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节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节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4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节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节日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意义非凡,这些节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小编整理了节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

节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

乞巧七夕,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影响:情人的节日。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节日,是浪子的归期,对苦苦盼望家人归来的两老,妻子儿女的喜讯。春节春节为农历元旦,是中国也是广州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广州的春节既有中国春节的基本内容,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置办年货;除夕前,在大门上或厅堂里挂上“福”字或年画,有的人家还将“福”字倒挂,意即“福”到。除夕夜,一些家庭到宾馆酒家吃团圆饭,然后“行花街”。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封“利是”(即红包),以示吉利之意。正月十五元宵节食“汤圆”,寓意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团圆、幸福美满。

节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广州的春节风俗还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

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庆人日。人日为大年初七,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潮汕地区春节习俗 广州是一座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从化、增城的荔枝节,重阳节,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州美食节等。 此外还有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的菊花展,元旦举行的花车巡游,中秋节的中秋灯会,以及10月举行的广州旅游文艺汇演等,为广州这座花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节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孕育和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节日是一种民俗现象,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节日的起源、发展、变化,折射出传统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状况,乃至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民族心理等。节日文化因地域和风俗的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巨大差异。尽管如此,节日文化却是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它不仅记载着我们祖先对天文历法知识的掌握,也显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那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生活节律和人生态度。

节日文化一旦形成便与其他的民俗文化一样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具体说来,节日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延续中,发挥着如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和功能:

首先,节日文化承载着农业社会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生活节律。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历史产物,节期选择本身便与农业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产性节律相适应,因而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报、夏伏、冬腊的岁时性生活节律:新岁开春,万物复苏,人们祭天敬祖、鞭春劝农;入夏,农事渐忙,少有闲暇,更兼炎夏暑热,疾病易生,故端午节俗主要以驱邪避瘟、除恶祛毒为主;金秋时节,新谷登场、瓜果成熟,人们怀着丰收的喜悦,团聚赏月、饮酒登高;秋去冬来,农事告竣、仓廪丰足,人们整米磨面、杀猪宰羊,开始“忙年”。一年年,周而复始,人们在这张弛有度的自然生活节律中,一代代生息繁衍,传承着中华文明。

节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2张

其次,节日文化起到凝聚家族、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这个社会有着浓厚的伦理观念,注重亲情。传统节日中的诸多礼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如:过年、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人们或庙祭,或墓祭,或洒扫焚香,或望空禀祝。人们通过种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了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祭祖节俗,又不断地强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同时,亲戚、朋友、邻里之间,在节日期间相互馈赠礼品(如元宵的灯、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重阳的花糕),礼尚往来,更是情深意浓。千百年来,传统节日已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从中真切的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亲和力。

再次,节日文化起到了增强民族融合与团结的作用。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甚至周边国家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如:部分苗族人过年跟汉族的春节同时;苗、壮、满、侗、黎、畲、布依、赫哲、鄂温克等民族也过青龙节;苗、彝、壮、侗、瑶、白、水、蒙古、布依等民族都过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节日;天贶节、重阳节期间,布依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地区同样也隆重庆祝。这样,节日文化就增加了民族的向心力。

最后,节日文化还承担着历史记忆和时代传承功能。节日文化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直接相关,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痕迹虽然日益淡化,但某些形式仍然保留了下来。如:社日祭土,中秋拜月,七夕拜星等节俗,就依然保存着先民自然崇拜观念的历史记忆。与此同时,节日文化在发展流变过程中,又汇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发展出新的时代特征和意义。如历史人物纪念性内容的增加,宗教节日的嵌入,外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等等。

鲁迅先生曾说过:“惟有民魂是最值得宝贵的,惟有她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的确如此,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有着五千多年历史传承的,承载着无数中国人情结与记忆的'节日文化,对于彰显时代特征、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节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3

引言

节日是文化发展与积累的祭奠日和纪念日,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个性与历史记忆的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由于受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影响,因而把农业社会最关注的“时节”和农耕时代的伦理文化注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器物、伦理秩序里,形成了一套中国人一致认可并共享的文化符号与传播系统,并深刻地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和审美心理。从柏格在《观看方式》中把“任何一种形象都视为观看方式的一种表达”观点来审视,中国传统节日传播过程中呈现的不同文化景观类型,归根结底也是由介质的不同表达诉求所形成。

