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这种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

这种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这种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如果父母长期负能量爆棚,对孩子是很不好的,让孩子内心很压抑。可以换成正面的引导和鼓励时,孩子就不再那么“熊”了,来看这种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

这种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1

上个周末和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吃饭,她的孩子刚好2岁多,正是爱玩爱闹、好奇心比天高的年龄,一会儿爬到饭桌底下看看有没有啥好玩的,一会儿要自己倒热水壶里面的水喝,一会儿奔跑着到饭店门口看看爸爸的车会不会经过……

朋友的视线一刻也不能离开孩子,一直追在孩子的后边喊“这不许”、“那不许”,但仍然没法让孩子安静下来。就算我们在包厢里面吃饭,仍然能听到她在饭店大厅向孩子“咆哮”的声音:“叫你不要乱跑了!好了吧,摔着了吧!”

把孩子“抓”回来后,朋友无奈地笑道:“没办法,孩子淘气得很,他爸爸不在,谁也降不住他。”

看到朋友这样子,我想起自己曾经有段时间,也很容易对孩子说:“不能这样,会XXX”、“你再这样,我就XXX”,类似的句式层出不穷,一天不知道说多少遍,但后来自己反省了一下,我为什么总是向孩子说这种负面的词汇?

你也习惯于向孩子传递负面信息吗?

当妈的所有行为几乎都是同样的出发点:为了孩子。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和孩子折腾惨了,结果也只是吃力不讨好。没有人会喜欢唠叨的人,孩子也不喜欢,但是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成了一个这样的妈妈:

“叫你走路看着点,好了吧,现在摔跤了!”

“别玩水!你看看,衣服又被你弄湿了,你怎么这样不听话?”

“我的天,刚刚拖干净的地,又被你弄脏了!”

……

类似这样的场景和话语是不是很熟悉?

静下来算一算,我们一天不知要对孩子发出多少个警告,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俨然成了一个负面语言的狂热传递者。

或许是因为过于担心孩子会有意外,或许是工作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太大了,我们的内心总是很容易焦虑,于是各种负能量揉在一起,负能量的词汇就容易脱口而出,blablabla地传递给孩子。

向孩子传达负面信息,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虽说我们对孩子的喋喋不休不会马上生效,前一秒才警告孩子不可以这样那样,下一秒他又换一种方式来跟你“作对”了。但语言暗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久而久之,我们的唠叨,终究会让孩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见过不少孩子,小时候非常聪明机灵,但长着长着身上的灵气、才气就没了。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本来一个天资聪颖的人,是老天爷赏饭吃,长大以后也应该出类拔萃。但如果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你不能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叫了你要这样……”

这些“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唠唠叨叨,就像在孩子生活的周围布满了各种不能触碰的“警示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感到热了少穿一件衣服都不行,馋了想吃一颗糖都不行……这些否定的句式,任何人听了都会感到内心很压抑。

我们的语言、情绪、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其实就是我们家庭的能量场,长期负能量爆棚,孩子的世界如何做到能量守恒呢?

这种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

有话好好说,从正面的角度对孩子说!

说实在,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被定义为一个“爱唠叨”的人。只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除了本能地传递说出这些负面词汇,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管教孩子的目的。

这时,也许我们换一种方式对孩子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降温了孩子不想穿袜子,与其说“不穿冻死你”,不如说“穿暖暖才能跟小朋友玩呀!”

孩子不愿意洗澡,与其说“不洗澡就不让你睡觉”,不如说“再过一首歌的时间,我们就要去洗澡了。”

孩子非要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与其说“弄丢了别哭着来找我”,不如说“玩具好好放回箱子里,这样下次才能找到”。

……

这里没有别的秘诀,只有耐心,耐心,再耐心!

孩子的性格气质会有个体的差异,但是一些心理发展的规律,放在他们身上都是一样一样的,例如在调皮捣蛋的年纪,就是喜欢搞点小破坏;在“糟糕的两岁”,总是喜欢和妈妈作对;在某一个阶段,就是喜欢讲脏话。

大多数时候,不是我们的孩子天生就很熊,而是我们大人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当我们把那些负面的警告、批评,换成正面的引导和鼓励时,孩子就不再那么“熊”了,而我们,也不再是那个爱发脾气,爱唠叨的妈妈。

这种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2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上醒来就打算,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妈妈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冲孩子大嚷大叫,让他难受。”相反,不知有多少父母在一天结束时,躺在床上暗下决心:“明天我一定不能像今天似的,脾气这么坏,乱冲孩子发火。”……

可惜,尽管孩子是我们最爱的人,尽管我们下了无数次决心,孩子的“淘气”、“不听话”却总惹得我们掀起讨厌的战争。

“你说我该怎么办呀?”朋友深夜打来电话。

“这个月我已经被学校叫去三回了。老师说,果果居然吃鞋带!气死我了,回家没忍住,把她打了一顿。”

朋友的女儿果果,是刚上一年级的小豆包。在入学前的一个暑假,爸爸妈妈就帮她报了各科补习班,因为担心她上学后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听人说“小学老师一般看大部分孩子都会,就直接跳过不教了”。

其实作为父母,与其相信那些夸大其辞的传言,无谓地担忧焦虑,不如回到养育一个孩子的根本: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就拿果果来说——

这种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 第2张

●因为上小学,全家搬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以前熟悉的小伙伴、叔叔阿姨都不见了。

●●妈妈着急找补习班,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不安全感:“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紧张?上学是不是特别可怕的事?”

●●●进入小学课堂后,果果发现,小学和幼儿园真的不一样。上小学了,需要端端正正坐在课桌前坚持45分钟,认真听老师讲课,还得守规矩。

就这样,在各种无形、有形的压力之下,果果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紧张。

好了!可以揭晓答案了:

控制不住地玩鞋带、吃鞋带,都是典型的焦虑表现。

这和成人焦虑时,咬指甲、咬衣服、揪头发、挠头皮、转笔之类一样,是在通过下意识的小动作缓解焦虑。

所以,果果根本不是“屡教不改”的坏孩子,吃鞋带也不是成人眼里的“有毛病”。

要说,果果妈不爱孩子?

她费尽周折给女儿选最好的学校、买学区房,一到周末就绞尽脑汁安排好玩的地方,每天把漂亮的女儿打扮得像公主一样……

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无意中伤害孩子,不是因为不爱他,而是因为不懂孩子、不懂养育。

原来要养好一个孩子,仅仅有爱,远远不够……

有没有想过——

每个人工作之前,都要历经十余年的学习,学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

学习一门语言,要经过N多年、N多次不断进阶的学习,才能娴熟运用

哪怕学个炒菜,我们都不会凭空想象,而是左手举着菜谱,右手跟着来盐少许、酱油1勺、调到中火……

难道养好孩子的重要性和难度,亚于上面任何一件事情吗?

大部分父母,居然都是在对孩子、对养育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上岗了。

我们发现,自己对孩子说的话、做的事,正是以前我们父母对我们说的话、做的事。

我们曾经厌恶它们,并决心以后绝不这样对自己的孩子。

但这种不幸总在不停重复……

不是因为我们不爱孩子,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

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来源可靠的知识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