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彷徨读后感1000字大学

彷徨读后感1000字大学

来源:潮女谷    阅读: 9.7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彷徨读后感1000字大学,纸质书更能保护我们的眼睛,阅读能给人带来的是一次心灵上的对话,世界纷纷扰扰,文字是古老的符号,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彷徨读后感1000字大学阅读。

彷徨读后感1000字大学1

关于鲁迅先生,我了解得并不深入。认识他的途径自然是教科书,那时的我对这位被视为神明的作家抱着或多或少的不耐,把他视为惹人盲从的教条式人物。这自然不是唯一个人的看法,鲁迅自己也提出过“骂杀”和“捧杀”之说,既有人捧他,自然也有人骂他,但这两种做法实际上都不大高明。如果我们抛掉他身上色彩浓重的许多“家”的称号,或许能更清楚认真地读他。这当然也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但随着当初那份稚气退去,对当时的自己莫名的抵触心理付之一笑后,我确实才真正发现鲁迅的魅力。

我读《彷徨》,最直接的感触是来自鲁迅的语言。我想,每读一本名家的书,多免不了要为他们的语言折服。这来自于他们驾驭文字的能力,叙述中总无赘言,一字一句简繁恰到好处。鲁迅的文字绝不华丽,却是像版画、浮雕,有立体感,能突出他想表现的情景和思绪。他用字很妙,如《祝福》里,“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或“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再如《幸福的家庭》里描写作家的动作的一段,“跳下床来”“抽出一张绿格纸”,还有《孤独者》里,说S城的人对发表没有顾忌的言论的人,“一定要暗暗地来叮他”,“叮”把那人的尖刻恶毒、暗中伤人之态写得尽致。再来,同样给我留下印象的,是鲁迅善于利用细节刻画人物,并不着痕迹地突出细节。鲁迅的故事里少有令人紧张的大场面,却让读者很投入,感到人物血肉很鲜活,这便是细节描写的奇功。《示众》里描写小学生看热闹的急迫,“飞奔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群中直钻进去”,按帽子这个细节,把人丛的拥挤,小学生的急不可耐完全表现了出来。再如《弟兄》里关于看诊的两段描写,中医白问山是“诊过脉,在脸上端详一回,又翻开衣服看了胸部”,而有名的西医普悌思是“两手插在裤侧的袋子里”又“略略按一按脉,又叫沛君擎高了洋灯,照着他在病人的脸上端详一回,又叫揭去被卧,解开衣服来给他看”,这两段细节描写相互对比,展现了西医的高高在上的神气,也揭示了当时人们对外来事物的不了解和盲目接受的矛盾。

彷徨读后感1000字大学

当然,鲁迅刻画人物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我只是写了些集浅显的。鲁迅对人物的把握,的确就像一位医生对人体构造的了解一样准确,说他使用显微镜和解剖刀在对付这些人物也不为过,因为他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那些人物本身都未察觉的意识,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呈现了出来,同时带着一种置身事外的讽刺。在他的这种剖析与呈现中,《彷徨》中的人物便从纸页中走了出来,带来了那个时代和社会的面貌。

谈到《彷徨》中的人物,其实相互间是有着联系的,即使是不同故事里的人物,也可以放到一起来看。

学程、吹灯人、吕纬甫和魏连殳。这四人相对其周围的环境都算是较“新”的,然而又有本质的区别。学程进了西学堂,学了新知识,却并没有真正接受新思想,在家中还是受到古板父亲的支使,没有任何的觉醒与反抗。他的“新”是浮于表面的,是家庭炫耀的资本罢了。吹灯人身上有着抗争意识,虽然他失败了,但从没放弃,可惜,他对于自己在为何抗争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这是他的抗争减色不少。吕纬甫和魏连殳在早起都有着一定得觉悟和抗争精神,然而他们的结局都不容乐观,一个在生活的重压和对理想的失望中迎合了旧思想,即使他心中有悲哀也有怀恋,但已没有了充实抱负的心,另一个在悲哀和自鄙里走向了发达之路,他用投入他所憎恨的一切去表现他对生活的失望,他在无情地嘲讽这世界和他自己,这样的人身上别具色彩更浓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争了的人,不是不得其法,就是动摇或毁灭,最后“两间余一卒”,如同散落的军队的游勇,在茫然的丛林里不知如何进军,难怪要“彷徨”。

子君和《幸福的家庭》中的主妇。她们都是曾经美好的女子,在年轻时醉人的爱情中绽放过极美的笑容,然而这笑容终是在日复一日的劈柴、白菜以及炊烟里模糊,更在生活的艰难中被遗忘。她们不同的是,一个被生活同化,并得以持续这生活;一个在社会对其爱情的不宽容中,连艰难的生活也不得保存。可怜的是她在最后都还对这份虚妄的爱抱有希望,连自己用于排遣寂寞的动物的保留不了,这无疑是对其命运的悲叹。有人说,鲁迅先生为探求女性的出路而写了《伤逝》,那他最终应是绝望了,但我认为,这些女子的悲剧中,她们的丈夫也有责任。

说到她们的丈夫,《幸福的家庭》中的作家,一面在心里崇尚着真正的创作,一面为赚钱而写作,而且,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对于当时人的价值观有潜意识的接受;而涓生,他有过新思想,却并不是真的献身革命的战士,也不是学问精到的学者,但他一直有一种高尚感,在他心里,子君是低于他的,他一直在评判子君,而不是体贴子君。其实子君的许多想法,放现在也是人之常情,她的悲剧不能只归结在旧社会女子的落后性上,那时时代和个人际遇相互影响的产物。

