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故事屋的故事

故事屋的故事

来源:潮女谷    阅读: 9.4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故事屋的故事1

从前有一个庄里住着娘儿两个,靠种租地过日子,拿去租子就剩不下几颗粮食了。

故事屋的故事

揭不开锅那是常事啦。有一天吃早饭,娘儿两个只守着一个糠窝窝头,娘说:“大栓呀!你吃了好上坡去做活!”大拴说:“娘!你这么大的年纪啦,你吃了吧!”你推我让的谁也不舍得吃。正在这时,有一个讨饭的老妈妈到了门上,瘦的皮包着骨头,好几天没有吃饭了。娘儿两个把那个糠窝窝给她吃了。老妈妈又说她离这里还有七十多里路,自己怎么的也走不到家啦。

娘儿两个听了她的话,都替她着急,大栓很乐意把老妈妈亲自送回家去。

上了路,老妈妈就走不动了,大栓背着她,走一里又一里,从早晨走到天晌,从天晌走到日头偏西,真是一饥难忍,大栓肚子里没有饭,累的筋疲力尽,他还是一句怨言没有,背着老妈妈往前走。又走了一阵,看看日头快要落山,也走了有七十来里路了,前面还是望不见村庄,挡着路的却是一片明光光的大湾①老妈妈叫大栓放下她说:“好心的小伙子,你把我送到家啦,待会从湾里出来个什么,你就拿着,那是我送给你的。”话刚说完,老妈妈向湾里一跳,没到水里去了。

大栓一惊,这不是淹死了吗,不去救她还等什么。他什么也不顾正想往下跳,只见老妈妈从水里露出了半截身子,双手捧着一只花母鸡说:“好心的小伙子,你不用为我担心了,我送你这只花母鸡,它愿意和你一块过日子!”

说完,老妈妈把花母鸡放到岸上,又没到水里去不见了。

花母鸡溜溜地跑到了大栓身边,他抱起它来回了家。

娘儿两个商议了一下,打扫净了窗外面的鸡窝,把花母鸡放了进去,睡下的时候,半夜多了。

傍天明的时候,花母鸡在鸡窝里咕咕地叫了两声。大栓的娘醒了过来,听了听儿子还打鼾声,她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大栓这孩子上坡去做活,能有个米面饼子吃多好!今天早晨连糠窝窝也没有!”

明了天,大栓上坡去了,娘也起来,没有别的下锅,还有一笸箩地瓜叶,打算煮煮,娘儿两个好吃。

掀开锅盖,简直欢喜愣了,锅里黄黄的米面饼子,还蒸的有咸菜,都大冒热气的。

她没听见进来个人,更寻思不出这是鸡给弄的饭。

左思右想,也寻思不开,她把饭拾掇到篮子里,罐子里舀上开水,挑着去送给儿子吃。

到了坡里,便把这回事对大栓说了,大栓听了也觉得奇怪。

做晌饭的时候,大栓娘又坐到炕上,偷偷地听着,别的什么动静也没有,只听得地下“咕!咕!”地两声,接着冒了一阵烟,大栓娘连忙下地去,只见花母鸡慌忙忙地向院子里跑去,掀开锅一看,又是米面饼子,油蒸的咸菜。

晚饭还是这样,娘儿两个从此有了饭吃,不再受饿。

过了些日子,大栓和人家换工,从圈里往外抬粪。

①大湾:积水的洼地,胶东一带都叫它“湾”。大的叫大湾,小的叫小湾。

做晌饭的时候,大栓娘坐在炕上自言自语的说:“抬粪这个营生可累!

光大栓好说,还有外人,要好有个白面饼吃吃吗!”话刚说完,就听到花母鸡“咕咕”了两声,大栓娘忙从灯窝①里偷愉地往外看,只见花母鸡跳进门口里,翅子一扑拉,变成一个很俊的媳妇,灶门口冒了一阵烟,媳妇又成了花母鸡跑出去了。

晌饭,大栓他们吃的白面饼,好菜。

大栓娘把见到的都对儿子说了。

第二天早晨,大栓和一些小伙子掰合②一块锄地,大栓说要留在家里挑饭,他偷偷地避在屋门后面。

娘在炕上自言自语的说:“今早上锄地,要好有个饽饽吃吗!”话刚说完,花母鸡咕咕了两声,跳进屋门口里,翅子一扑拉,变成了一个很俊的媳妇。大栓猛的从门后跑了出来抱住了她。

媳妇羞的红了脸,低着头说:“咱两个可得说定了,碰到什么事也不能有三心二意。”

做好了饭,大栓对媳妇说:“你跟我到坡里去吧,等俺吃完饭,你把家什挑回来,我就不用回来送了。”

媳妇答应了。大栓走在前面,媳妇跟在后面,满坡里锄地的人,忘了做活啦,都瞪着眼看。

饭送到地里,小伙子们哪里还顾的吃饭,都光去看了,因为谁也没看到过这么俊的媳妇。

大栓有了个好媳妇,一传十,十传百,传到这庄里老尊长的耳朵里了。

老尊长把大栓娘叫了去,骂了一顿,说她家伤风败俗,媳妇不是明媒正娶的,不能留在这一姓里。逼着大栓娘回去把媳妇撵走。要是不撵走,过两天就要把她儿子和媳妇活埋了。

大栓娘回到了家,看看儿子那么欢喜,看看媳妇那么好,怎么也不愿意说出那样的话来,心里难受焦急,得了急病,半天的工夫就不行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儿子媳妇说:“这里不能呆了,你们两个赶快地去逃难吧!”

