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月光下的故事

月光下的故事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月光下的故事1

生活中你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能是你自己解决的,也可能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解决的。

月光下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天晚上的九点多钟,天空上的月牙儿懒洋洋的,路边的几个路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大街上不再是车水马龙的景象,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偶而有车辆驶过。

当时我去一家复印店打印卷子,回来时的路上,看到一位奶奶在锁共享单车,因为那个车上的锁芯有些老化,那位奶奶使足了劲儿也没锁上。这时一位路过的叔叔走了过来,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公文包就帮助老奶奶锁车,当时灯光微弱,我赶忙跑上前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照着车锁,方便让叔叔看的清楚些。

十分钟过去了,那位叔叔使出了浑身解数怎么锁也锁不上。老奶奶说:“两位小伙子,天都这么晚了,你们赶紧回家吧,我再想想办法。”我说:“不急,我明天不上课。”叔叔说:“我们一起把车子推到修车铺看看吧。”于是我们三人推着车去了修车铺。

“这简单。”修车铺老板看完锁说。经过五分钟的敲敲打打、松松紧紧,车锁终于锁上了。“不用给钱了。本来是共享单车,你们只要上报维修,不锁车就可以了,但你们为了让下一个人使用方便,这么费力的修锁,我怎么可以收你们的钱呢?”修车老板边锁店门边笑着说。

那一晚,月亮似乎明亮了许多……

月光下的故事2

太阳从西边的鸡公山山头沉下去,朴塘村就开始沉浸在月光之下。夏天的月夜来得早些,落日的余辉涂满了天空,月芽就斜挂在东边的山顶。当然,这是朴塘村的夏夜,多年前令我思念,多年后我在南方城市思念得更加透彻。

我少年的村庄,一直都是那么流连忘返,让人无尽的思念和记述。

朴塘村的月光水一般柔顺,月光下的池塘装满了水。月映照在池塘水面上,泛着银光。若是有风,微风吹皱水面,就荡起一层层银波。银波在月光下闪烁,池塘四周的蛙声响应,乡村就开始有了生命向上的呐喊。更多的时候,月光就像一双手,将池塘这把遗落在乡村的琴弦轻轻一拨弄,乡村就变得朦胧与优美起来。

月光下的池塘是踊跃的,戏水的少年,浣衣的女人,夜归的牧人,砍柴的老者,都会在池塘里浆洗一天生活的劳累。我家老屋的前边有个池塘,在村庄的腹地。屋后山谷里的泉水经过我家的老屋后面,蜿蜒流流淌到池塘,水清澈而明亮,又像一把镜子照亮着我的村庄。因为离家近,我少年时喜欢在这个池塘里戏水,偶尔帮助母亲挑水到菜地里浇水。

不管是白天,还是月夜。朴塘村的池塘总是一片热闹。村里人养的几只小鸭,小鹅都在池塘里日夜游逛。给本来寂静的池塘带来生命的灵动。我与小伙伴经常在池塘里洗澡驱赶这些小鸭小鹅,每当这个时候,它们会奋力用红掌拨清波,池塘的水面上就会划出了许多优美的细长的圆弧。偶尔,它们也会“嘎、嘎”叫喊着,振着翅膀,不停地拍打水面,随着追逐的少年一起飞翔,将朴塘村的月夜一再撩拨。

若是月夜的村庄寂静,池塘边的小鸭小鹅也就悠然自得。它们时而岸上,时而水中。偶尔,你会看见一只小鸭从水岸俯冲而下,一头栽入银白的水里,将身子倒立在水面,寻找水草或者更美味的生物。多年后,每逢我观看跳水比赛,我就会一再想起故乡的池塘边的小鸭小鹅。它们就是乡村的运动员,池塘就是它们的运动场。

朴塘村的池塘是平坦的,与田野比肩平行。池塘的四周没有垂柳,只有旺盛的水草。故乡人喜欢把菜地与果园开垦在池塘周边,方便浇灌。在故乡,夏天的菜地与果园迷人无比。绿的冬瓜、豆角,红的辣椒、南瓜、西红柿,紫的茄子,金色的黄瓜,白的香瓜,还有桔树、苦楝树,椿芽树,李子,桃子,应有尽有。一到瓜果飘香的时节,池塘边就多了许多的热闹故事。守果人夜半的吆喝在村庄上空清脆回旋。小孩子则一群群看着东边的西瓜熟了,西边的桃子熟透得如脸庞一样娇美,就开始思量月光下的偷盗。当然,我少年的村庄民风淳朴,少年们偷桃摘李并非真正的偷盗。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月光下的偷盗是对美好生活的另一种向往。

