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勤劳的父亲随笔

勤劳的父亲随笔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勤劳的父亲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勤劳的父亲随笔

勤劳的父亲随笔1

也许是由于当时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父亲的思维。在父亲的人生字典里最重要的一个词语就是“勤劳”。他最信奉的就是“勤劳致富”。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父亲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外,还得帮忙干农活。因为我家人口众多,一大家人在一起生活,有我家的五个孩子,我们的三个爷爷(两个爷爷没有子女),还有两个我伯父家的孩子,(因孩子的母亲去世,就没有分家,大家都在一起过),这么多人在一起,最起码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听母亲说,当时父亲只有几十块的工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一年队里分的几斤白面,全给了我伯父家,怕俩孩子遭罪。所以日子可想而知有多苦。父亲就开动脑筋,养兔子,养猪,养蜂,养牛,养羊,养鸭子,养鸡,做挂面胡乱折腾。后来听母亲说,好像只有养牛羊猪鸡还能补贴点家用,其它的都白干了,还受了不少罪。我当时刚有记忆,记得喂兔子吃草都有点害怕,基本帮不上什么忙。所有的重担全靠父母承担。

春种秋收,不论那个季节,父亲总是忙里忙外忙个不停。尤其是春天的播种秋天的收割,那时的劳动全靠一双手一个肩膀,一步一步从远远的山上把收获得粮食蔬菜挑回来。然后在家院子里进行处理。比如,麦子,谷子,高粱,豆子等都要人工用连杖打下来,用簸箕扬去壳,效率很低,人也很受罪受累。农忙时父亲挑担多肩膀红肿是经常发生的事,退了一层一层的皮,有时我们看到后问他,疼不疼?父亲总是笑着摇摇头说:“不疼”。

父亲不但自己勤劳,教育孩子们也要勤劳持家。

我们姊妹几个从小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扫院子,抬水,打猪草,喂鸡,从来没有无缘无故,闲暇无事到处打闹闲逛。我也记不清在我几岁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家里要吃饺子,父亲就让我来剁肉。我清清楚楚记得因为小,够不着。就搬来个凳子,站在上面剁。看到母亲剁的得心应手,到自己手里,那把刀好像有千斤重,粘上肉沫后重的拿不起来。不一会儿就累得拿不动刀了,可是还是没有剁碎。又不敢反抗不做,只得瞎胡应付,一直坚持到母亲干完活来帮我收拾残局,我才得以逃脱。有时父亲出去上班,给我们孩子们分配下干的'活,趁他不在时,我母亲就都替我们做完了。当时候的我别提有多开心了,感激母亲对我们的溺爱。记得有一次,被父亲发现后,严肃的对我母亲说:“你代替孩子们做了,你是害了孩子们。长大后,生活没有自理能力怎么办?”当时候的我们,又怎么能体会到父亲这些话的意思?心里总是对父亲的做法感到很不满意。

记得有一年的深秋,在我记忆中感觉天特别特别的冷。父亲让哥哥和我去山上树林子里扫树叶(槐树叶)为猪储备冬天的食物。那座山在邻村子里离我家大约得四十五钟左右的路程吧。哥哥拿着麻袋和簸箕,我拿着笤帚一步一步的走向那座山。我记得是午后的时间,尽管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但是我只记得一个字“冷”。我们爬上山,哥哥用笤帚把树底下的叶子扫在簸箕里,我把麻袋口撑开,哥哥再把树叶子倒进去。一会儿我就觉得手特别的冷,只好把手伸进裤兜里暖和一会,虽然阳光灿烂,但是刮的风有些寒气逼人。坚持了一会,我不想做了,哥哥只好一个人扫。过了很久,哥哥终于装满了一麻袋树叶子,扎好袋口。他吩咐我拿簸箕和笤帚,他来背麻袋。我看看满满一麻袋树叶,没办法,只得帮忙拿簸箕笤帚。走一会儿,手实在太冷了,簸箕是铁的那种,拿在手上手更冷。所以我就对哥哥说:“我冷得不行,不能拿了。”哥哥说:“这是下山路,哥哥也拿不了,手得扶着麻袋,你再坚持一会,下了山,哥哥再拿。”我也不记得手伸进裤兜里暖了多少次才下了山的。下山后,哥哥一手抓着放在背上的麻袋一手拿着笤帚,我就只拿着笤帚,这样我轻松了许多,走的步伐也快了。哥哥实在拿不动时,我再帮忙拿一会,就这样我们兄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一麻袋树叶弄回家。那次实在把我冻坏了,再也没有和哥哥一起去扫树叶,哥哥也没有再带我去。也许他觉得带上我不但帮不了忙,还是个累赘。以后就是自己一个人出去。待我长大一点后,我记得我也去家对面的树林里扫过树叶,但是再没有过第一次的那种特冷的感觉。