大栓和媳妇埋了娘,近处不敢落脚,商议了商议,便向远远的大山里奔去了。

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这天来到了大山的半腰里,迎面起了一阵大旋风,旋风中一条青龙,张牙舞爪,向他俩扑来,大栓吓的浑身直抖,媳妇用身子挡住他,拾起了一块石头扔过去,不偏不歪正打在龙眼上,龙逃了,旋风也煞了。

大栓想起刚才的事情来,不觉说道:“唉!从来也没受过这样的惊吓!”

媳妇脸色忽然变了,她是疑心大栓后悔了,冷冷的说道:“我走了,你愿意回去就回去吧!从今以后我再不带累你了。”

大栓要解说,她却如飞一样的走了。他赶着赶着便看不到她的身影了。

大栓爬上了高山,翻过了大沟,棘针挂破了衣裳,石头磨破了脚,还没找到媳妇,他还是往前走。

一直找了三年,在一个山涧里碰着一只老虎,大栓问道:“老虎!你看到我媳妇来吗?”老虎张开口,只见媳妇在虎口里坐着,大栓想也不想,扳着虎牙跳了进去。

①灯窝:胶东一带,常常把一栋房子用薄壁隔成好多间。为了节省灯油,在薄壁上留下个一块砖那么大的

长方形的小孔,把灯放在里面,这样,点一盏油灯,就能照两间屋子,这个长方形的小孔,就叫“灯窝”。

②掰合:是凑合在一起互相帮助的意思。

从这以后,那虎老张着口,大栓夫妻两个在虎口里当屋过起日子来了。

虎口慢慢变成石头的了,大栓和媳妇的孩子生了孩子,孩子又生了孩子,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庄了,那个庄名就叫“虎口屋”。

故事屋的故事2

四月,春色如澜,生机盎然。周末的下午,独自在院子里闲坐,不经意间,抬起头来发现,屋檐下面有很多小泥点,正迟疑时,两只黑色的小燕子从远处飞来,落在屋檐下,用嘴往墙上抹泥巴,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燕子在垒窝呢。她们要建设自己的家园生儿育女了。

第二天,我下班回家,发现墙上的鸟窝比昨天大了不少,还渐渐地伸出一个沿口,形成一个弧形的样子,她们一会叼来稀泥,一会衔来野草,有时累了,就落在院子里的桃树上,放开喉咙大声的唱起情歌。晚上的时候,我在院子里散步,借着月光,我发现,那俩只美丽的小精灵在房梁上睡觉。她们紧紧地靠在一起,显得那么亲密,那么的可爱。我生怕惊扰了大自然赐予的这份和谐,便放慢了脚步,轻轻地转身走回书房去了。

由于工作需要,单位派我去合肥出差,在合肥的那几天,最让我挂念的就是那俩只可爱的小燕子。出差回来的当天,我不顾旅途泛累,近不及待地赶到屋檐下去看看小燕子;看看她们的窝造好了没有,简直让人难以相信,在我出差的这几天,小燕子把自己的窝做得密密实实的,这时,从鸟窝里探出两颗小脑袋,看见我来了,她们迅速的飞到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欢欢喜喜的和我打起招呼,好像在为我的归来接风洗尘吧。突然,从远处飞来三只麻雀,它们从容地飞进了燕子的窝里面,用爪子东挠挠西搜搜的,并且,没有走的意思。还没等我回过神来,燕子用力抖动翅膀,像利箭似的冲向麻雀,另一只小燕子也没有丝毫胆怯,一改往日温文而雅的样子,像一驾整装待发的战斗机朝麻雀俯冲而去,只听见“吱吱”一声惨叫,麻雀的脑袋上掉下来一撮羽毛。它们扑棱着翅膀,狼狈的逃到树丛中去了。此时此刻,我被燕子的勇气深深打动,她们为了悍卫自己的家园,勇敢的抵御外敌。她们保家卫国的这种精神,希望能引起每个中国人的深思……

故事屋的故事3

树屋

朋和栀子好上之后,心里很懊悔。朋觉得对不起孩子,更对不起妻子。偏离当初的誓言。

移民刚搬过来的时候,每家分了一套90平米的小阁楼。

朋想给孩子一个舒适的家,给妻子一个温馨的环境。

朋和妻子南下广州,想挣钱盖一座树屋。院墙是木栅的篱笆,院内设假山池沼;建造一座小凉亭,夏季夜晚和妻子孩子围坐一起,几碟素菜,小小薄酒,聆听蟋蟀呢喃,畅议昔日甜美;再辟出一块小水塘,散养点小鱼虾。多好!

