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时尚热点 > 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

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5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据悉,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已正式递交港股IPO申请,海通国际、招银国际及中银国际为其保荐人。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

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1

一直计划上市的威马汽车,终于在香港交易所有了新消息:威马汽车向其提交了上市招股书。

外界一直好奇的威马经营状况,也因为招股书,得以曝光。

从2015年开始,到2021年年底,威马汽车累计交付83495辆电动汽车,从销量上来看,过去四年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超过100%,销量上涨,营收也随之上涨:2021年其实现营收为47.43亿元,同比增长77.51%,此前两年的营收也实现了逐年增长。

其他两个数据就不这么好看了:单车收入刚刚过了10万;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毛利率分别为-58.3% 、-43.5% ,以及-41.1%。

毛利率过低,让威马的现金流并不充裕,尽管从成立至今,已经拿到了一共350个亿的融资,但是在招股书上,威马的账上还仅仅剩下41.6亿,光2021年一年,净亏损就高达82.05亿,加上前两年,累计亏损将近180个亿。

找钱,也就成了威马的第一任务,上市,则是必然选择。

威马的骨干现实

曾经威马并不是现在的二线品牌,在2015年,威马曾经凭借着自己的表现跻身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中,无论是宣传上,还是创始人团队,都足够吸引人。

威马的创始人团队中,除了沈晖,还有侯海靖、陆斌等一众车圈老炮儿,在沈晖之前的履历中,赫然写着吉利集团副总裁、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侯海靖,同样是在担任吉利集团副总裁之后,加入了威马汽车的创始团队;陆斌则深耕汽车市场的销售和渠道,在通用汽车、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分管销售,之后加入威马汽车。

简单来说,威马汽车的创始团队,集结了汽车领域研发、销售、供应链管理的精英,相比其他新势力车企,也因为几个创始人“深耕”的经验,而受人瞩目。

最早,威马汽车的定位,也和其他新势力有了区分:打造电动车行业的“大众”,换句话说,是以价格换取电动车最广大的市场。

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

看一下其他新势力车企的定位:蔚来汽车40万,理想汽车30万,小鹏汽车首款是10万的G3,第二款就是轿跑P7,定位变成了20-30万。

简单总结一下,新势力车企们,都把自己的价格提升到了另一个区间,并不打算在平价电动车市场里去做厮杀。

原因,当然是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制造工艺并不一样。

区别,在于电池。

2021年,威马汽车采购电池的费用已经达到了17亿,超过全年营收的30%,今年对于威马汽车更加不“友好”:电池原材料碳酸锂暴涨,动力电池均上涨了30%到50%。

可以想见,平价的威马汽车,“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命运,已经注定。

威马的上升难题

抢占平价市场,占领用户心智,之后“向上”突围,已经成了威马汽车、哪吒汽车等车企的“共识”。

在招股书中,威马汽车在今年下半年计划推出旗舰轿车M7,包括了目前行业里最热门的设置:7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4个200万像素环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1个独立高精定位模块和最大算力1016 TOPS的4颗英伟达Orin-X自动驾驶芯片。

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 第2张

可以预料,这款M7的售价并不会那么亲民,而是向上伸展,想要用“高价”来改善财务局面。

但是,威马的路,注定不会顺利。且不说,现在这个赛道里已经挤满了新势力们,哪吒汽车、零跑等“亲民”的品牌也在试图向这一领域进军。

有的媒体对这个赛道,用了“绞杀”二字。

更何况,想要在更高端的赛道站稳脚跟,仅凭“堆料”、“智能化”解决不了问题:这个赛道,最不缺的,就是车企对于“配置”的自信。

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过,“汽车行业没有一招鲜的突围路径,考验的是技术、服务、体验、补能等体系化的能力。”

另一个现实是,小鹏汽车从一开始就高举着“智能化”的大旗,但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卖一辆,亏一辆”。

威马汽车能否打破“魔咒”,现在来看,仍然不太乐观,更何况,之后还有小米汽车杀入,蔚来、理想、特斯拉、小鹏都在谋划着扩大市场,威马汽车能突出重围吗?