我喜欢月光下的池塘,果子熟了后,一些熟透了的果子随风会撒落到池塘的边沿。偶尔掉入水里的果子,会击打着水面。“咚”的一声,就沉入了水底。这时候,小伙伴们要是在池塘里游泳,都会竞相争夺。特别是枣子熟了,一颗颗红彤彤圆滚滚的枣子,如珍珠一般飘落下来,入口甜脆。如果果园的主人趁着月光摘取,小伙伴们更是欢欣鼓舞。一边忙着帮主人捡拾,一边不时品尝鲜美的枣子。待主人收工,都会得到一捧枣子,忙于装进岸边的裤袋里面。

月光下的池塘凉爽清幽。待到十五左右,月光就开始圆润起来,而这样的月夜,朴塘村的池塘在前半夜是热闹非凡的,等人洗涤上了岸,池塘就沉闷起来,给人一种深幽般的孤寂。此时,池塘里还有一群热忱的生命,他们游弋于水底,或者在水草边吸着露珠。它们与水浮莲一起,在月光下坚守着这一方生命之源。

直到清晨的太阳从东边山顶慢慢爬上来,公鸡伸出长长的脖子啼唱着乡村的晨曲,池塘上又有了新的故事。日复一日地将朴塘村的生活简单,朴素的叙述。直到现在,山上的泉水逐渐干枯,年轻的乡亲们都奔波在外,小村的菜地果园也长满荒草。只有池塘,水开始发绿。家家户户的少年不再到池塘里洗澡,池塘就更加苍茫起来。

如今,朴塘村静了,月夜静了。惟有蛙声和蛐蛐声断断续续在故乡守候。即便有月的夜晚,池塘上泛着银鳞般地光斑,像几滴眼泪,敲打着故乡。

月光下的故事3

天渐渐晚了,那带着一圈金边的月亮终于升起来啦!只有在远处的天空中才看得见一两颗星星,闪着淡淡的光。我伏在鄂黄大桥上的栏杆上,望着江面。奔腾了一天的长江平息了,在月光下静静地流着。偶尔一两条小鱼在水面跳跃。江边的芦苇,被微风一吹,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月亮洒下满天透明的光辉,如同天空把琼浆般的雨水浇进芦苇丛里,得到了滋润的芦苇,显得格外抖擞。

“爷爷,那圆圆的是什么?是糖吗?”一个稚气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里。我寻声望去,一位老爷爷手中的小男孩吮吸着棒棒糖,指着天上的皎洁的月亮。我明白了,原来小男孩指的是那个月亮。老爷爷听了惊异地望着孙儿,又抬头仰望月亮。小男孩张头探脑,好不安分。这时,爷爷滔滔不绝发讲起故事来。我走过去侧耳细听,啊,我熟悉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美丽的仙女,她叫嫦娥……”老爷爷讲着讲着,参差不齐的牙齿也露了出来,他抚摸着自己络腮胡子,在月光下,古铜色的脸变得有些苍白,颧骨也高耸起来。小男孩听着听着,捧头苦思,他好像在思考是那个圆圆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老爷爷望着自己虎头虎脑的孙儿笑了起来,不一会儿,老爷爷变得很严肃。

“团团,那是月亮。”老爷爷顿了顿,指着月亮说,“你看,它把月光全洒到地面,把自己的能量给人类照,自己却劳累不堪。”小男孩的眼里噙着泪花,我想他一定是被月亮感动了。 望着他们祖孙俩的背影,我不禁对月亮肃然起敬:她,默默无闻,总是在黑夜出来,为夜行的人们照明;她,正直无私,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如水的月光贡献给了人类,难道她这种精神不可贵吗?月光下,人们正过着幸福的生活……

月光下的故事4

黎明的曙光,从黎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召唤他。

黎明是在初春的黎明时出生的,爷爷是在初春的黎明离去的,他的名字是爷爷早就起好的。他和爷爷站在生命线上两端,遥遥相望,却永远无法相见。慢慢长大后,他知道了爷爷的故事。爷爷是一名二胡老师,二胡拉得极棒,还曾经获过奖。爷爷很喜欢孩子,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教孩子们拉二胡。

可爷爷在黎明出生的那一刻,发现医院楼下的超市失火,第一个赶到现场去救火,结果却不幸去世了。

上学后,同学们嘲笑他的名字叫“黎明”太随意了,还说这和大歌星的名字一样。“为什么叫黎明呢?”他不懂爷爷为什么给他起这样的名字。

如果有机会能够去神农架的大森林看看黎明的样子,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他一直这样憧憬着。

爸爸曾经告诉过他,爷爷是神农架大森林里长大的孩子。后来,爷爷考上大学到了城里工作。遗憾的是爷爷的儿子、黎明的爸爸不是在大森林里长大,大森林与爸爸的童年没有关系。爷爷的童年里,布满了大树、小溪、风声、雨声、野花、蘑菇、草地和萤火虫。爷爷小时候喜欢大森林里的晨曦之光吗?谁知道呢!“假如爷爷还在世的话,一定得亲自问问,黎明是什么样的。”10岁的他常常这样想。

仲夏的周末,爸爸开车带着黎明,来到了神农架的清风源。晴朗的午后,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山坳里的村庄和炊烟,以及高低不平的山峰。爸爸指着远处的高山说:“你看,高山那边,就是你爷爷出生的地方。”黎明羡慕极了:“那山比这山高啊!”

