之心,结果被魏延、吴班打败,死伤三千人。但他能马上吸取教训——既然自己不能象曹真那样以野战破敌,那便采取步步为营之法,将诸葛亮挡在门外。果然,诸葛亮对此招毫无办法,6月时粮草吃尽,不得不再度败退,这时的司马懿,还远未达到后来的统御水平,一时间得意忘形,命令张郃前去追击,身经百战的张郃劝他说:“兵法有曰,归兵勿追”司马懿却强迫张郃前往,张郃无奈之下只得奉命追击,不料遭受埋伏,一代名将就这样被乱箭射死。其实,若说诸葛亮的克星,还非张郃莫属,若是曹真尚在,张郃何以会死,魏军又何需靠粮多获胜?只可惜曹真已于3月初病逝于长安。而在领兵能力并不出众的司马懿带领下,魏军的获胜办法日趋消极。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234年2月,诸葛亮调动“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这时的司马懿已有与诸葛亮对阵的经验,他对手下诸将说:“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而弱于军事的诸葛亮果然进军五丈原,这一次,司马懿不再贸然出击,而是继续监守不动。诸葛亮百般挑战,司马懿毫不理会,诸葛亮想打打不了,想退又不甘心,于是也分兵屯田,企图继续与司马懿对抗,却不幸于8月间逝世,伐魏之举也烟消云散。这一仗中,双方都力图扬长避短:诸葛亮想野战,司马懿想城战,而最终以司马懿顶住压力、坚壁清野而成功取胜。

总之,整个三国倒是象司马家族的发家传记。只不过这个主角一直在前面退居幕后。仔细推理下来,却发现,真正的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之中的却是司马懿,其他的都做了司马懿的棋子,其他的都灰飞烟灭了。至此中国进入了西晋,然后东晋。

诸葛亮的故事9

解释: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 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 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 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 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 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 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 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 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诸葛亮的故事10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课文分5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1-3自然段写聪明好学的诸葛亮,第4-5自然段写诸葛亮回家后非常后悔,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在得到了先生的谅解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更加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他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认识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候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5、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称叙述,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文章以第三人称叙述,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括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让学生先介绍一些诸葛亮谋略取胜的小故事,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又学习一篇课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2、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句子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查词典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读后交流,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1、学生精读文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两个主题,第一,“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第二 ,“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吗?”。

2、围绕两个主题,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3、读完课文联系自身进行对照,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

4、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四、板书设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前:偷喂公鸡 弄巧成拙 撵出学校

诸葛亮

后:后悔 承认错误 原谅 尊敬 喜爱

课外练习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活动积极性高。

诸葛亮的故事11

诸葛亮手中常摇一把鹅毛扇,其实,那不是鹅毛扇,而是一把鹰翎宝扇。

传说诸葛亮家是开烧锅卖酒的。有个白胡子老头儿经常来烧锅喝酒,一日三顿,顿顿不落,喝得差不多的时候,总要扯一段兵书战策。那时诸葛亮十四岁,听了白胡子老头的讲解,就像着了迷,半天也醒不过神儿来。老头儿还有个习惯,临走时总要打一壶酒拎回家去。

时间长了,诸葛亮就觉得白胡子老头儿来历不凡,对老头儿很是尊敬。有一天,白胡子老头儿又来到烧锅喝酒,诸葛亮就拿着酒走他跟前说:“老爷爷,您天天给我们讲故事来,小辈儿敬您几杯!”白胡子老头儿笑哈哈大笑也不推辞:“好!”就开怀畅饮起来。不大一会儿,他就有点儿醉了,也没告辞就走了。

老头儿走了以后,诸葛亮见他的酒壶忘在桌上了,就马上灌了一壶酒,要给老头儿送去。可是,上哪儿去找老头儿呢?赶巧,天刚下完小雪,地上清清楚楚地留着老人的脚印,诸葛亮就顺着脚印给老人送酒去了。他翻山越岭,走了约摸两个时辰,见脚印在一棵高大的孤树下没了。他四处败瞅也没见老人约影子,一抬头,瞧见树上有一只昏昏大睡的老鹰。说也巧,只见老鹰一张嘴,吐出通红通红的珠子,掉在地上。诸葛亮把珠子拾起来,仰着脖子,高高举起对着太阳看。看着看着,手一滑,刚巧一张嘴,那颗珠子掉进嘴里,又滑进了肚子里,这下可把诸葛亮吓坏了。

