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未来的模样

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未来的模样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2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未来的模样,我们 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呵护陪伴,但我们未来的好坏,都是取决于过去以及现在的成长,只有在成长中学习到的内容,才能培养我们做事的能力,而每个人都会在想自己的现阶段会给未来带来怎么样的帮助?所以都有放开脑洞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而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未来的模样呢?

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未来的模样1

一、没有一种选择是完美的

亲戚家有个妹妹今年已经升入大四,想要考研,但是看着学校里的其他同学,有的已经找好了自己的工作,而有的已经出国留学,或者选择回到了自己老家,即使是选择考研的人也已经规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搬出了宿舍备战,这个妹妹却一直找不到头绪,她说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考研,可能也只是看着别人都在考研觉得自己也该考,又或者是觉得自己现在走入社会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干脆继续读下去,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的离校,她开始恐慌,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心里很焦虑更是沉不下心来做任何事情。

很多人都会说,甚至是抱怨:为什么我熬了这么多的夜,交了那么多的钱念书,最后却只是活成了一个普通人,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房子,一辆代步车,娶个老婆,生个孩子,每月背着房贷,车贷,养儿的重担,在这五彩斑斓的生活中负重前行呢

我们在选择考研还是就业的时候,内心煎熬:我花费那么多时间,最后能成功上岸吗?就算考研成功之后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能拿着更高的薪水吗?如果我现在出去好好找工作,积累几年经验之后,会不会比不考研更好呢?

当看到沉没成本这个词出现的时候,我们比之前变得更加犹豫不决与焦虑不安,因为不知道自己现在是在浪费时间还是在为更好的自己默默做准备。

对于继续考研还是走入社会,这是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就像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都没有办法找到唯一且正确的答案,面试一家新的公司,总是有些不习惯,但目前还没找到更好的工作,那到底是继续做下去还是直接裸辞,当面对这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选择哪一样,将来的某一天,某一个瞬间你都会后悔曾经的选择,毕竟没人可以给你保证考研之后生活就可以更好,不考研的话生活就没那么好,更没人会告诉你,选择哪一种人生会让你过的更好。

既然哪一种选择都会让我们后悔,那不妨先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想过怎样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

你愿意享受奋斗学习的过程,那就继续投身考研大军甚至以后更高的提升,你更想进入社会了解一下更多的人生方式,养活自己,那就投身社会,开始自己的百味人生,选择了之后就不要再去沉浸过去。

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未来的模样

二、休对故国思故人,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成年人之所以不容易快乐,往往是太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感受,如果结果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开心不已,如果结果落差太大,就一蹶不振。

毕竟着急抵达罗马的人很多,而且大家也不太在意你是开拖拉机还是直升飞机去的,更有人一出生就已经在罗马。

这些信息总能让我们焦虑不堪烦躁不已,无法继续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等到真正静下心来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焦虑不堪没有给你带来任何好的结果,有的也仅仅是情绪上的一种负重。

三、初生牛犊也怕虎

上周一起聚餐的同事表妹,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设计公司做平面,坐下来一起吃饭之后发现大家聊得来,就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吐槽自己新入职的公司,自己的顶头上司是个35+的老女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板着个脸,总感觉别人欠她很多钱,没事就喜欢指使她端茶倒水,打字复印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她说我去这家公司是做设计的,不是去打杂的,这个老女人凭什么老是让自己做这做那,同事也是,没一个愿意帮助自己的,她只想好好的做自己设计的工作.

一起吃饭的同事和我都笑了笑,说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在工作中也会碰到这样的上司或者同事,毕竟新入职场,什么都不懂的你并不会那么好运能够碰到一个愿意教你的同事或者上司,凡事还是要忍耐一下的,抽空把自身的技能强化了,以后有的是可以上升的机会。

这话与当年我们初入职场时别人提醒我们的话一模一样,现在换我们提醒别人了

可后来这个同事说他表妹还是辞职了,说受不了这样的公司环境,跳槽到另一家了。

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未来的模样 第2张

四、单身有罪吗?爱无能有罪

部门新来的同事是个28岁的妹子,了解之后知道目前还是单身,要知道这个年纪还不结婚,很容易被人家撂下剩女的名号,有一回周末休息逛街,刚好看到她在商场里和一个男士走在一起,看那情形似乎是在相亲,两人走路都有些距离且略显尴尬。

