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时尚热点 > 谈婆媳关系交恶背后的心理

谈婆媳关系交恶背后的心理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6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谈婆媳关系交恶背后的心理,婆媳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婚姻问题的一个主要矛盾,那么对于婆媳关系的心理也是有不同的状况的,那么对于不同心理也是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的,那么下面介绍谈婆媳关系交恶背后的心理。

谈婆媳关系交恶背后的心理1

晚上吃过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堆老太太聚在小弄堂里,谈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议论儿媳妇的长短,就是那些迈进丈夫家多年的年轻女性,有空聊天的时候,也不免把聚会变成了声讨婆婆大会或者诉苦大会。在各种家庭关系当中,婆媳之间的关系大概是最不容易相处的了。这样一来,处在婆媳之间的那位儿子兼丈夫,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受过多少夹板气,赔了多少笑脸,编了多少瞎话,也是可想而知的。

谈婆媳关系交恶背后的心理

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大容易相处和谐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从婆媳对儿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恋母情结”等角度去解释。当我们尝试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婆媳双方常常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结果两方都不满意。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分类时,会采用一个双维度的标准。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的真情交换和义务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儿女以血脉相连,在以父子轴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里,亲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会弱一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些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对这些关系在情感表达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区别。

对此,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等差之爱”。意思是说,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手足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应有之情”。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也有不同的情感类型。

此外,抛开身份角色来说,当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交往,就会形成恩恩怨怨,以及对于一个人的爱憎好恶。比如说,当我们非常崇敬自己的父亲时,除了有一种儿女对父亲的敬重之外,还会因为他的个人品德而佩服他,有一种超越亲缘身份的评价。这就是“真有之情”。

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员不仅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而且还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同时具有最切近的应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

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婆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较少,所以,对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

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例如传统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容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

媳妇心里会想,我们之间没有交情,我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我就要对你百般照顾,我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婆婆心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你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啊!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满意。

我想,因为婆婆,儿媳才会遇到这么好的儿子,因为儿媳,将来才会有人代替自己照顾儿子,所以,只要包容,忍让,婆媳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谈婆媳关系交恶背后的心理2

在社区生活中,人们常议论的话题是婆媳关系。厦门话说:“达家(婆婆)心不(媳妇)坏相处,十个九个要冤家(吵架)。”婆媳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中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紧张几乎是社区中的普通现象。

在社区生活中,人们常议论的话题是婆媳关系。婆媳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中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紧张几乎是社区中的普通现象。

一个婆婆向人诉苦说:“媳妇与我相处了四年,我们间的感情仍是那么疏远。”后来,我又听她媳妇说:“虽然我口里叫婆婆为‘妈妈’,可是我心里,一直认定只有娘家的母亲才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婆婆从来没有亲如母女的感觉,所以我从来也不指望婆婆待我如亲生女儿。”如此心中执意要保持距离的相处在一起,彼此的关系又怎能有所进展呢?最多也只是不断的意会到“她是别人,我要客气一点”,如此而已。

的确,有些媳妇对待公婆,只是在表面上保持一份应有的礼貌,或尽一份儿媳妇应尽的孝道,并没有象对待亲生父母那样亲近。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当然,做媳妇的也有做媳妇的苦处。

有一次,我到一位女性朋友家中拜访,那正好是晚餐后,我与朋友坐在客厅里聊天,还可以听到家中老太太在厨房里洗碗的声音,这时,我的朋友叹了口气向我说:“我的婆婆年纪大了,两脚时常感到透乏力,走路也不大方便,因此从前常常一个人自怨自艾,总认为人老了,没用了,不能自由地到处走动,倒不如死了好,叫我们做儿孙的听了好难受。她的脾气也变得古怪而难以侍候。不久前,邻居有一位老婆婆患病在床,已有好几个月了,我婆婆去慰问一番,回来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非常高兴,她同我们说:‘我真比隔壁的老婆婆幸运多了,她现在要靠垫子支撑着头,才能坐起来吃饭,没有人扶着,连厕所都没法上呢,想到窗边望一眼外面的风景,还得等家人有空才行,真是可怜。’现在我婆婆变得好有精神,即使腿脚不方便,也高高兴兴地四处走动,你看!现在她不就正在洗碗吗?”能有这种顿悟,使我不禁也为老太太与她的家人们都感到庆幸。一般人都认为能为老人家准备一个房间,再为他们准备个舒适的床铺被窝变可以了,不过,这只是就行动方便的老人而言,如果老人家行动不方便,便只有整天窝在房间里了。因此,对体弱多病的老人家作晚辈的要多给予关怀,而不要嫌弃。