夜幕来临,爸爸扎好帐篷后,和他坐在一棵大树下。

弯弯的月亮像一把镰刀似的,挂在树枝上方慢慢地摇晃着。夜风“呼啦啦”地刮过森林,丝丝凉意升腾起来。远处的草坪上,盛开的紫色野花弥漫着浓浓的香味。野花丛中,偶尔飞起一只萤火虫,点点亮光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过了一会儿,月亮更加明亮了,星星一颗一颗地挂在天幕中。草坪上飞来了一群萤火虫,那些萤火虫,多得数都数不清,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每一只萤火虫都提着一个小灯笼,匆匆忙忙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成百上千只萤火虫聚集在一起,仿佛在交头接耳说着什么,然后又分开行动了。萤火虫飞舞的姿势各种各样,有的在空中转着圈儿,有的飞着飞着就落进草丛里不見了……飞得高的萤火虫好像星星在眨眼睛,飞得低的萤火虫好像移动的小灯笼,飞过来的萤火虫仿佛在唱歌,飞过去的萤火虫犹如在跳舞……刹那间,草坪上成了萤火虫的舞会。恍恍惚惚之间,他似乎看见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正站在草坪中央,数不清的萤火虫围着他翩翩起舞。萤火虫们发出来的光亮,照亮了整片草地,照亮了那个小男孩清纯的国字脸,还照亮了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眸。那一瞬间,他仿佛看见被萤火虫包围的那张脸庞和那双眼睛,跟家里照片上的爷爷很像。

眼前的这一幕,让他惊讶极了,爸爸也看得陶醉了。

“爸爸,那是什么啊?好好看啊!”他大叫起来,高兴得手舞足蹈。

“是萤火虫,一种会发光的小动物。”爸爸平静地告诉他。爸爸的回答,让他生出了一丝小小的忧伤。他从回答中判断出,爸爸并没有看见像爷爷的小男孩。

“你爷爷经常在我面前炫耀,他小时候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抓萤火虫。”爸爸兴奋地说着他父亲儿时的趣事。

一直注视萤火虫飞舞的黎明激动地大喊:“好漂亮的萤火虫啊!”爸爸没有说话,转身进了帐篷,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压瘪了的红灯笼。爸爸走出帐篷,使劲地掰了一下,带有弹簧的红色灯笼就鼓了起来。这个灯笼是爸爸亲手为他制作的,爸爸期盼在野外露营时,能够在夜晚遇到萤火虫。

草地上的萤火虫舞会越来越闹热,越来越欢快了。一只萤火虫追赶着另一只萤火虫,一群萤火虫和另一群萤火虫正在狂欢呢。

看见爸爸抓萤火虫,黎明自己也去抓。他一弯腰抓到了一只萤火虫,一伸手萤火虫跑了。他没有沮丧,追着萤火虫跑。他跑了一圈又一圈,都没有感觉到累。好像有一只神秘的大手,在牵着他和萤火虫一起奔跑嬉闹,一起低吟浅唱。额头冒汗了,手心发热了,脚底打滑了,他也没有停下来。在萤火虫栖息的家园里,他发现每一只萤火虫都好像一只大手,又像一扇大门,更像一颗颗跳动的心。这场景如梦如幻,流光溢彩。跑着跑着,他一骨碌跌坐在草丛里。爸爸远远地看着他,也不言语。他自顾自地爬起来,用手拍拍大腿,拍拍胳膊,生怕压伤了萤火虫一样,然后,“咯咯咯”地笑着继续跑。有一只亮晶晶的萤火虫,飞着飞着落在了他的发梢上,一动不动了。发梢上的萤火虫随着他转圈圈。他一边转圈圈,一边朝爸爸挥手。

停留在他头顶的那只萤火虫,一点儿都不惊慌。“难道这只可爱的小精灵,你想和我成为朋友吗?难道这只停留的萤火虫,你也处在童年的岁月中?难道你已经准确地知道了我是‘森林之子’的孙子?于是,你才从远方飞来,陪我一起玩耍,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和幸福?”