上班之后就过来吐槽说自己现在已经麻木了,不知道什么是喜欢一个人了,亲戚父母给介绍的,大多都是看中了对方的条件,可到自己这里的时候才发现两人没话聊,三观不一致等等而拒绝,当身边的朋友给介绍的时候,开始时觉得不错,吃饭聊天都可以,可是分开之后双方就都不知道说什么了,等到朋友问起的时候,自己只能说,挺不错的,但就是不知道要说什么,也不是不喜欢,也不是喜欢。

可能我们都会说那就还是不喜欢对方,而且对方可能也不是很喜欢你,很多人都会告诉单身的人说要早点结婚,生孩子,也有人会说不要急着嫁,要找到真正合适的人,但合适的人能够跟你走多久;早点结婚生孩子是不是就那么幸福,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这两者到底哪个更好,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一样。

我们期待遇到高质量的婚姻生活,但单身的时候也可以活的精彩,我们渐渐的明白婚姻不再是我们的必需品,它如果不能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没有的话我们依然要活得精彩一些,我们也明白了,不是婚姻让一个人更幸福,而是首先自己要先让自己幸福,学会爱自己,这样别人才能懂得去爱你,我们不是不需要婚姻,只是我们想要更高质量的婚姻,那个人不需要多帅,多有钱,只要彼此珍重,互相进步,理解对方,共同为两人的美好生活奋斗就可。

可有的父母不明白,有的朋友不明白,他们在为我们操心着结婚对象,操心着我们的晚年生活,就像我们没有了婚姻就不能在社会生存一样。

这个世界对于单身的人士,尤其是女性终究是偏见性太大。

但我们不能否认,早点结婚不一定就不会幸福,晚点结婚也不一定就会遇到灵魂契合的人,每一种都是自己的选择。

你看,这一生我们总是在不同的时间段纠结着不同的问题,走别人曾经走过的路,犯别人曾犯过的错,听别人曾经听过的训诫

很小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很厉害,可以活成独一无二的,后来发现我们在活成普通人的这条路上已经花费了很多精力,我们要面临升学,面临就业,面临结婚生子,到最后不得不面临死亡。

在普通人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一路跌跌撞撞,总想找到一个更快捷通往我们认为的成功之路,我们害怕走弯路,害怕比别人落后,常常为此陷入无尽的焦虑之中,

但人生没有所谓的弯路,你走的每一步都作数。

如果可以,先不要着急,想好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再朝着 那条道路去奋进

即使现在我们意识到也许我们这一生都终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应该走出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未来的模样2

倘若被问及现在的自己是否跟十年前一样,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不一样。但我们却很难看清自己未来变化的可能性,甚至倾向于认为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永远是什么样的人。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将这种倾向总结为:“人类一贯处在误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定型的发展过程中。”你的性格、能力与好恶其实都在随着时间慢慢改变,也就意味着,你完全有可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本文提供了三个步骤,开始行动吧~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博士在TED演讲“心理学上的未来自我”(The Psychology of YourFuture Self)中,解释了一种几乎人人都有的认知偏误: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永远是什么样的人。

倘若被问及现在的自己是否跟十年前一样,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不一样,但未来继续变化的可能性,于我们而言更难看清。吉尔伯特与其他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历史终结幻觉”(end of history illusion)。虽然我们会清晰地意识到过去的自己与现在不同,但却会认为当下的自己就处于真正已经定型的状态,未来的自己与现在基本相同。吉尔伯特将这一倾向总结为:“人类一贯处在误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定型的发展过程中。”

无论是否有意为之,你的性格、能力与好恶都在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前不久发表的一项跨度60多年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参与者的性格都变得与60年前截然不同了。

变化在所难免,但并非无法控制。下面介绍三个步骤,帮助你在未来成为理想的自己。

第一步: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

一般而言,人会极其重视当下的自己。我们倾向于坚持目前的自我认知,以明确得不可思议的方式断言自我,比如“我性格内向”“我不擅长与人交往”等。这样给自己贴上标签,就会失去改变和成长的余地,造成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埃伦·兰格(Ellen Langer)博士所说的“无所用心”(mindlessness)状态。