一、锁定目标人群,找准栏目定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集中体现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文以载道、俭约自守等人文精神。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几年来东丰县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了国学知识普及的有益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国学在中小学中有了一定的拥趸,因此《国学微讲堂》栏目把受众人群锁定为广大青少年,针对受众群体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化繁为简,力求通俗。通过解读国学经典、讲述中华德育故事让受众人群系统地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通过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的融合,使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浅显的语言来呈现,潜移默化地增强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栏目的定位与学校的教育宗旨相吻合,也使栏目得到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嘉宾的选拔、栏目的推广等方面都受益匪浅。

二、广播电视文化节目应当深入生活,发掘人文资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文艺作品水准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在过去,电视节目文艺作品的创作往往集中在文学、音乐等较为传统的形式,较为中规中矩,表演者以专业人士为主。现如今,文艺创作的包容性更强,不拘泥于专业,更不拘泥于形式,从街头草根到明星大腕,都可以走到舞台中央。节目类型多样化,脱口秀、真人秀等节目更为接地气。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文艺作品的创作基底却不可以改变。文艺创作的活水与源头皆来源于人民群众,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文艺将变为毫无灵魂的空躯壳与无根之浮萍。是否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要看其是否为人民抒怀,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进行创作,是否投身生活之中观察人生百态,触发深切体会,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吸取有益养分。

节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3张

三、媒体、智媒体本身的娱乐性、大众性和中国传统节日的融合

由于融媒体、智媒体本身的娱乐性、大众性和中国传统节日倡导的遵循自然、祈求祥和的精神内涵,二者的结合以更柔性的方式打开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民间渠道,成为在海外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窗口。以中国的博主李子柒为例,她的作品主要以中国传统古朴的生活为主线,以制作顺应时节如春节、清明、端午的时令传统美食为主要题材,在YouTube上她的粉丝破五百万,视频点击率超千万次,视频下面的留言各国语言混杂,且基本前十热评都不是中文。2019年3月,她还受马来西亚王室的邀请,将她亲手制作的中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当面赠与国王,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制造,与国家“一带一路”号召掀起的文化交流热潮相呼应。内外的互联、政府与民间的携手、多元思维与多重定位的融合、新旧介质与渠道的搭建势必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海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塑造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类文明和科技不断前进,媒介域的不断更替,使自我指涉型、功能反映型、主动建构型、技术融合型依次形成,自我指涉型是传统节日最原生的传播景观;功能反映型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传统节日信息最基本的传播;主动构建型是依托原有传统节日核心做的“节日+孵化”;技术融合型以科技为基础,以多维度融合的传播理念为核心的文化景观。虽然各个文化景观类型形成时间有先后,但之间并不冲突抵触,同一传统节日中常见几个类型相互嵌入、互为补充。

四、明确栏目风格,做好整体包装包装

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好的栏目包装能赏心悦目,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包装有声音、图像、颜色等诸多要素,《国学微讲堂》栏目的整体包装风格为古风,整体色调选用古籍的淡黄色;片头音乐和画面古雅大气;舞台风格古色古香,强调中国元素;主持人与嘉宾服装配饰清幽雅致、语言引经据典;字幕仿效书法,流畅优美;配乐宛转悠扬、曲调唯美,栏目宣传片从“读经典、听琴鸣、赏武韵、品香茗、染水墨、舞丹青”六个主要方面介绍栏目的内容和选题范畴,演绎传统文化之美,栏目包装整体风格统一,符合古典审美,辨识度强。与节目内容高度契合的包装风格强化了栏目的定位,突出了栏目的个性特征,确立并增强了观众对栏目的识别能力。

结束语

电视广播作为主流的传播媒介,与社会生活紧紧相关,为受众提供娱乐与消遣。但它同时也是众生百态的展现,所以文艺节目的文化品位提升工作十分重要。想要提升文化品位,就要从“人”抓起,从制片人到采访记者到后期编辑,人人都是参与者,文化品质的构建需要大家来共同努力。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