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叛逆妈妈罪过大于爸爸

孩子叛逆妈妈罪过大于爸爸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叛逆妈妈罪过大于爸爸,叛逆,是青春期的“常见病”。别以为叛逆多是被棍棒打出来的,其实过度的母爱也可能成为“催化剂”。来详细了解孩子叛逆妈妈罪过大于爸爸。

孩子叛逆妈妈罪过大于爸爸1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对郑州市14所学校2000名中学生,进行了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调查。调查报告指出:青春期叛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母亲的过度干涉和保护。

七成受访学生表示:妈妈干涉我做的每一件事

染烫头发、抽烟、着装暴露……高中女生平平从乖乖女变成了叛逆女孩。青春期叛逆的她,为的是“发泄对妈妈过度干涉的不满,证明自己长大成人了”。衣食住行都被妈妈一手包办的她,感觉自己被剥夺了自我选择的权利。

有时,母亲的过度关爱,也可能变成孩子逆反的催化剂。

本次郑州市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调查中,关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诱因”的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比父亲更容易忽略孩子的成人感,诱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叛逆妈妈罪过大于爸爸

71%的学生表示,母亲干涉我做的每一件事。65%的学生表示,母亲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怕我出事。58%的学生表示,母亲总是关注我晚上干什么。43%的学生认为,母亲总是挑剔我的朋友、干涉我的交友。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方说,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成人感日益强烈,而母亲仍不断“包办”孩子的生活,衣食住行事无巨细。这就容易让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逆反的心理,做出叛逆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成人感。

“对子女教育上,母亲更应学着放手,避免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他建议母亲们应该多在情感、温暖、理解上下工夫,减少对孩子的过度束缚。

六成学生难以适应新环境

某初中生因换了个班主任而成绩下降,某大一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休学在家,某学生搬新家转学后,天天闹着不上学,等等。

袁林方说,社会适应性差,已经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大困扰。

郑州市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调查报告显示,60%的学生表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转学、升学等环境变化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3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当众丢面子后不能尽快走出阴影。

袁林方说,每年9月开学季,都是学生心理咨询的高峰期,其中很大比例的咨询都是新环境适应不良问题。

培养青少年应对“变化”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他说,进入新环境,接触新人群,做许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中学、大学的新生需要应对很多的新变化。

他建议“新生”们趁着假期的时间,在家里有意识地培养一下自己的适应能力,对自己将要面对的变化做好心理准备。在家里刻意锻炼一下自己的自理能力,使自己能够避免“新生适应不良症”,开学后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孩子叛逆妈妈罪过大于爸爸2

中国式家庭教育:叛逆的孩子,焦虑自责的妈妈,缺失父爱的爸爸

最近发现来跟我交流孩子问题的妈妈,职业大都是教师、医生、公务员及企业中高管,反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寥寥无几,前来咨询我的家庭普遍重点问题都是:叛逆的孩子+焦虑自责的妈妈+缺失父爱的爸爸。

我今天就以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代表随意谈谈:为什么教师的孩子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进入青春期相比其他家庭孩子容易叛逆?

如果想要直接伸手要答案的家长请勿往下看了,因为此文未必适合你的胃口。

父母思维的局限性

中国的学校教育对于数据、业绩的追求其严重程度完全不亚于,可能更甚于企业单位,结果从教师到学生,所有人都活在极大的压力之下。

多数教师完全不懂儿童发展心理学,多数学校不配备心理咨询师,即使配备心理咨询师的学校,巨大的压力也会导致咨询师不敢、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沦为维护“美丽和谐校园”的工具。

所以很多学校配备的心理咨询师无法真正地站在孩子立场说话,一般对学生所传达的观念难以超出“要理解老师”、 “要感恩父母”、“父母都是为你好”、“凡事要看好的一面”的自欺欺人的范畴。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医生、公务员、企业中高管的一个共性是“都是管人的人,都在某一领域内拥有权威”。