他依旧追赶着萤火虫在转圈,爸爸静静地看着他,萤火虫的舞会依然热闹地进行着。

萤火虫的微光,照亮了他内心的纯真和淳朴。他在萤火虫的天堂里,找到了爷爷的童年和故乡的影子。等他跑累了停下脚步时,才看见爸爸提着的红灯笼里已经有好多萤火虫在扑腾扑腾地飞来飞去,它们映照在灯笼壁纸上的影子,犹如爷爷淡定从容的微笑。

爸爸小声地问笑容灿烂的黎明:“你奔跑的时候,难道没有发现头顶上停着一只萤火虫?”

这时,他摸摸头顶,左瞧瞧,右看看:“头顶哪里有萤火虫?哪里有?没有嘛!萤火虫都在跳舞呢。”

接着,爸爸和他都笑了。他们的笑中有欢喜,也有幸福。

他想看看灯笼里面的萤火虫。可爸爸说,灯笼一打开,萤火虫就会跑光的。于是,他只能隔着红纸,看萤火虫在灯笼里飞来飞去。最后,他强烈地要求亲手抓一只萤火虫,放进灯笼里。爸爸同意了,接过他手中的灯笼,提着。他开始抓萤火虫了。很快,他真的就抓到了一只萤火虫。这只红头、黑翅、黄尾巴的萤火虫,在他的手心里散发出一束奇幻的光。他恋恋不舍地把萤火虫从灯笼的顶盖处丢了进去。灯笼里,又是一阵扑腾腾的声音。

夜已经很深了。森林里的寒气腾上来了,空气也变得湿润起来了。爸爸催促他回到帐篷里去。于是,他便抱着灯笼躺在帐篷里。

忽然,一阵童谣从帐篷外面传来:“萤火虫,萤火虫,萤火虫儿提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外婆家门口,外婆生怕虫儿咬了手。”这是爸爸的声音。他知道爸爸唱的童谣是爷爷教的。听着爸爸的童谣,抱着红红的灯笼,想着爷爷的微笑,他安然入睡。

五更时分,已经接近黎明了。远处农舍里公鸡的打鸣声,把他从睡梦中拽醒。五彩斑斓的梦境中,爷爷和他一起抓萤火虫玩耍的情节是模糊的,唯有爷爷的歌声无比清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森林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潮湿的气息一层一层地出现在眼前,面纱似的薄雾,像绵绸又像云彩。这些雾气,在树林里慢悠悠地飘荡着,一会儿飘到树梢,一会儿又绕过树身,一会儿窜过去,一会儿跑过来。每一层薄雾都伸手可触,又好像遥不可及。

他一骨碌坐起来,发现红灯笼里的那些萤火虫,早已沉沉睡去,没有了亮光。他走出帐篷。爸爸走过来,伸出手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问:“你看到黎明的样子了吗?”他注视着远方回答说:“我不仅看到了黎明的样子,还听到了黎明的声音。就是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的,那叫什么呢?”说完这句话,他心里的喜悦之情就像欢跳的清泉,叮叮咚咚,朝气蓬勃,一路向前。

爸爸笑着说:“你说的那种声音,就是天籁之声。鸟叫声,风吹声,树木拔节声,小草‘咕噜’声,露水滑落声,萤火虫的梦呓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阿炳的《二泉映月》那样,美妙又动听。”爸爸一边说,脸上还露出喜悦的笑容。他心想,爸爸还忘记说了一句话,《二泉映月》是爷爷最爱拉的二胡曲子。这也是爸爸悄悄告诉他的。

他央求爸爸明年夏天,还带他来清风源的森林里露营。他告诉爸爸,只有这样才会找到爷爷的童年和故乡。

听到他的话的那一刻,爸爸的眼睛湿润了。

和爸爸归来时,那个装着萤火虫的大红灯笼还紧紧地握在他的手上,只是灯笼里的萤火虫,早已不见了踪影。

月光下的故事5

朴塘村近山,四面环山,山溪潺潺流向四面八方,汇集到村庄的低洼处,形成山塘水渠。村庄所有的水系中,一口口老水井与田垅紧密相联,蓝天倒影在水井的水面上,一晃一晃的,像一幅水墨画。

朴塘村是湘南少有的大村落,几千口人。我童年的记忆中,村子里没有自来水,全村人生活用水靠村里十来口老水井。朴塘村的老水井水质甘甜,滋养着村庄里的男女老少。老人们讲,这些水井都有些年份,乌石塘和黄土岭、何古湾,柳子冲、黎坪岭、老屋坪、勤古湾、石灰窑组的老水井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新建组、木子塘组的水井也有百十来年的历史。

