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性格特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性格特点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9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性格特点吗?大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但你真的理解透彻他文章的用意了吗?你读懂人物了吗?下面小编就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性格特点,希望对你们有一定的启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性格特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性格特点1

老先生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是很慈祥的老师。有些人把寿镜吾先生描写成迂腐的秀才,那是不真实的。寿镜吾先生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一个比较好的老师。鲁迅先生对寿镜吾先生在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

  扩展资料

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又字镜吾,晚号菊叟,绍兴城bai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

其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客人来访,必整衣冠相迎。清贫自守,不愿儿辈科举入仕,次子鹏飞富才学,镜吾将其锁于楼房du,不令出而应试。鹏飞缘绳而下,赴京得朝考一等第一名,授吉林宏安知县,镜吾斥为不孝,拒收送来之银。书屋后有丹桂一竿,时徘徊其下,有一亭名“自怡”,又于对面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鲁迅于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入三味书屋受教,历时6年。其道德文章予鲁迅以深刻影响,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中对当时生活有详细记述自己上学经历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性格特点2

若问:寿镜吾何许人也?

在课本里学到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朋友们想必还有些印象。

在教学参考书里,寿镜吾老先生往往被解读为百草园的践踏者和腐朽的封建教育走卒的'形象。

中学老师通常认为,寿镜吾老先生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像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他也没有像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混灭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长久以来,都把鲁迅写寿镜吾读书的情景,视为封建教育走卒空虚苍白的说教的穷形尽相。

重读鲁迅,笔者不由发现,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固然喜爱,对三味书屋又何尝不是深情绵绵?

鲁迅对长妈妈和闰土一往情深,对寿镜吾先生又何尝不是敬重有加?

那么,寿镜吾老先生是否被我们长期误读着呢?

  一、寿镜吾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寿镜吾,名怀鉴,号镜湖,清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初八(公历1849年9月24日)生于绍兴,是鲁迅的启蒙老师、三味书屋业主兼教授,他性格耿直,品行端正,在绍兴城里有口皆碑。

寿镜吾极为痛恨侵略中国的列强,一生不愿用外国货,不穿洋服。他非常节俭,夏天只备一件夏布衣衫,挂在墙上,与两个儿子共穿。

尽管如此,但他从不赤膊会客。有一次,新台门周藕琴来访,正逢大热天,他正好赤膊在家,匆忙之中一时间找不到长衫,正好天井里晒着一件皮袍,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披在身上。藕琴见此,马上猜到了几分,连忙口中称热脱掉了长衫,想让老先生把皮袍脱下。寿镜吾却坚持不脱,连说:赤膊见客荒唐!赤膊见客荒唐!周藕琴见此只好赶紧告辞。

寿镜吾老先生学问渊博,厌恶功名,忠实遵守父训,立志不当官,自二十岁中了秀才以后就再也没有去应试,而是坐馆授徒,从此便是六十年。在当时,这种遁世退却、不合浊流的态度是可贵的,联系三味书屋的命名,便很能看出老先生正直的品格。

这对于他的学生,如后来成为反封建的猛士的鲁迅先生,影响颇为深远。

  二、鲁迅一生对寿镜吾先生十分敬重

三味书屋只收学生八个,非常严格,要经熟人介绍,寿先生上门目测、同意了,才可以来读书。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求学生涯是非常珍惜、充满好感的,学习十分用功,因此成绩非常优异。寿先生很看重鲁迅,而鲁迅在寿先生的辛勤教诲下,古典文学知识越来越扎实,文化素养也越来越高。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教书先生——寿镜吾老先生,更是一生中满怀敬意、关系亲密,鲁迅说: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自1897年离开三味书屋后,鲁迅和他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寿镜吾亲送陈年米至周家(周建人)。鲁迅去南京、东京等地求学后,每次回绍兴时,都会去拜见寿镜吾先生。即使是1906年鲁迅奉母命回家与朱安完婚,在绍兴只逗留了四天,鲁迅还是抽空去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镜吾先生。

寿镜吾的孙子寿宁先生曾回忆:鲁迅每年春节前,总是用大红八行笺给我祖父写拜年信,都是恭恭正正的小楷,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树人顿首百拜之类的话。

1926年,鲁迅写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寿镜吾先生还健在,但已是77岁的暮年老人了。

因此,鲁迅不太可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三味书屋生活的痛苦,更不可能讽刺一位当时还在世的、他一生都非常敬重的恩师。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丝毫没有批判寿先生之意

1、从情感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后两部分的情感是一致的。

一切文学皆人学。

分析作品,我们首先要研究作者和作者所处的环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当时鲁迅已经46岁。而此时年轻的女学生许广平走进了她的生活,两人不久就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联系鲁迅当时生活背景,我们不难看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写给自己挚爱的女人许广平看的,是一个男人写给自己恋人的絮语,是46岁的鲁迅清理自己的人生历程、消除内心苦闷的一种情感释放与心灵慰籍的文字。

无论是百草园生活,还是三味书屋生活,作者都是以一种愉快与诗意的语调,叙述自己小时侯读书生涯的趣事,贯穿全文的是一种欢快、温馨的情感,是一致、和谐、统一的。

2、从内容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寿镜吾先生是持肯定态度的。

鲁迅在文中写道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就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寿先生不常用戒尺,不常有罚跪的规则,连孔子的牌位也没有,从侧面反映了他的宽厚和蔼和开明,以及鲁迅对他的尊敬,又何来批判寿先生之意?

文中更令人感叹的是寿镜吾与学生一同读书的情景: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低下去了,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这段念词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引文中声浪号表声音起伏,持续不断噫、嗬指念书时加在句尾用来加强感情的声音,意思是:拿着铁如意,指挥比划,潇洒自如。用金杯喝酒,痛快淋漓,喝得很多而未醉。

他沉醉朗诵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情趣小品,并且极愿意把自己的乐趣分享给学生,让鲁迅深深地记进了心里。

这样一个可爱的小老头、老文人,又如何是封建余孽,要被批判并踏上一万只脚呢?

让我们再度回味三味书屋门前的那幅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