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8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婴儿黄疸时最常见的一种疾病,黄疸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大便的颜色出现异常,当婴儿黄疸病情加重,可能会让皮肤黄染,对于脑部组织也有很大的损伤,以下分享生理性黄疸的症状。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1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主要是孩子的皮肤、巩膜出现轻度的黄染。

生理性黄疸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生儿一般状况好,没有出现吃奶少,精神萎靡不振,反应低下这些症状,也就是说,除了皮肤轻微的黄染之外,其他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

2、生理性黄疸的演变规律是这样的:一般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在孩子出生之后的第2-3天,第4-5天达到高峰,黄染会比较明显一些,然后两周之内消退。如果出现的时间早,程度比较重或者是消退时间延迟都是属于病理性黄疸。

3、生理性黄疸,它的`数值要求不要超过13。13这个数值是经皮黄疸仪测定的数值,如果是抽血查肝功那血清胆红素需要小于222umol/L。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

生理性黄疸症状如下:

1、足月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一般局限在颜面部,有可能波及到躯干,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一般不超过两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2、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出现得较早,黄疸值较高,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一般要满月才能消退。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宝宝生理性黄疸期间大多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大小便、发育、睡眠等都正常,家长加强日常护理即可。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2

黄疸怎么分生理和病理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的2到3天,宝宝的皮肤会有浅黄色,巩膜微带黄色或尿液稍黄的现象,精神状况是比较好的,但是病理性黄疸要比生理性黄疸长,一般会在四肢、手心或脚心等处,情况比较严重,患儿的状态不佳,容易抽风。

大多数的宝宝在出生之后结扎脐带,到出生后的28天,都被称为是新生儿时期,由于新生儿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

所以也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新生儿黄疸就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很多新生妈妈对黄疸病不是很了解,因为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下。

生理性黄疸是在新生儿出生后到2到3天,宝宝的皮肤会呈现浅黄色,巩膜微带黄色,尿液稍黄,宝宝的精神状况良好,在第四到第六天的时候,黄疸的症状会比较明显,病理性黄疸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2到24小时之内,或者黄疸消退之后,又会再次的出现,明显会长于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 第2张

生理性黄疸一般都是在面部颈部出现,皮肤看起来浅黄,或形成柠檬色,巩膜微黄尿黄,但是尿布不会染色,如果是病理性黄疸,一般情况都会比较严重,会呈现金黄色,四肢,手心或脚心的皮肤都会发黄,尿布上也会有明显的染黄颜色。

商品性黄疸消退,一般不会超过两周,足月的新生儿在7到10天的时候黄疸消退,早产的新生儿会延长到出生后的第3到4周才会消退

如果两周还没有消退或消退之后又会再次的复发,这是属于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精神状态好,吃奶有力,哭声洪亮,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精神状态比较差,容易抽风。

以上介绍的是关于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一般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如果是病理性的黄疸,就需要尽快的采取治疗的措施,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或换血来治疗,以免会给患儿造成严重的伤害。年轻的新生父母来说,对于黄疸方面的知识应该有所了解。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3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Go Top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

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 第3张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 第4张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

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