这时老鹰醒了。原来,那个老头儿就是老鹰变的。它哀求说:“快把红珠子还给我吧里”诸葛亮说:“我已经把它咽进肚子里了。”老鹰一听,无可奈何地说:“我在这儿修炼多年了,红珠子叫你得去了,也算你的造化,只是我死后,你要把我的翅磅翎毛拔下来做把扇子,永远带在身边。有了疑准之事,把耳朵凑到扇子跟前,它就会告诉你办法。”说完,老鹰就死了。诸葛亮半信半疑,把老鹰翅膀上的翎毛拔下来,做了一把扇子。

后来,者葛亮被刘备请去当了军师。他真按老鹰说的做了,每当遇到难事,他总是摇者扇子,一摇扇子计策就来了。因此在三国纷争的时候,他总是百战百胜,名震天下。只有一次错用马谡,失去了街亭,那是因为他把扇子忘在家里啦。

诸葛亮的故事12

蜀国的南中地区包括四郡,即越靣靣、益州、永昌、牂牁,指今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一带。这里除了住有汉族外,还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彝”。秦汉以来,由于汉族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南中地区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经常发生反抗活动。刘备占据益州后,为了稳定蜀国的政权,根据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的方针,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但是南中的豪强地主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却利用民族矛盾,为了割据一方,举行武装叛乱。

后主建兴元年(223年),益州郡(今云南晋宁)大姓雍闿,杀太守正昂,又缚送继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以换取孙权的支持。孙权即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互为声援。雍闿又诱永昌郡人孟获,使之煽动各族群众叛蜀。紧接着,越靣郡(今四川西昌)的叟族首领高定元、牂牁郡(今贵州西部)太守(一说郡丞)朱褒,并皆响应,相继叛乱。

南中叛乱是蜀国于夷陵被孙吴打败之后面临的又一严峻局面。然而此时,蜀汉先主刘备在永安病势越来越重。他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嘱咐后事。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我的孩子阿斗(太子刘禅的小名),你认为可以辅助,就辅助他;如果不行,你就自己来做一国之主吧。”

诸葛亮流着眼泪,哽咽着说:“我怎敢不尽心竭力,报答陛下,一直到死!”

刘备把小儿子刘永叫到身边,叮嘱他说:“我死之后,你们兄弟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丞相。”

刘备死后,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刘禅即了帝位,历史上称为蜀汉后主。

刘禅即位后,朝廷上的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来决定。诸葛亮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想使蜀汉兴盛起来。没料到南中地区(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雨、贵州一带)几个郡倒先闹起来了。

益州郡有个豪强雍闿,听说刘备死去,就杀死了益州太守,发动叛变。他一面投靠东吴,一面又拉拢了南中地区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叫他去联络西南一些部族起来反抗蜀汉。

可是,当时蜀汉刚遭到猇亭大败和先主死亡,顾不上出兵。诸葛亮一面派人和东吴重新讲和,稳住了这一头;一面奖励生产,兴修水利,积蓄粮食,训练兵马。过了两年,局面稳定了,诸葛亮决定发兵南征。()

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诸葛亮好友马良的弟弟、参军马谡送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几十里地。

临别的时候,诸葛亮握住马谡的手,诚恳地说:“我们相处好几年了。今天临别,您有什么好主意告诉我吗?”

马谡说:“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险要,离开都城又远,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们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我听说用兵的办法,主要在于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够一劳永逸呢。”

马谡的话,正合诸葛亮的心意。诸葛亮不禁连连点头说:

“谢谢你的帮助,我一定这样办。”

由于战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和训练,蜀军士气高昂,战事顺利展开。诸葛亮的西路大军顺岷江至安上(今四川屏山),旋即西向进入越靣地区。这时高定元已分别在旄牛(今四川汉源)、定笮(今四川盐源)、卑水(今四川昭觉附近)一带部署军队,修筑营垒,对抗蜀军。为了寻歼叛军,诸葛亮在卑水驻军等待时机。高定元见蜀军已到,忙把自己的军队从各处调集汇合起来,准备决战。诸葛亮乘叛军尚未完全调集部署之际,迅速进军,突然袭击,一举歼灭了叛军,并杀死高定元,进占越靣郡。