父亲在劳动方面从来不溺爱孩子,他常说,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劳动可以改造一个人。锻炼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去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得到改造。这也许正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吧。

现在的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勤劳从未有过改变。早晨从未睡过懒觉,总是早早的起来,稍作锻炼身体后,便开始忙碌,不是提水就是整理菜园子,要么就是修剪树木,反正是闲不下来。尽管父亲是工作人员,却认为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勤劳伴随着他的整个一生。

勤劳的父亲随笔2

常会看到“簪笏传家”“诗书传家”的门匾,既诗意又美好。只是我的父亲母亲不仅家无簪笏,而且目不识丁,传给我们兄妹的就只有父亲的勤劳和母亲的俭了。

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父亲的一生,“勤劳”是最贴切不过的了。还记得年少时,父母双亲加上我们六个兄妹,一家八口挤在四间土坯房里,眼见两个哥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住的问题一时成了家里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当时整个社会物资十分匮乏,我们家更是一贫如洗,既请不起盖房的匠人,也买不起盖房的材料。倔强的父亲就像一只衔木筑巢的燕子,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起早贪黑,用一辆架子车,从离家十几里地的山上拉回一块块石头,将地基一点点垒起,再一车又一车地拉土,将米把深的基坑填平、夯实,然后脱坯筑墙。终于该上房梁了,父亲一个人实在无能为力,才找来几个要好的伙计帮忙,总算给两个哥哥加盖了两间新房。面对上门提亲的媒人,父母心里忐忑得很:房是勉强有了,可房里除了一桌一床,再无别物,这样一穷二白的家世,谁家姑娘愿意嫁过来呢?事实证明,父母的担心是多余的,相比于物质条件,嫂子一家人更看重父亲母亲勤劳俭朴的良好人品,便应下了亲事。

记忆中,父亲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不停地飞来飞去,为家人采花酿蜜。除非下雨了,飘雪了,父亲才会被迫暂停地里的农活儿,在家休息。有时我想,也许是上天怜惜父亲,才有意落雨飘雪,好让他放下手里的农活儿,给自己一个喘息休养的机会。但这样的天气下,常会遇到房顶漏雨,或下水道壅堵,父亲便会披块塑料布,或者干脆冒雨爬上房顶堵漏,伏下身子通淤……

好不容易我们兄妹六个都长大了,自立了,想着辛劳大半辈子的二老可以安享晚年了,可做惯了农活儿的父亲依然忙着种麦点豆,除草施肥。每次回家,总要在地里才能找到父亲佝偻着身子忙东忙西的身影,那样的情景伴着余晖,深深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父母不仅勤劳,而且十分节俭,尤以母亲为最。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吃糠咽菜,缝缝补补的,自不用说,即使到了今天,吃穿用度一应不愁了,母亲节俭的生活习惯也丝毫未变。一条裤子,穿好多年了,可母亲就是舍不得扔。在母亲眼中,几乎没有无用的东西。一捧鸡骨都舍不得扔掉,要留着给邻居家的小黑狗当午后点心。一把豆皮,母亲将其晒干了、磨碎了,当肥料,一点一点埋进自己在房前整理的小菜园里。就算是一串捡来的钥匙,她也要送给收废品的,多少也算一点儿烂铁不是?

一辈子土里刨食的父母没有能力留给我们万贯家财,但他们勤劳俭朴的品格比万贯家财更宝贵、更有价值。父母的言传身教、由来已久的耳濡目染,勤与俭早已成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习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员工,我没有能力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勤勤恳恳工作,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到尽可能好,又何尝不是我们致敬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之一呢?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