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宝宝的无理要有度

宝宝的无理要有度

来源:潮女谷    阅读: 4.4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的无理要有度,教育好一个孩子很不容易,在他们有意识的时候家长就开始了教育。但是有时候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你却没有办法,道理难讲,又不舍得打,有些家长每天都被气的抓狂跳脚,但对于孩子不能完全容忍,宝宝的无理要有度,下面就来看看怎么说吧。

宝宝的无理要有度1

1、家长要保持镇定

宝宝对于爸妈的指示不但拒绝听从,还在家里满地打滚来让爸妈屈服自己的要求。家长对宝宝这种经常为之的行为,纵然心中有怒火,但也请保持镇定,冷静对待。

对待宝宝的执拗和不合理要求,家长如果总是对宝宝采用强硬的态度,可能会让宝宝感到挫败感,这样宝宝更难接受你的拒绝,反而加重宝宝的反抗情绪。如果孩子大哭大闹、满地打滚,最好还是以冷处理的方式。如果宝宝情绪失控,家长也可以给他一个爱心拥抱,这样宝宝在妈妈爱的抱抱中就会逐渐平静下来了呢。

宝宝的无理要有度

2、坚持自己的立场

宝宝对于新奇玩具索求无度,经常当街哭闹不休,弄得妈妈手足无措,为免路人的奇怪眼光,往往依了他,心里却懊恼不已。带宝宝出门以前,你可以先让他知道今天出门的目的,是访友、参观、陪父母购物还是专为他买玩具。如果是后者则在家先讨论好:买什么玩具?只能买几样?多少钱以内?超过预算怎么办?……等到跟孩子谈好再出门。让宝宝懂得妈妈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宝宝不遵守约定,在玩具店大吵大闹,家长一定得坚持立场,但态度必须温和地与孩子沟通,表明你的态度和阐明你就这件事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和宝宝“约法三章”,并不是父母说了算,也不是强行制定一些规范宝宝行为的条条框框,最好是协商一些行为准则,爸妈和宝宝都要共同遵守。

爸爸妈妈如果在教育孩子时有一套稳定的原则,让宝宝提前知道家长在哪些方面是有底线的,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再加上爸爸妈妈一贯作风,不因宠溺宝宝而放松原则,宝宝了解到家长说到做到的性格,便会乖乖遵照父母的那一套原则,父母的教育自然也就事半功倍,轻松很多了。

3、1分钟警告原则

宝宝口头答应你再玩10分钟玩具就上床睡觉,但10分钟过去了,宝宝不但没有要睡觉的意思,反而嚷嚷要求再要5分钟。妈妈很生气宝宝说话不算数,但打骂绝不是好方法。妈妈若想控制好宝宝的这种“贪得无厌”,父母说一不二的原则坚守很重要!

当初约定再玩10分钟,那么妈妈可以督促宝宝遵守诺言:等到剩下5分钟时候提醒他一下,等最后1分钟的时候再给他提醒和警告,帮助他建立规则感和时间观念。如果宝宝还是违反约定坚持再多玩会儿,就跟他说明他把明天玩玩具的时间配额使用了,今天多玩5分钟,明天就少玩5分钟。

宝宝的无理要有度 第2张

4、赞扬他好的行为

宝宝如果能够按照他最初的约定,10分钟电视后乖乖上床睡觉,那么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赞扬他的好行为哦!每个小孩都喜欢听到赞美之词,这是对他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如果宝宝乖乖听话得不到赞赏,那么下次他可能会特意不听指挥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所以及时赞扬他好的行为很重要。

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以身作则,因为你的一些错误示范,或者对孩子没有遵守约定的事情抱着没辙无奈的态度,都会让宝宝感觉是否遵守承诺并不重要。这样很容易让宝宝逐渐“说话不算数”,所以如果宝宝能够履行承诺,表现得很好,那么你也一定要按照当初的约定给他买那个超人玩具哦!

宝宝的无理要有度2

表现1:总把玩具占为己有

案例:两岁的津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用手多、用嘴少。见到别的小朋友拿着他的玩具玩,常常走上前去大声喊叫:“这是我的!”然后不由分说把小朋友推倒,夺回玩具。

分析:这么大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所以,父母要逐渐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并且给他一些时间。随着他慢慢长大,他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如果在他四五岁时还是欺负小朋友,那么父母要坚决制止,并一定要让他道歉。

提示: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对3岁以后的孩子,还应指出他的行为已经伤害了其他小朋友。如果见孩子能善待小朋友,就应及时予以鼓励。

表现2:口中常吐难听的话

案例:4岁的多多开始说一些让父母伤心的难听话,譬如妈妈说现在不能看电视了或是明天不能去游乐场了,他就会怒不可遏地对妈妈说:“我讨厌你”甚至开始拳打脚踢。

分析:4岁的孩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绪。所以,父母需要教会他一些正确的表达方式。

提示:妈妈应平静地拉着孩子的手,蹲下来告诉他:“妈妈不喜欢你这么说”。还可以教会孩子一些“谈条件”的方式,一起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当孩子学到了更复杂的表达方式时,他就会减少恶语相向的次数。

宝宝的无理要有度 第3张

表现3:常常是以我为中心

案例:快3岁的小蔓蔓一点耐心也没有,想吃“肯德基”了,马上就要拉上妈妈出门;想去游乐场玩了,也一刻都不能耽搁,并对着妈妈直囔嚷:“我现在就要!”