与此同时,东路的马忠也打败了朱褒,攻占了牂牁郡。李恢的中路军于进军路上,曾被围困于昆明,时叛军数倍于蜀军,又未得诸葛亮的声息,处境一度险恶。李恢故意扬言因粮尽要退军,叛军闻讯,信以为真,因而麻痹大意,围守怠缓。李恢乘机突然出击,大破叛军,并与东、西路大军相互呼应。诸葛亮随即指挥大军继续南下,直指叛军的最后据点益州郡。

这年五月,蜀军冒着酷暑炎热,穿过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渡过沪水(金沙江),进入南中腹地,逼近益州郡。这时,叛军的内部已经起了变化,叛乱头目雍闿在内讧中被高定元的部下杀掉了,当地彝族首领孟获继统雍闿余部,率叛军对抗蜀军。

诸葛亮一打听,知道孟获不但打仗骁勇,而且在南中地区各族群众中很有威望。

诸葛亮想起马谡临别的话,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

好在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孟获仗着他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又问孟获:“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

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您就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再打吧!”

孟获被释放以后,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他在沪水扎寨,请两洞元帅相助,他怕又中诸葛亮计谋,所以只守不战,要等天热后让蜀军自行退兵。

诸葛亮命令军士在树林中扎寨以避暑热,又令马岱领3000兵从沙河口渡河,绕到蛮兵后方,断蛮兵的粮草,还招降了两洞元帅作为内应。

孟获坚守泸江天险,以为万无一失,每天饮酒作乐。蜀将马岱半夜渡过泸水,夺了元帅董荼那的粮草,决断了夹山粮道,孟获得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100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怀怨恨,趁孟获大醉,便纠集手下将孟获绑了去见诸葛亮。孟获仍是不服,诸葛亮让孟获看过蜀营的精兵粮草后,便又将他放回。

孟获回来后,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经知道了蜀军的军情,你带领百余精兵向诸葛亮献宝,借机杀了他。”

诸葛亮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诸葛亮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毒,让孟优等蛮人吃喝。

当夜,孟获带着3万人冲入军中要活捉诸葛亮,进账后才知道上了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沪水。

孟获在沪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去见诸葛亮,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诸葛亮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10万牌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着犀皮甲,骑着赤牦牛,牌丁兵赤身裸体,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诸葛亮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等到蛮兵威势减弱,诸葛亮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看见诸葛亮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诸葛亮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诸葛亮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诸葛亮。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诸葛亮在银坑洞决战,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经到了洞前,孟获大惊,其妻祝融氏便领兵出战。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张嶷,又用绊马索绊倒了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诸葛亮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拿着摇铃,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来。诸葛亮派出早已战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毒蛇猛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天,诸葛亮正要分兵缉拿孟获,忽然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诸葛亮寨中投降,诸葛亮知道投降是假,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

于是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说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命令孟获和各部落的首领照旧管理他们原来的地区。有人对诸葛亮说:“我们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为什么不派官吏来,反倒仍旧让这些头领管呢?”

诸葛亮说:“我们派官吏来,没有好处,只有不方便。因为派官吏,就得留兵。留下大批兵士,粮食接济不上,叫他们吃什么。再说,刚刚打过仗,难免死伤了一些人,如果我们留下官吏统治,一定会发生祸患。现在我们不派官吏,既不要留军队,又不需要运军粮。让各部落自己管理,汉人和各部落相安无事,岂不更好?”

大家听了诸葛亮这番话,都钦佩他想得周到。

诸葛亮率领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和朝廷大臣都到郊外迎接,大家都为平定南中而感到高兴。

平叛之后,诸葛亮即施“和彝”政策,这是他攻心政策的继续。首先是撤军。叛乱一平定,诸葛亮就从南中撤出军队,不留兵,从而缓和和消除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矛盾,使“纲纪粗安”,“彝汉粗安”。同时,尽量任用当地有影响的人物做官。如任命李恢、王伉、吕凯为南中诸郡守,孟获为御史中丞,等等,通过他们加强了蜀汉在南中的统治。诸葛亮还注意南中的经济开发,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定居的农业社会。开发南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镇抚南中的成功,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诸葛亮的故事13