高老夫子、万瑶圃、四铭和老妈子。这几个人都是教育者,然而,他们中,要么没有真才实学,坐井观天,要么自以为是兴办女学的新思想者,本质上却虚伪守旧,再有就是外表光鲜,内心粗鄙,蛮不讲理且固步自封,更有甚者,为了自己做看客的需要,调教小孩去做看客。这一个个教育者的形象呼之欲出的同时,也不得不让人为受教育者忧虑,只怕他们也成为这些教育者的翻版。

鲁迅创造这么多人物,又通过人物的故事揭示他眼中中国人的根性,而他的作品最为人注意也最令人胆寒之处便是在于他所揭示的人的根性,在现在社会依然存在。我们既不可否认这一点,又无法相信自己所处的社会就如鲁迅笔下的一样黑暗,更不敢相信,自己与那些麻木的人物是相同的。如果人的根性未变,而社会确实在进步,那这两个时代的不同在哪?是因为教育、生活的水平不同吗?使我们即使幼稚不完美的本性,也在教育和自我提高中得到警醒。那么,因为社会总有不完美,人的根性也总会有暴露的时候,也会有人一如鲁迅笔下的人一般麻木,但还是有许多人,可以约束自己,就像鲁迅的时代,也不只有愚弱的国民。这种人的增多,就是社会变好的希望。

所以,我们为了民族的发展,也该以提高自身修养开始,在羽翼丰满时,进而影响社会。人性的弱点不可避免,但我们是可以用补其不足的。

彷徨读后感1000字大学2

《彷徨》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爷爷写小说多用辛辣笔调讽刺当时的反动派。这部小说集有十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深刻的意义,都让我叹为观止。因为本人水平有限,不宜篇篇俱到,所以挑选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故事来谈点自己的感受。

故事名叫《祝福》,主人公为四十多岁的女长工祥林嫂。故事起初阶段,祥林嫂在鲁镇还是一个十分受欢迎的人,后遭不幸——丈夫得瘟疫死了,儿子也被狼叼走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毁了。于是她被鲁镇的人视为丧门神,没有人愿意接近她,更没有人同情她。她无依无靠,对人世间没有了半点念想,最后自杀了。

为什么祥林嫂在遭遇不幸后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同情反而会不受欢迎呢?为什么祥林嫂要自杀呢?这便是我要探究的问题了。

祥林嫂是不幸的,因为她是在没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就被剥夺了劳动的权利。况且她是个品行端正的人。她本可以得到人们的同情,再找个夫家继续她做长工的工作活下去的。况且它是弱势群体的一员,不应该受到关怀吗?

但是,故事中的鲁四老爷可不这样想——祥林嫂丧了家室是不吉祥的,有些事是不能让她做的,祭祀是一项神圣的作业,再看祥林嫂笨手笨脚,万一打破用具可不得了。既然这个祥林嫂碍手碍脚干不了什么事,还得白吃我的粮食,不如重新找个干活的好手。

祥林嫂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被鲁四老爷这正人君子厌恶了。封建礼教使她相信自己是肮脏的。于是糊里糊涂去捐门槛,想要赎回一个清白的名份。孰不知被寺庙里一群贪财好利的小人,榨干了所有的积蓄,名声还是臭的。

当祥林嫂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寺庙走向她的“家”——鲁四老爷的宅院时,这个家的大门已经被鲁四老爷严严实实地关上了。

终究,祥林嫂被鲁镇上她以性命相托付的、唯一的“亲人”——鲁四老爷抛弃了!

彷徨读后感1000字大学 第2张

自杀的念头是在“浑浑噩噩”好几年,实在是孤苦无依才冒出来的。临死前,她极认真地,极庄重地问读书人鲁迅:“你说人死了之后到了阴曹地府,能与家人见面吗?”鲁迅惊愕了:好端端的人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呢?是啊!好端端的人为什么会想死?

活人对这个问题实在很难理解,鲁迅在祥林嫂强大的眼神力量逼视下,慌张地搪塞道:“应该可以吧。”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对祥林嫂而言,活着已经没有任何念想了,死就是一种解脱。死后是怎样的生活无从考证。读到此处时,我由衷祝福祥林嫂在九泉之下能与家人团聚。

祥林嫂的悲剧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祥林嫂是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过去,好像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那样。

读了《祝福》这篇故事,我觉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很幸运也很幸福。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的姿态,来珍惜当下这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幸福生活。

彷徨读后感1000字大学3

我特别喜欢看书,不管是社科还是文学都是我特别喜欢的类型。鲁迅先生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于是我读了鲁迅先生的《彷徨》。

首先解释一下彷徨的大概一世就是犹豫不决。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彷徨》是鲁迅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又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

《彷徨》一共有是一篇文章,读起来感觉都很相似。大多数只有事情了轮廓,大多数都是专注在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上的那份彷徨。

彷徨读后感1000字大学 第3张

《祝福》中的祥林嫂好端端的人儿,被人嬉笑痛苦,她失去了丈夫和儿子,让曾经有希望的人梦想幻灭。《长明灯》中的疯子想把长明灯打灭,最后却被他的.叔伯长辈锁在庙里的厢房中。《弟兄》中,对于弟弟的病,为兄所受的煎熬不是为弟弟的病而愁,而是怕弟弟传染给自己而想把弟弟扔到街上去,哥哥的心里其实也是非常矛盾的。

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彷徨,在当时的中国,从上到下都选择彷徨,没有人愿意真正面对。就连五四运动也有人在彷徨。《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完彷徨我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烦恼,这些事情也经常让我们彷徨,以至于非常迷茫。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能够自由追求幸福的生活,希望大家不要彷徨。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