这些职业的家长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很容易产生“我比别人更拥有道德上的优越性、更有能力判断是否”的错觉。

其实他们往往就掉进了二元对立思维的局限性,内心会容易产生好恶、美丑,我想这样不想那样,非得这样不能那样,非此即彼的一种思维惯性。

父母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

当教师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叛逆、厌学、早恋、玩手机上瘾,作为教师的妈妈在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下就容易形成内心冲突,让自己有种种痛苦和焦虑的体验。

并且教师平时接触到的孩子太多,这其中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孩子,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提高对自己孩子的要求。

慢慢就会产生“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更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这样的教育思想,而自己孩子未必能达到那样的水平,母子矛盾也由此不断产生。

还有一点是,妈妈们在教育孩子时,很多时候还是遵循自己童年时父母教育的模式,因为生活压力时代背景,上一代典型的亲子关系模式就是这样:不够友善、理解、开放和接纳。妈妈们从小耳濡目染,也很容易把这些照搬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

但是时代在变,我们的孩子也在变,如果还拿“老一套”去应对如今的孩子,肯定是不行的。这种种原因叠加在一块,就可能造成身为教师妈妈的焦虑自责。

这里我再聊一下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本身父亲就不是重要的角色,因为男主外女主内一直是中国传统家庭的写照。

很多男人其实是害怕当父亲的,这源自中国式家长制思想“亲子关系第一、夫妻关系第二”的传承,父亲会不自觉地提醒自己“父亲永远要保持威严”,“知错改错不认错”,“要与孩子保持距离”,这是很多家庭迈不过去的沟壑。

自然父亲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上大都是缺失的,愈发造成孩子母亲的无助委屈,让其整日掉在情绪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慢慢地孩子母亲的能量等级便越来越低,说出的道理、答案愈加不能渗透到孩子的内心。

孩子叛逆的由来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着,如果他自身具有的内在向上力量不够强大,或社会环境不能弥补,孩子内心孤单、委屈、失落的情绪不断滋生、不断发酵,最终孩子也就产生出过度的烦躁、焦虑情绪,自然就产生了诸多我们眼中的叛逆行为。

孩子叛逆后,身为教师的妈妈通常搞不定的情况下,往往期待通过自己的不懈学习努力,让自己的旧的教育方式、思维观念就此改变,因为她期待孩子也因自己的成长而改变,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但是我们却发现让身为教师、医生、公务员、企业中高管之类的知识分子妈妈,希望通过以往读书学习的传统方式,实现观念与行为上的巨大变化,这难度简直是让一个不会游泳的普通人畅游湘江。

因为身为教师的妈妈们忽略了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核心其实是情感教育,也就是关怀孩子这个人本身为主轴,并不是给答案、给建议,情感教育是心与心之间的联结,这是个心灵感受的深刻体验,岂能用传统知识的学习方式替代呢?

我现在听到这些身为教师的妈妈与我沟通表达的最多就是:“我愿意自我改变,我愿意接纳孩子的一切”,我都会反问:“你真的能够从内心做到吗?”“你有没有觉察到这些期待仅仅是你头脑前额叶中的一个概念而已?”

孩子叛逆妈妈罪过大于爸爸 第2张

【结束语】我个人一直主张对于普通家庭,对于普通的家长,做自我改变的最有效方法,还是通过与孩子对话,以孩子为自己的镜子,不仅让大人觉知自我,同时也让孩子通过对话达到自我觉察。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大人带着自我觉察,通过倾听、提问、叙述,让孩子感受到“人之为人的价值”。通过正向的引导,让孩子看到“我可以更加有掌控力”的希望!

作者:壹心大哥,亲子沟通资深教练,两枚青春叛逆期孩子的70后父亲。多年家庭教育实践经验,专注亲子对话领域。分享有深度的案例,聊聊有温度的对话。

如果你有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想学习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亲子沟通技巧,你可以通过关注我,免费帮你分析你家孩子教育问题。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