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你就不会再关心其他选项。兰格说,“认定一个事实,其他的思考方法就不会再被考虑了……例如人在抑郁的时候觉得自己会一直抑郁,但以正念的方式去关注变化,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

其实,现在的你与过去不同。你不会用跟过去一样的方式做事情,不再想要以前想要的东西。与其给自己贴标签、把注意力集中于当下的自我,不如想一想自己与过去相比有什么改变、成长了多少。

创业教练丹·沙利文(Dan Sullivan)说,应该“关注收获,而非差距”。你可以以一个星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为单位,评估自己这段时间的进步,训练自己关注成长,哪怕是短期内的成长也可以。问问自己:过去90天里我获得了哪些成功?先学会区分现在和过去的自己,你就可以进一步将未来的自己看作与现在不同的人了。

第二步:想象自己未来希望成为的样子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仅限于我们目前知道的、理解的东西,而想象可以包含整个世界,包含一切有待了解和发现的东西。”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沉浸在当下要比想象不同的未来容易得多。但如果不花时间想象自己要变成什么样子,你就会随波逐流,被动地被生活改变。研究表明,塑造未来的自己需要“刻意练习”,即培养自己朝着某个具体目标发展的能力。倘若没有成长的方向,你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成长。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确定过程。

举例来说,我决定要成为职业作家,只有这么一个想法是不够的,必须把想法转化为可以衡量的成果——写出一本价值六位数的书,让纽约五大出版商之一出版——接下来就可以从这个目标倒推,反向设计出实现它的过程。设置了明确的目标,我就可以去找合适的人、提出有用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明,动力和希望都源于清晰的、渴望实现的结果,加上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信念,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现在迅速发展的积极心理学颠覆了许多旧观念,发现驱使人前进的不单只有过去,更多的是对将来的构想,也就是心理学上的“未来展望”。

简言之,现在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决定的。如果你想象中的未来清晰明确且令人激动,而且你相信自己能够实现,那就会反映在现在的行动上。

所以,想一想吧,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子?只有你自己能回答这个问题。吉尔伯特博士说,首先要想象未来的自己。不是你发现自己成为了怎样的人,而是你决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开始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每天做记录。每天问问自己:要向未来理想的自己靠拢,今天可以做的一到三件事是什么?这种情况下,你的每个行动可能都在舒适区外,因为现在的舒适区是由你当前的性格决定的。但如果你能够克服最初的不安,就会在心理上更有弹性,假以时日,你会渐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第三步:改变自我认知叙述

自我认知比性格重要得多。认知驱动行为,行为会逐渐形成性格。你的性格,即长期态度和行为的总和,只是自我认知的副产品。

自我认知叙述是你关于自己的叙述: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自我认知只是源于过去和现在,这种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会让人觉得性格不会改变。但如果你关注对未来自我的展望,不要只看现在的自己,自我认知叙述就可以改变。

自我认知叙述不要只在心里想,要让身边的人都知道你想变成什么样子!不是“假装已经做到,直到真正做到”,而是坦率承认未来理想的自己与现在不同。你现在还不是理想中未来的自己,但你会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当然,这需要勇气。直接说“我就是这个样子”要简单得多了。公开表示“我想变成那个样子”是有风险的,因为你不确定究竟能不能做到。但如果你想要有意识地变成怎样的人,这是唯一的方法。

告诉别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会有非同寻常的效果,因为这样会迫使你根据这个新的自我认知叙述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你的自我叙述植根于过去,那么你的行为就是由过去决定的。但如果你确定了自己未来想要变成的样子,并且鼓起勇气告诉了其他人,你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卡罗尔·德维克(Carol Dweck)博士说过用理想形象(而非现状)定义自己的重要意义。我们都在不断成长。因此,不要囿于过去,用理想中未来的自己来指导现在的行为吧。

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会反映在你的行为里,反过来强化自我认知,最终形成性格。是行为塑造了性格,而不是性格塑造行为。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快去告诉身边的人吧。

像理想中未来的自己一样做事,不要重复过去的自己。接受未知和改变。接受错误,积极学习。不要被“现在”限制。积极进行有意练习,你就能以自己的方式不断“进化”。现在就采取行动,去打造未来的自己吧。

如此,你才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