本课叙述了诸葛亮少年时代非常喜欢听先生讲书,为了延长听书时间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非常后悔,认识了自身的错误。在得到了先生原谅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局部。1―3自然段写聪明好学的诸葛亮,为了延长听书时间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弄巧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4―5自然段写诸葛亮回家后非常后悔,认识了自身的错误。在得到了先生原谅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要点提示

1.对于诸葛亮的杰出军事才干学生一定不陌生,本课语言通俗,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沛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2.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诸葛亮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动身点是好的,是希望多听先生讲书,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好学。但是背着老师和同学做手脚,只顾了自身的兴趣,却让老师和同学饿肚子,是错的。最后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险些连学都不能上了,又是他得到的深刻教训。

3.使学生认识诸葛亮知错就改,更加尊敬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喜爱,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基础。从中可联想到学生自身,与之对照,明确正确的做法。

4.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称叙述,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介绍一些诸葛亮利用谋略取得胜利的小故事,话锋一转,那么,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要给学生充沛的朗读时间,可以采用小组争辩的形式,围绕“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两个主题,请双方同学运用课文中的事例,进行争辩,说明自身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这里要给学生充沛的争辩时间,鼓励学生向他人质疑,甚至还可以引用课外的事例说明自身的观点。教师只要稍加点拨,防止学生思想过于偏颇即可。

3.可以尝试学生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鼓励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排演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扮演能力。

畅所欲言

围绕“把聪明用在正地方”这一主题布置了口语交际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育学生对人要讲诚信,对坏人要用智谋,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聪明才智。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能够以“把聪明用在正地方”为话题,进行交流。教师不要让学生只谈论一方面内容,尽可能引导学生展开不同的话题,比方:和家长、老师、同学等交往的时候,什么是聪明?当你遇到坏人的时候,你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当你面对学习的时候,什么是聪明智慧?当你面对困难、面对失败、面对游戏、面对自身的缺点……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判断怎样才是真正的聪明做法?将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的外延等于学生生活的外延,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在学生畅所欲言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情况,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语句、口气等做以适当的点评,鼓励学生个个参与表达,形成乐于表达的氛围,提高表达能力。

初显身手

找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是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智谋的有趣的故事,拓宽知识面。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了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比方:围魏救赵、空城计、破釜沉舟、隔岸观火、调虎离山……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做好动员和安排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查找资料。课上,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身的查找结果。比方个人扮演的活动有讲故事、猜故事等,小组汇报的有分角色朗读、课本剧等,全体同学要在对扮演的同学和时进行评价。

笔下生花

本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模拟“少年法庭”对事件做出评判,并设想评判结束后,案中人物的不同想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习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自由表达主题。在活动中,充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这项活动虽是写的练习,但是,一定不能只进行写的活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要讨论的文字,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从人物的处境入手,分别分析他们各自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现在他们都是怎样对待这件事情的?让学生大胆展开讨论,将他们的想法一一展示出来,然后选择自身认为最有道理的写下来。注意将语句写通畅、简洁,意思明确。写完后,组织同学读一读,评一评,看看谁的语言最简练,不但把话说通,而且把话说好,争取做到字斟句酌。

讲评时可按不同的评判结果分组,学生互评,教师巡视指导,逐渐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小组评议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上交流。

金钥匙

课堂讨论,大家应该围绕一个议题发表意见。假如自身准备的发言,不符合大家的议题,就暂时等一等。这两个要求,都是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应该注意的。但是,教师们不要在本单元最后单独地将这个学习内容出现在学生面前,假如能够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适时地提出来,再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活动加以巩固,学生一定会比较自然地掌握,提高课堂讨论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本单元的“金钥匙”,可以不单独出现,渗透在每节课中,提示学生围绕主题发表意见,假如自身的发言不符合大家的议题就先等一等。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人的优点、自身的缺乏,提高课内外语文综合学习的能力。

诸葛亮的故事14

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以后又征服了长沙等四郡。周瑜想想十分气恨,正无处报复以夺还荆州。不久,刘备忽然丧偶,周瑜计上心来,对孙权说:“您的妹妹,美丽、刚强,我们以联姻抗曹名义向刘备招亲,把他骗来南徐幽禁,逼他们拿荆州来换。”孙权大喜,郎派人到荆州说亲。