村子里的水井一般分三道井。一道是水井,多为圆形,供人饮用;二道是洗菜池,多为三米见长的正方形,一般是挑水人挽起水洗桶,再将水倒如旁边的水池,或者水井水满了后,溢出来到第二道池里,用于村里婆姨们洗菜淘米;三道是洗衣池,多为长方形,以地势而立。前面的水流满了自然流入第三道水池,婆姨们每次浆洗衣服,都集中在这里。

朴塘村的老水井最繁忙的时候要么清早要么傍晚。天蒙蒙亮,东方扯鱼白,村里的男人就起床挑起木水桶到水井去挑水,女人们挑着换洗的衣服到那里浣洗。傍晚也是这样,从地里收工回家,男女分工有序,挑水的,洗衣的,一派热闹景象。

那时候,朴塘村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大瓦水缸,水缸能盛两三担泉水。家里人口多的,挑满了水缸,还要用木桶挑一担放在一旁备用。两三个来回,水就挑满,婆姨们也很快把衣服洗好,然后急急忙忙赶回家去捞米蒸饭。朴塘村有山有柴草,家家户户都烧柴火,一口大铁锅架在土砖灶上,用一个瓜勺淘水,然后烧开,再按照家里人口多少用量米升子(木做的量器)将米量好,等米一泡涨,不见白心,就用櫗捞勺捞米放到木甑里蒸饭,人口少点的人家就用铁鼎蒸饭。而大铁锅里还会留一点米和米汤一起熬粥,半小时左右,粥香四溢,炊烟也弥漫了整个村庄。一如一幅生动的画面,那时的朴塘村,淳朴地不能再淳朴了。

朴塘村的老水井是村里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月光下的老水井更包含着一个村庄的八卦,或者世俗。在乌石塘组的老水井边,月光下的夜晚成了欢乐的海洋。洗衣的婆姨们在那里家长里短,绘声绘色地讲述村庄里的种种八卦与鸡零狗碎,比如狗乃家的公猫半夜叫春,牛仔家的老母鸡误入狗乃家下错了蛋,黄轱家的女儿看上弹棉花的安徽轱,三更半夜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双双抱着外孙把家还。再比如十里之外的圩场上,老红军的胯下那什物长得吓人。有一次老红军在台岗村的水库里捞鱼,老红军走一步,那东西就一沉一浮,后面的妇女不断跟在后面以为是鲵鱼,用捞勺往那东西上捞,怎么也捞不着。后来,当老红军发现妇女举动后,怒斥妇女……

一般在这样的时光,总是隐含着一场暴风雨必将到来。若是聊到某个家族,或者某个家庭的故事。乌石塘好事的妇女就会立即赶到人家家里去瑟阴火(告状,或背后打小报告),势必接下来有一场争吵。婆姨门叉腰跺脚,祖宗八代,朴塘村最损人绝代的话语都会在这里流露。比如骂女人:XX,你个产日鬼,买拐给,偷男子给;骂男人就会:XX,你个背时鬼、绝德给(绝种户),炮子打给,天杀给,雷轰给……。身边的婆姨都不再吱声与接白,埋头拿起擂捶猛擂洗衣,免得一场误会。若是旁边两人真干起架来,婆姨们才会装模作样去做个和事佬,拉一把人,有的还故意倒帮忙。

老水井的故事远不至于这些世俗的记忆,更多的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欢乐。在我的记忆中,月光下和小伙伴到老水井里用捞勺捞龙瑟古(又名黄骨鱼),小小的,肥肥的,背上还长着翼翅,味道相当鲜美。菜池里捞虾米,洗衣池捞泥鳅或者鲵鱼、鲫鱼。特别是夏天,我们从家里带来脸盆,锑桶,拿着帕子,到水井里打井水冲凉。那老井水是深水井,纯粹的地下水,冬暖夏凉。每逢夏天洗澡,总会有人偷袭,突然用一桶老井水往某个人身上倒去,当场给得瑟叫唤不停。小伙伴们也乐此不疲,直至到立秋后才收场。

对于双抢时节,朴塘村的男男女女都习惯在劳累过后月光夜晚,呼儿唤女,拿上自家一把董壶(一般是锡质或者铝制品),到水井里掏上一壶泉水,倒入糯米酒,再夹出些用酒浮浸泡的红辣子,豆角,或者刀豆,煮上一把花生,一家人围拢坐着,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一边赏月,很快就会将一天的劳累驱散。

在我的记忆中,乌石塘组的老水井几年一洗,每次都会选择在初冬的月光之夜。夏天饮用水多,冬天才会方便清洗。洗井是村里人的大事,一个组的男人到不远的河床选好鹅卵石拉回来,先掏水,再将井周围的水藻清除,把外围的水沟清理通畅,在用石灰石消毒,底下铺上鹅卵石预防泥沙,清洗只要一个晚上就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水质透亮,无杂味。

