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对着孩子发脾气是教育最大的死敌

对着孩子发脾气是教育最大的死敌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着孩子发脾气是教育最大的死敌,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视孩子,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也不要急着处罚,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偏科”,小编告诉大家对着孩子发脾气是教育最大的死敌。

对着孩子发脾气是教育最大的死敌

对着孩子发脾气是教育最大的死敌1

谁都愿意做个孩子眼里温暖温柔温情的父母,然而现实却是,每个人在生活中的压力都很大,情绪很容易失控,尤其是妈妈。

妈妈肩上负担着家庭、事业和教育孩子的三大重任,经常都是超负荷运转,所以当面临家人不理解、工作压力和孩子调皮不听话时,难免情绪失控对孩子一通吼。

吼了孩子,虽然我们的情绪释放了,但是对孩子却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越爱发脾气,孩子越不听话,教育的效果也越差。

发脾气是“亏本”买卖

发脾气伤害大

教育界有专家曾经说过: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是精神的虐待一定会造就一个问题儿童。再有灵性的孩子,在遭受了精神虐待后,往往都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反应过度或是暴怒,也容易走向消极、悲观。

发脾气会遗传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具有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塑造。所以总爱发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多半都会有叛逆、多疑敏感、脆弱又爱抬杠的问题,长大之后也容易出现脾气暴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发脾气伤感情

父母如果爱发脾气,一般都会让孩子不敢亲近,也不敢敞开心扉,经常都会处于一种恐惧之中,时刻都没有安全感。

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慢慢疏远。

发脾气是这个世界上最亏本的事情,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所以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为孩子多传递一点正能量。

父母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转移情绪

有情绪不能“吼”,那只能“忍”?Mommy并不赞成一味的忍忍忍,因为忍得了一时,忍不了一世,有些情绪憋久了爆发出来更伤人。

除了忍,我们还可以转移消化当前快要失控的情绪。例如当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忍不住要发火时,不如先离开一会儿,或去给孩子冲杯奶,或下楼走10分钟,等心情舒畅了再回来。

变“吼”为沟通

虽然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让我们很抓狂,例如做作业磨磨蹭蹭、不好好吃饭、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但是孩子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与其发脾气,不如好好沟通引导。

教育的力量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一次两次或许看不出效果,但是长期坚持你就会看到惊人的变化。

奖惩自我

每当自己对孩子发一次脾气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惩罚。那么相应的,每当自己克制住一次发脾气,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并且可以让家人还有孩子监督,促进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到了能沟通的年纪,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孩子身上。

蹲下来,和孩子好好沟通,事情就会截然不同。父母永远不要把发脾气、打骂作为管教孩子的选择,这样你的注意力才会转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着孩子发脾气是教育最大的'死敌2

Q:我孩子3 岁了,越来越爱和我唱反调。我的性格相对急躁,看到孩子的行为经常会忍不住严厉训斥,有时还会打他,但是事后我马上又会后悔、自责。我知道这样很不好,该怎么调整?

A: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是为了更好地和孩子相处,要善于改正自己性格中不足的部分。

其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通过孩子的反馈实现自我的完善。我也是个急性子,而且易怒,但作为母亲,有一点是我必须坚持的原则:自己生气的时候不对孩子发脾气,等气消了、心态平和之后,再冷静地指出孩子的错误。

如果自己生气的时候对孩子乱发脾气,效果并不那么理想,孩子并不会因为你发脾气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对发脾气的妈妈感到害怕。

在心理学研究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把孩子分成两组,每组都得到一个箱子。研究员对一组孩子和蔼地说:“箱子里的东西是不能摸的。”对另一组孩子则吓唬说:“要是摸了箱子里的东西,我会发火的!”然后不管他们,让孩子们自己玩。结果怎样呢?

摸了箱子里东西的孩子在两组中都差不多占到30% 的比例。但是,3 个月后在进行相同的实验,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被吓唬的那组孩子中有70% 摸过了箱子里的东西,相反地,被和蔼告知的那组孩子中,还是只有30% 的孩子去摸了箱子里东西。

可见,严厉训斥孩子,虽然妈妈可能会暂时消气,但对孩子却不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妈妈应该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不对。此外,要孩子“必须这样做才是好孩子”,反而不如告诉他父母的感受更有效:“这样做,妈妈会很伤心。”

此外,妈妈应该不断寻求控制情绪的手段。比如,在生气的时候提醒自己调整呼吸,一边数数,一边做深呼吸。冷静下来再慢慢观察。实在忍不住时,可以外出散散步。让自己离开问题现场。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行,妈妈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孩子现在想要我做什么?”“这种情况下,我能做些什么呢?”想一想,是不是你的要求过分了?妈妈也要随时反思,让自己的育儿原则变得现实、有持续性、人性化。

答疑专家:申宜真(韩国延世大学小儿精神科教授、儿童教育专家。著有:《好妈妈慢慢来》《申宜真幼儿心理百科》等。)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