分析:3岁前的孩子大多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只有到了幼儿园,他们才会明白,并不是所有他想做的事情都能一一实现,也并不是他想要的东西都能归他的。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还是要尝试,不要答应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

提示:家也是一个小小的团队,要让孩子明白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需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妈妈可以给他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譬如整理玩具、为花浇水、餐前放筷子等,这样会让他慢慢学会关心自己之外的人和事,明白自己不是世界唯一。

表现4:做错后否认他干的

案例:5岁的顺顺竟然学会了说谎,明明在幼儿园剩饭了,回家却对妈妈说他在班上吃饭得了第一名;在家奔跑时,明明是他不小心碰倒了花盆,却矢口否认:“这不是我干的。”让妈妈感到很难过。

分析:学龄前的孩子通常还不十分理解什么是说谎,他们说的话大多来源于自己的想象;也有可能他是在担心做错了事得不到父母的谅解。提示:父母如果发现孩子说谎,首先不要惩罚孩子。相反,可用一种好玩的方式来回应他的想象:“得了第一名,感觉一定很好吧!”激励他朝那美好的想象努力;其次,不要揪着错误不放,而要鼓励孩子具备承认错误的勇气。

表现5:对所有人直呼“笨蛋”

案例:才上几天幼儿园的天天,就学会了一个词“笨蛋”。常常不由分说直呼身边所有的.人“笨蛋”。不管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父母和其他小朋友。

分析:似懂非懂的孩子,常会用一些话来试探大人的底线,宣告自己的独立。所以,父母不必为他的一些不恰当的语言而有特别激烈的反应,否则会让他觉得反而是一种鼓励。

提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不断地让孩子学会体谅别人的情感,譬如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等,给孩子解释某个角色遇到了什么,他有哪些感受,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宝宝的无理要有度3

1、想要的没有得到。

孩子想要买吃的、喝的、玩的,但是被父母拒绝了,有的孩子当时就会大哭大闹,不要到手不罢休的态势。

也有的孩子当时很顺从,可是,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而哭闹,比如轻轻的摔了、碰了一下,孩子的情绪其实并不是因为摔痛了,而是借机宣泄之前愿望没有被满足的委屈。只要爸妈答应:好吧,买!;别闹了,我们现在就去,宝宝乖啊!

宝宝的目的达到,立刻大雨转晴了。

可是,更多的时候,正是因为宝宝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被父母拒绝,才不依不饶,这时也不能因为宝宝的哭闹而答应,而应该采用一些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事先约定等方法去处理。

2、累了,想要抱抱

孩子最让我们不懂的是不会走路的时候天天在地下练习,东倒西歪,不知道要摔多少次,不知道要流多少眼泪。可是当他们学会了走路后,便不再喜欢走路,不是想背着,就是求抱抱。

可孩子也是很了解爸爸妈妈的,知道无理由要求抱抱可能会被拒绝,于是就哭哭闹闹,怎么说都不行,直到爸妈抱着,眼泪止住了,也不发脾气了,怎么说怎么乖了。

宝宝的无理要有度 第4张

3、困了、饿了

婴幼儿如果饿了,有时并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状态,而是莫名的烦燥、表现的十分不安,没办法专心地玩玩具,也不能开开心心的做游戏。一个积木拼不好,一个动作做的不满意就会生气、扔东西,进而是一阵哭闹,任你怎么哄都不行。

如果是每天自己带的话,都应该懂得孩子哭闹的原因,而不是每天自己带着的,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被孩子弄的特别烦燥、上火,说不听了就动武力,打几巴掌的事可能就发生了。

其实,如果了解孩子,就知道宝宝可能是困了,也可能是饿了。只要吃饱了、睡好了,孩子就又恢复到非常乖巧、可爱、听话、专注的样子了

4、受了委屈、遇到难题

有时候,妈妈们总是不懂为什么每次接孩子放学,娃儿都要闹一闹,要买这样那样,或者怎么都不对,就是一个哭字。

妈妈们安慰、询问,可是孩子说不出什么事。

这时候,也许再多的语言都是多余,抱抱他,亲亲他,可能就好了。因为孩子可能也表达不出来是什么,但是只要能感受到妈妈的爱,一切就马上烟消云散了。

5、与妈妈分开一整天,非常想念

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进幼儿园到放学,一整天都不能见到妈妈,不能撒娇,不能任性一下,得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很受约束。

一放学,看到妈妈,情绪就很激动,所以老人们都说: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一场。

没来由,只是因为看到妈妈,想哭而已。

每个孩子都有非常安静、很懂事很听话的时候,也有不那么温顺的时候,如果孩子在家里、外面开始无理取闹、哭个没完的时候,也正是考验家长耐心的时候。

了解了孩子闹情绪的原因,就能在孩子哭闹时对孩子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不至于因为什么都不明白而不问青红皂白就一顿打骂,既伤害了孩子,也没有解决问题。

如果经常这样处理孩子的情绪,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了安全感,不利于宝贝的健康成长。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