现在,我离开朴塘村近十年,村子里的人早已用水了自来水。每次回到村庄,惟有老水井依旧,只是挑水的人很难看见踪迹。每年春天,我也会带着孩子在老水井边去看看,讲述我们的童年。毕竟,那才是我们的根,饮水思源,永世不忘的的源泉。

月光下的故事6

【月光下的纸篾匠】

朴塘村的纸篾匠不多,老屋坪组的寡子伯和黄土岭组的石珠叔古稀之年后歇手不干这门手艺,就剩下石珠叔的徒弟外生疯子(外号,其腿残疾)一人打理。

朴塘村的纸篾匠,有喊作扎纸匠,谁家老人过背(去世的意思),就找他们扎灵屋(纸糊的房子),还有一些陪丧葬的纸皮箱,窿子。朴塘村虽说有七八千人口,每年老去的人不过一二十个,若是年份不好,也不过二三十个老人去世。纸篾匠的活不多,挣钱少。这生意不多,所以学这门手艺的人极少。

外生疯子学扎纸屋之前,在不远处的灵官镇开过单车修理铺,其双腿残疾,也没有生育能力。快四十岁的时候,村里的好心人给他介绍个寡妇给他做婆娘。后来,修理单车的人少了,生活难以为继,就带着娘俩回到了朴塘村,跟石珠叔学起了纸篾匠手艺,勉强能维持度日。

我自小看见村庄里很多老人去世,每次丧葬都能在村子里亲眼看见纸篾匠扎灵屋。纸篾匠扎纸工艺都是朴塘村出产的竹子,还有米浆糊。糊的纸,有锡箔,有皱纹纸,彩纸,这些可以在县城或者安平镇的文化用品店里购买。扎一栋纸屋,成本不高,但耗时费劲,要耐心。一般按照丧家亲人的要求来制做,纸屋的构造,多为三垛三层,飞檐走壁,雕龙飞凤,前庭后院,气势磅礴。

丧家老人去世后,由主人家委托一人掌管治丧总管,总管会根据治丧的日期来选定日期,到纸篾匠家,定好灵屋。若主人家有女且富有,女儿家还会有特别的要求。总管会带一条烟做谢礼。收到谢礼,纸篾匠就要开始张罗,主人家路途遥远的,家里堂屋又宽畅,就带着家什到丧者家里现场制做。若近,就直接在匠人家开工。

这活看似简单,所需工艺也极为简略,真正一开工,琐碎程度无以复加。把堂屋打扫干净,在屋子中间先把劈好的竹篾片绑扎成一个房子的框架形状,搭好骨架。再用细小的篾片交叉编扎,这样稳固形状。接下来,开始编扎窗,门,还有灵屋的瓦面起拱,飞檐及附属物件。待所有篾片都稳固后,开始用白纸裱糊,又叫打底。随后根据灵屋的结构,开始装饰。比如灵屋的外墙用马赛克纸,瓦面用朱红色的有光纸,门窗边框用彩色的条片纸,砖墙则用工字形的彩纸。一般两天一夜,灵屋可以完工。车库里有小桥车、灵屋里电视机、录音机、DVD、卡拉OK机、桌椅板凳、席梦思床、沙发、酒柜,一应俱全。如今,厨房里还有气派的厨柜、抽油烟机、排气扇,客厅里有空调,卧室里有电脑,床头有手机,甚至连平板电脑都完整无缺,一样不少。

朴塘村的丧事讲究,冬春为一七,仲秋后为五天,其他日子也要三天。灵屋完工后,纸篾匠还要赶着做纸皮箱,纸窿子。烧灵屋的时候,这里面要装烧纸(冥币)、金箔、银箔,让亡者西去路上有钱花,不会在阴间吃苦受累。为了人死了以后,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起居有一个保障,生活更美好,是后人对亡者的一种怀念。

一般闹夜(吊丧)前,唱完走九洲,送完阴粮,天黑前开始烧灵屋。主家堂屋前找一个空坪,上面铺满枯黄的松针叶、稻草杆。亲人帮着把灵屋抬到上面,四方得人拿着长长的竹槁,挑起灵屋的四边檐子,然后由亡者的女儿媳妇,还有妹妹等女性亲属,沿着灵屋的四周,对着窗口,门口哭喊到:爷爷,爸爸,哥哥等称呼,一边大声哭一边大声喊,XX,回来收屋收钱罗……这时候,做法事的道人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拿着米,朝灵屋四处泼撒,一来驱除孤魂野鬼来抢夺,二来为亡者的灵屋起煞。旁有乡邻手里提着一面锣,咚——咚——咚,咚——咚——咚地敲着,直止灵屋化为灰烬。