威马必须上市

虽然威马汽车并不以服务出名,但是从招股书上可以看到,到2021年底,威马汽车一共开设了628家线下门店,是以“客户服务”为宗旨的蔚来汽车的门店的3倍。

门店的数目,作为一个细节反映到招股书上,就是居高不下的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从2019-2021年在三费上的投入分别为17.41亿元、26.71亿元和36.89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例为98.8%、99.96%和77.78%。

而另一方面,在成立之初,就以“自身技术”作为卖点的威马汽车,在研发投入上却没有这么大方:2019-2021三年间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为8.93亿元、9.92亿以及9.81亿元,占同期总营收比例为50.7%、37.1%及20.7%。

这种“轻研发,重营销”的模式,并没有让威马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相反,因为销量上的差距,和负面新闻的频发,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相比“蔚小理”,威马汽车已经掉队。

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 第3张

2021年底,威马汽车在一周的时间里,被爆出了三起“自燃事故”,在今年4月,威马汽车再次在充电时自燃,在官方的报道中,威马汽车已经发生了11起自燃事故,但是在社交平台活跃的沈晖,对自燃问题,没有任何回应。

随之被曝光的,还有威马汽车私自锁电的消息,被车主投诉到平台,成了热搜新闻。

几场危机,让威马汽车的短板暴露于众人的视野,威马汽车的品牌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这也就难怪,在招股书中,威马汽车表示,“对于上市后募集资金所得,将用于研发汽车开发平台及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扩大销售及服务网络;将用于制造相关,以及偿还银团贷款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

自研能力和资金欠缺,销量并不理想,持续亏损的威马,上市,成了“翻身”的唯一途径,只不过,能不能改写命运,对于威马汽车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2

6月1日,港交所披露的新一批IPO申请名单显示,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已正式递交港股IPO申请,海通国际、招银国际及中银国际为其保荐人。至此,威马汽车是第五家向港交所冲击的企业。

据招股书内容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累计交付电动汽车8.35万辆。其中,2021年全年累计交付4.42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96.3%。在2019年和2020年时,威马汽车分别交付1.28万辆和2.19万辆。

可以见得,在过去三年的时间中,威马汽车的产品销量在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在2021年更是几乎实现了翻倍提升。

在外界看来,威马汽车的发展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同期的“蔚小理”相比,其销量数据还稍显逊色。毕竟,在过去的一年中,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企业的年销量均已接近10万辆,对比之下,威马的销量却不足一半。

虽然销量数据不值一提,但在产品方面,目前已经上市 威马EX5、EX6、W6、E.5及EX5-Z五款车型,与此同时,在今年下半年,威马汽车还将推出一款旗舰轿车M7,续航里程在600至700公里之间。从产品车型上看,威马汽车的数目较多,领先于其他电动汽车品牌。

另外,在财务数据上,威马过去三年一直呈现亏损状态,这也是造车新势力车企的常见现象。但从其自身看来,威马汽车的净亏损额一直处于同比扩大中,在2021年时,其净亏损已经达到了82.05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53.63亿元。

在三年的累计中,威马的总亏损额已经接近180亿元。对于一家汽车企业而言,连续的亏损,尤其是不断扩大的亏损都将严重影响企业接下来的发展和相关投资人的投资。

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 第4张

此时,威马汽车选择了跟随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趋势,赴港进行上市,同时计划募资10亿美元(约合78.5亿港元)。

在赴港上市之前,威马汽车最早在2021年初向科创板发起IPO冲击,当时顺利通过了上市辅导,成为当年最有希望登陆科创板的新势力车企之一。但随着证监会收紧监管政策,威马汽车汽车科创板上市计划与诸多企业一样,最终落空。

科创板上市的计划落空后,造车新势力逐步将目标放置在港交所和新交所,其中蔚来先后登陆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但其上市后不发新股也不募资;之后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在港股上市,并进行上百亿港元的募资。

按照当前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趋势,威马汽车选择赴港上市可以说是在科创板上市无望之后的又一个选择。对于很多造车新势力车企而言,上市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有效路径,在较高的估值上,企业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以应对接下来的快速发展。