我就曾经听过一个年轻媳妇如此不耐烦的对人说:“家里如果没有老人的话,我们都可以买第二台电视机了。”这怎能不惹起家庭矛盾呢?所以有些老人伤心地对人说:“人老了连一台电视机都不如。”两代同处日久,在日常生活中,不论两代之间如何自我克制,总难免有些难以言传的疙瘩存在,所以有些表面美满的家庭实际上也是小矛盾不断。而如何妥善处理好两代间的矛盾对于家庭的和睦相当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婆媳之间产生矛盾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有些人受“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的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当媳妇时受到婆婆的不公待遇,如今自己也当上了婆婆,有补偿心理效应。

另外,由于婆婆与媳妇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经历不同,生活习惯脾气性格各异,比较难沟通。加上生活在一起后,二者在家庭开支,小孩抚养,家庭管理,甚至争夺儿子(丈夫)的感情等方面易起冲突,双方又缺乏母女间的血缘之情,容易心存芥蒂。

有这样一个事例,康老师无论在单位,还是在邻里,与人们相处得都不错,惟独与媳妇合不来;退休在家后,与媳妇住一处,更是格格不入。其媳妇在外工作积极,人际关系也不错,常被评为先进。但两人还是矛盾不断,都为此苦恼极了。事实上,婆媳之间的心理矛盾并非不可解决,现实践证明,婆媳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家庭和睦,正如俗话所说:“婆媳和,全家乐”。

心理学家认为,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是做父母的要摆正与儿子、媳妇的关系。有一位老人对我说:“我现在有一种不正常心理,希望儿子不要长大,因为儿子越大越不听话,尤其在结婚后、就像是失去了儿子。”在这种情况下,作父母的就要想开些,要求儿子像小时候那样依赖父母是不现实的。只有明白这个道理,老人才能摆正与儿子、儿媳的关系,度过美好的晚年。

其次是小辈要尊重老人。有不少老人上了年纪后,离开了工作岗位,子女们相继分居和外出;有的老人丧偶,亲人的关怀与体贴少了,这些都可能使老人产生伤感、孤独、抑郁、寂寞等情绪,当媳妇或晚辈的,都应该设身处地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尽量将婆婆当作母亲着待,积极地去关心她,体贴她,丰富和充实她的精神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决婆媳冲突时,丈夫(儿子)切不可偏袒任何一方,否则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把关系搞僵,应在中间起劝解作用,以理服人。

再次是平等对待媳妇。老人要多体谅小辈,不要把媳妇当外人看,对后辈和媳妇应一视同仁不要有亲有疏,更不要摆“婆婆”架子,过严要求媳妇。遇到矛盾冲突时,双方应从对方角度多考虑,一切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小辈们在外工作也不容易,有时他(她)们在外遇到一些挫折,作长辈的应尽量给予关心和帮助。35岁的林女士诉说:“我在外已是十分辛苦,一回到家,见到婆婆那张紧绷的脸,怎么能笑脸相迎?”这样的婆媳关系怎么能和睦呢?

最后是双方互相沟通。宜心胸开阔,常常谈心,有事多商量,非原则性问题不要太计较,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对方,不要说有伤感情的话。遇到矛盾时彼此忍让,切忌赌气不说话,尽量避免“家庭战火”婆婆媳妇来自不同的家庭,不论在生活习惯或思想观念各方面都有千差万别,在一起生活,哪能永远像一幅完美的画那般美好,婆媳偶而发生一点不愉快的事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双方遇到问题时一定要互相沟通,晚辈要尊重老人,老人要体谅晚辈。大家互相关照,相亲相爱。还是我们那句话:家和才能万事成!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