纸篾匠纸扎丧葬品是朴塘村人寄托着对己故亲人的哀思和美好祈愿。这门手艺也算得上是一门民间艺术。虽然属于迷信活动,但真切地表达后人对先人的敬爱。今天,这门手艺已经成为朴塘民俗活动中为数不多的尚存传统文化,其技艺的独特性,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纸扎手工技艺的乡土价值,更多的是朴塘村孝德文化的一种继承。纸篾匠纸扎技艺独有独特的灵感和创造力,是朴塘村民间艺术的瑰宝。作为历史的遗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载体,让古老的传统的丧葬文化发扬光大。

【月光下的青砖窑】

何古山的青砖窑倒塌以后,朴塘村的青砖窑宣告了一段历史使命的结束。在朴塘村,青砖黑瓦的房子也逐渐少了起来。在木子塘,柳子冲,梨坪岭、勤古湾和石灰窑、矮岭组几个地方,你能看见少数的残埂断垣,像是朴塘村旧时村庄景象的片断,给岁月凭添了一种苍凉的美。

在朴塘村,何古山的青砖窑是一个时代的图腾。那窑座南面北,一条T字形的泥泞路,通向村庄的四处。窑的背后是山,高不过一二十米。在这个丘陵地貌的村庄里,何古山是朴塘村的腹地。窑的对面是一个坡地,朝下五十米就是村庄里最繁华的榨油坊,和碾米房。

这砖窑建于清末明国初,百十来年的历史。当然,在朴塘村,谭姓是大姓,占据了九成的人口。也有何姓,张姓、廖姓和阳姓人家。朴塘村人不分杂姓,村子里的人和睦相处,青砖窑也就成了几个姓的公共资源。当年村子里几千户人家集资修建的时,几个祠堂里的人视为共有的财富。之所以取地在何古山,皆是一种友好,何姓与谭姓自古联姻裢亲,也就不分里外。

何古山的青砖窑外观并不显眼,一个椭圆的窑口,用青砖砌成的。里面像一个圆桶,长宽约十米,高约十五米,十米以上开始起拱弧,顶头只留一个一米见方的烟囱口。底部用青砖砌成的长方形的柴火灶,一尺见宽。

小时候,我见过烧青砖,家家户户建房都在自家附近找一块上好的田间,挖一个坑,然后开始取泥土,刨松,开始浇水,用黄牛踩泥浆,等泥浆踩熟,就开始制砖。一个长方形的木架子,长约二十公分,宽约十二公分,厚度在八公分左右。砖架子放在一个固定的木垫上,一块泥浆砸下去后,用一个钢丝架子从前往后一拉,再侧翻倒入木托上,端起来放在一条土坯防水沟上,给太阳暴晒,风干。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就用板车拉到青砖窑去烧制。装窑的师傅一边放砖,一边夹一块煤饼,一般三五块砖间隔一块。这样易于均匀烧结。装窑的老师傅会看得出煤炭的火力,好的就放稀疏,差的就放紧密些。

烧青砖窑多是秋后,天干物燥,山上的枯木多。朴塘村的山峦都是松树和茶籽树,这两种树木都是烧窑的好木柴。装好砖后,傍晚时分开始引火。主人把打捞过来的松枕点火,随后用小松树枝燃烧,上面加木炭。火势旺起来后,开始加些大块的树枝,几个帮手不断地用蒲扇扇风,直到半夜,炭火均匀地燃烧后,开始轮着看火。主人在会从家里端来茶果瓜子,一边邀请他们吃吃喝喝,一边笑谈着。三五个日子后,一窑砖就会烧好,冷却后,才开始出窑。

在朴塘村,建房拌砖坯,烧窑,都算是大事。亲戚邻里都要帮工出力,所以,自始至终,这些活动都是人多势众。青砖烧好后,就要请来村里俚手的砖匠,这师傅懂砌清水墙,刀功了得。用石灰加细河沙与米汤浆一起搅拌,不拖泥带水,工字缝,十分工整。

直到改革开放后,村里人生活水平提高,开始用红砖。黄土制作,也再也没有人去老青砖窑去烧砖。朴塘村山多,黄土的质量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里成了湘南有名的手工红砖加工基地。周边的永兴、耒阳,茶陵等县市的人都赶到这里购买红砖建房,村庄里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烧砖万元户。生意兴隆,日夜来拉砖的车辆车水马龙。

这时,朴塘人利用红砖挣得钱,开始了自建。房子都是用水泥石灰红砖砌筑。乌石塘组的红砖房最初沿着村子里的山峦脚下建造,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陆续沿着三南公路两旁建造。如今,村庄在公路的两侧,整齐划一,组成一条合面的街道。