从这个角度出发,赴港上市可能是威马汽车接下来获得融资的一个有效方式。但另一方面,针对当下的威马汽车而言,最重要的或许不是上市,不是获得更多的资金,而是从产品到内部架构进行各方面的`有效调整,以应对后续的快速发展。

在威马汽车前半阶段的发展中,其在产品、工厂、研发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有效布局。据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在成都、上海和温州拥有研发中心,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50.7%、37.1%和20.7%,研发投入持续下跌。同时,在位于浙江和湖北的两个生产基地,其总产能已经达到25万辆。

从整体情况上看,威马汽车处在造车新势力队伍的领先位置中,但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威马汽车的发展形势依然没有得到较好改善,企业近三年实际营收分别为21.07亿元、24.46亿元和63.6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1.6%和77.5%。

一边是缓慢增长的营收数据,另一边是较大的亏损,成立至今,威马汽车累计融资规模约为350亿元,在行业中也占有领先位置。今年3月份时,威马也完成约5.96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如果奔驰赴港上市成功,其有望再次获得较大额度的融资……

对此,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后募资所得将用于研发汽车开发平台及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同时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销售及服务网络,并偿还银团贷款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在此基础上,威马汽车的上市计划不过继续推动下一步发展,而非在企业经营上实现较大改变。

威马汽车提交申请冲击港股IPO3

提起“公司赴港上市”,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家公司“实力雄厚,前景可期”,但事实上有些情况下,公司选择上市反而体现了其经营不佳,急需资金的窘境

据部分媒体报道,6月1日,威马汽车在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等证券公司的保荐下,已正式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书,如果一切顺利,威马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上市。

说起威马的上市之路,可谓坎坷。

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单从入场时间来看,也算是新势力中很早一批的元老级选手了。而且,威马汽车早期的团队实力并不弱,创始人「沈晖」曾经在吉利集团里担任过副总裁一职,还先后在多家知名零部件企业担任过管理岗位,可谓经验丰富。

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传统车企人”的经历,让他们在“强调创新”的新能源赛道上,表现得有些保守,相反同一时期起步的“蔚、小、理”则在创新的步伐下,走得越来越顺,成为了新势力中的第一梯队。

这一点在早期的创业思路上就能够体现,威马2018年就斥资收购了中顺汽车,获得了生产资质和生产线,而小鹏、理想则有不同的想法。

他们把钱和精力都用在了“汽车研发”的核心阶段,而生产等其他阶段,能降低成本外包,就尽可能外包出去,毕竟只要符合标准,谁来代工其实本质来说没有区别,至少在起步阶段是这样的。

两种思路的差异,最终体现在了产品力上。

2018年,威马的首款量产车EX5正式上市,车型定位为中低端电动车市场,价格大约在15万至20万元的区间,同期市场上的竞品车型还有蔚来ES8(参数丨图片)、理想ONE、小鹏汽车G3,虽然在价格方面,威马EX5的优势明显,但在续航以及智能化等方面,威马EX5确实不如对手。

尽管威马在2019年,以1.69万辆的销售成绩,进入了新势力销售榜前三,但在2020年疫情之后,威马却掉了队,排在第四的位置,这还是在车型售价相对便宜的情况下,威马若是卖得再贵些,恐怕前五的位置都难保。

此外,威马旗下车型,在最近两年里多次出现“自燃”的情况,产品存在电池质量缺陷及安全隐患。今年的广东315晚会,更是曝光了威马部分车型存在“锁电”的现象,不少车主反映他们的爱车,在保养升级后会出现“充电速度减慢”、“续航缩减”等问题,车主怀疑是官方为了减缓电池衰减和掩盖电池缺陷,而搞的“小动作”。

口碑的滑落,使得威马销量也受到了影响,虽然去年他们交付了4.42万辆新车,比前年有所进步,但横向对比其他新能源车型,就明显掉队了,销量几乎只有小鹏的一半。这样的颓势也体现在了营收上。

据招股书显示,威马从2019年起就每年亏损45亿元以上,三年合计亏损更是突破百亿。由此可见,威马的赴港上市,并非展望未来,而是“绝地求生”,要是没有金主愿意接盘,不能完成融资上市,恐怕威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