刘备认为这是骗局,想要拒绝,诸葛亮笑道:“送个好妻子上门何不答应?您只管去东吴,我叫赵云陪您去,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荆州。”

接着,诸葛亮暗暗关照赵云道:“我这里有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到南徐时打开第一个,到年底时打开第二个,危急无路时打开第三个。”

赵云贴身藏了,领了500 士兵护卫刘备前去东吴。到了南徐,赵云打开第一个锦囊,心中有数,即令士兵们去商店购买结婚用品,并大肆张扬:“刘备要与孙权妹妹结亲了。”并劝刘备去拜见乔国老。

乔国老将此事告知吴国太。吴国太大怒,召见孙权骂道:“男女婚嫁是大事,怎么我做母亲的不知道?”传令在甘露寺相亲,一见刘备仪表堂堂,就完全同意将女儿嫁给刘备。孝顺的孙权只得依了母亲,结果周瑜安排的假戏变成了真事。孙权让人把消息告诉在柴桑的周瑜,周瑜心里叫苦不迭。

周瑜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写信给孙权,说:“刘备出身很苦,从没享乐过。现在利用声色犬马迷住他,离间他们上下之间的关系,我们再出兵攻取荆州。”孙权依计而行。

果然,刘备迷恋新婚的甜蜜生活,暂时不想回荆州。赵云劝告也无用,非常焦急,想想到了年底,便打开第二个锦囊,立即心领神会,向刘备报告:“曹操兴兵50 万报赤壁之仇,荆州危急,主公要赶快回去。”

刘备大惊,只得将实情告知夫人。夫人表示愿跟他回去。刘备说:“你哥哥孙权阻止怎么办?”

孙夫人想了一会儿说:“借口到江边祭祖离开此地。”夫妻商议停当,于次日就去江边祭祖,出了城沿江一路朝荆州方向飞奔而去。

等孙权知道真相,刘备他们已走远了。孙权大怒,先后派两起人马追赶。刘备一行人快到柴桑地界,又有周瑜派出的一支军队拦住去路。赵云见形势危急,忙打开第三个锦囊给刘备看。刘备依计向夫人哭诉孙权、周瑜用美人计诱杀自己的阴谋,夫人大怒,命推出坐车,对东吴追赶的几个将军严辞斥骂。将军们如何敢得罪孙权的妹妹,便让开大路让刘备他们通行。

刘备一行走到快近荆州地界,东吴追兵又至,诸葛亮把刘备接应上船。忽然,周瑜率战船追来,诸葛亮叫部下弃船上岸,周瑜也上岸汇合陆路士兵一起追赶,却给诸葛亮安排的关云长、黄忠、魏延三支伏兵杀得大败。周瑜急急下船,岸上刘备的士兵齐声喊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又羞又恼,大叫一声,伤疤迸裂,昏倒于地。部将将他救醒,开船逃走。

诸葛亮的故事15

却说周瑜与孔明同想火攻之计,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突然口吐鲜血。左右扶入帐中,求医医治。医见没有病症,便束手无策。鲁肃见状,忙见孔明,孔明曰:“公瑾为何如此?”肃曰:“都督在山上观望良久,便口吐鲜血,众人不知如何。还请先生帮忙。”孔明曰:“公瑾之病,亮亦能医。”肃曰:“如真能医,乃东吴万幸!”即请孔明看病,孔明见,笑,即拿纸笔,写下: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后,大惊,即曰:“先生可有良策?”孔明曰:“然,亮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之术,可呼风唤雨。想借东风,需在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用一百二十人手持旗幡围绕,为都督借三天三夜东风,何如?”瑜大喜,立令五百精士去南屏山筑坛,并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

最后一天,周瑜仍不见东南风。瑜谓鲁肃曰:“三天时间快过了,怎还不见东南风?”肃曰:“都督尽管等便是了,吾料孔明必不敢谬谈。”三更,周瑜出帐看时,东南风大起。瑜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此人若留,必乃江东大患。于是派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斩诸葛亮首级,来请功。两人到后,便见诸葛亮已乘船前往夏口。划船的人乃常山赵子龙,此人已在江边等了两天。诸葛亮早就想到周瑜会加害于他,于是特派赵子龙等候。诸葛亮走前,让丁奉、徐盛告诉周瑜,让他好生用兵。而赤壁之战,马上也要开战了。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