朴塘村不管是青砖,还是红砖,在上司里几十里地都十分闻名。村里的砖匠木匠,在外做手艺也十分吃香。毕竟,这里的青砖红砖把一个村庄的致富梦给提早了近十年的步伐。即便今天,在湘南,只要你提起自己是朴塘村的,方圆百里都有人知道这个烧砖而风光的村庄。

眼下二十年过去了,村庄里因烧砖,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的坑坑洼洼,与千疮百孔的空地。后代子孙开始懂得珍惜村庄的命运。大家开始呵护村庄里的土地,平抚了那些伤疤。让人行走时,有了塌实的感觉。

月光下的故事7

皎洁的月光洒下一地的银白,树梢上、花瓣上……似乎都蒙上了一层轻纱。蛐蛐在草丛中不知疲惫的唱着欢乐的歌儿,抬头仰望天空,一轮明月挂在漆黑的天空上,一颗颗调皮的小星星围绕着它,眨着眼睛,似乎在和她捉迷藏……

在这么安谧、唯美的环境中,一个女孩站在树下,风儿调皮的吹拂着她的长发,月光温柔的抚摸着她,但她却一副焦急的模样,在树下独自徘徊,似乎是在等待某人。

这个女孩叫沐沐,她很平凡,没有出色的成绩,没有貌美的脸蛋没有过人的技能。从头到尾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平凡。她在这个人才辈出的班级上,从来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甚至于有一次班主任分配卫生任务给她时,手指着她,却半天没有叫出她的名字。在这个班上,她也没有朋友,无依无靠。什么都只能靠自己,受委屈了只能自己给自己擦干眼泪,考试没,只能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偶尔一次考试了,受到的却是同学们的质疑和冷嘲热讽。她依稀记得幼儿园时,一切都不是这样的,那时她总是班级上得小红花最多的小朋友,每天都在老师的表扬声和同学们的羡慕目光中度过,那时的她是多么快乐。可自从上了初中后,优秀的同学越来越多,回答不了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切也都变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语文老师很器重她,上课也总是喜欢叫她回答问题,还曾在班上表扬过她。至今她还记得,当语文老师表扬她时,同学们并没有投来赞赏的目光,却是一副诧异的样子,仿佛她理所应当回答不了这些难问题。从那以后,她就更加沉默寡言了,上课被提问时也是一言不发,久而久之,语文老师似乎也放弃了她,从此不再叫她回答问题。慢慢地她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每天都是混时度日,像一个没有灵魂的娃娃,游走在校园与家之间。

直到昨天,她们班的班长,班级里最优秀的男生,突然脸红的递给她一张纸条。她开始很吃惊,可下一刻便像做小偷般,把纸条藏进了口袋。放学后,她呆在小屋里,悄悄的打开了纸条,纸上的字让她心跳不已,纸上赫然写着:“中秋月圆之夜,我想与你一起在学校下的槐树下赏月,好吗?”沫沫心里紧张极了,有一些害怕,又有一点窃喜,那么优秀的他竟然会邀她一起赏月。

犹豫再三,她还是决定去赴约,为了这次“约会”,她第一次欺骗了父母,以去同学家复习功课为由,偷偷来到了学校的槐树下。她在树下等了很久,可他却一直没有出现。在月光下,只有那圆圆的月亮陪着她独自走回家,一路强忍住屈辱的泪水,暗笑自己的笨,怎会去相信那张纸条上的话。第二天,她病倒了,父母为她请了假,可这病似乎有些久了。一周之后,语文老师来到家中看她,父母热情的招待老师,可沫沫只是抬头看了老师一眼便低下头去。等父母都走出去之后,老师坐在沫沫床边,轻声说:“你是因为那天在槐树下等人而生病的吗?”沫沫惊讶的抬起了头望着语文老师,老师却只是微笑着。

语文老师这天和沫沫谈了很久,她告诉沫沫,她是在无意间听到了那群男生的对话,得知这件事情的。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群男生的打赌,看是否能把班级里面最沉默的沫沫约出来。语文老师得知这件事情后,狠狠的批评了那群男生。她还告诉沫沫,每个人在青春期都会有一段迷惘的日子,只要自己能正确把握住,就不会偏离轨道。她告诉沫沫,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只要努力就能在天空发出自己的光亮。沫沫听着,将头转向窗外,看到渐暗的夜空下不知何时已经闪现出了许多星星,就这样一眨一眨的,照亮着沫沫的心。

不久沫沫便出院了,回到学校后,她发现平日里那些“冷漠”的同学们,都会有意无意的询问着她的病情。她也不再像从前一般,用简单的点头去回应了,沫沫渐渐打开了那扇关闭已久的心门,重新认识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重新用笑脸迎接每一个人,她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沫沫变得开朗起来,交了很多的朋友,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她相信这次经历让她更成熟了。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