朋是独子。爷爷早年逃荒到淅川,这个贫穷偏僻的地方。独门独户,势力薄,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爷爷死的时候,正直寒冬腊月,邻居不让棺木压宅。

最后央求村人抬着尸体,从池塘中走过。

移民后,自卑心日益加重。别人有红白喜事,门上闹吵吵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帮忙管事的争着来干。而自己,住在闹市无人问。

在叶子两岁的时候,带着妻子挥泪南下。不干出一番事业,不回头。

朋非常珍惜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争取干得最好。

在广州,繁华的大都市。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只有下苦力挣钱。

建筑工地是农村务工人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出路。

朋有一次在老乡烩面馆聚餐,遇到有四个学生模样的也在。

发生了一件事让,朋很伤心、寒心。

四个学生点了四个菜,要了一件啤酒,坐在一起又说又笑,异常热闹。

其中一个穿蓝色衣服的向大家炫耀,花了200元就把校花搞到手。一时高兴就设宴助兴。

忽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弯着腰走进来。

“海娃儿,我可找到你了。给,这是我今天卖的50元。”老人走到穿蓝衣服的学生面前停下来,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零钱。

大家都停下来,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呆了。

“喂,臭要饭的,谁认识你?滚!滚!滚!”学生攥紧拳头,起身想收拾老人。

“哎,哎,咋了?不能打老人,他不够可怜?”朋站了起来。

“你说咋了?他是你爹?你这么护他!”学生骂骂咧咧。

“说啥哩,想找事?”工头及几个工友都站起来了。另外几名学生站起来解劝。“算了,算了,没事。”

老人站在那里,默不作声。满脸灰垢,像榆树皮般的手紧紧攥着蛇皮袋,眼里淌满泪水。“哦,我眼花了,认错人了。”老人说完,慢蹭蹭的离去。

朋忙追上去,给老人塞了100元。

在这异地他乡,都渴望有个知心的人。在这寂寥的夜里,都渴望有个相伴的人。

朋也不例外。每一次冲动后,只剩懊悔。每一次激情后,伴随伤感。

总是不由间想起妻儿,不知她们娘俩过的可好?

故事屋的故事4

第一次这样站在母亲身后,第一次这样一遍又一遍梳理她已经花白了许多的头发,每一根发丝都在陈言往事的艰辛,都在吐露昔日生活的窘迫。而这一切觉察,只在成年后才体会得深刻。记得很多年前,母亲是卷曲的黑发,再倒回更多岁月,那发齐腰黑亮。如今是印象中外婆的发,一片白,像冬雪的冷寂。

帮母亲裹好发,便匆匆去了村头浴池。目送她离开,屋中瞬间安静,很多声响仿佛被放大一般。眸中出现了一位老者的背,一个蹒跚的身影,那身影爬上月台,走进车厢……直至这一切都在眼前氤氲成一幅往昔的画。母亲变了,再不执着于从前的倔强,她开始慢慢听取儿女的建议。即使嘴巴尖利,行动却总会表现出缓舒的态度。一想到这点,心下就是隐痛。持就了半辈子的秉性为儿女仍要去掰扭。母亲从不愿吐苦,我知道,很多时候,她是在独自舐伤。

卧在母亲烧得滚烫的暖炕,心头荡漾着无以名状的幸福。那是久违的儿时的心旌,那是疏远了多时的经年之念。无论眼前的小家如何搬迁,母亲的热炕永远是心头的记念和牵挂。就像大树扎于泥土中深深的根系,无论风摇雨淋,都无法撼动丝毫。于是,我理解了老舅说得那番话,理解了他立在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老屋前揪心的痛。从前,他流着汗,使尽了气力,在大太阳下辛劳。为老人,为儿女,也为自己。这许多年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这许多年的许多难坎,都从这里迈过……以后,他要到哪里去找那些年轻的日子。说这些难受的话,老舅一度休克的身体刚恢复。一个老人家全部的爱,在那浑浊的老眸中隐隐闪现。

抬起头,从正屋窗户望去,再也不会看到那没有遮挡的一汪“蓝水”。风经过时,云用自己的身姿提示。鸟儿飞过时,留下可爱的弧线。仿佛被遗弃的这许多林立的楼房,空洞着无数双深邃的眼,是在祈求怜悯,抑或在暗示愤怒?但我知道,它曾经作为无数希望的存在已经不似先前般瞩目。如今,人们再不对它有任何兴趣,似乎它本就矗立在那儿。它是这里的新生儿,却带着老者的容颜。

旧与新,老与少,在生命中交杂着带给人们不同的喜悦和留恋,仿佛那藕丝断连的凄楚和无奈。一度以为消失了的,便永不再现,一度以为衰老了的,便永不修复……但在母亲和老舅眼里,我看到了生命中可赞的逆转。

之前自己写了很多,但是唯独写完这个,我哭了,一个母亲的力量是多么伟大,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们最好放当你老个这首歌,一边看,一边听,相信你们会有些感触,。

故事屋的故事5

《小木屋的故事》这套书是来自美国的劳拉·英格斯·怀德这位女作家写的。

这套书被评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全球童年最高荣誉纽伯瑞大奖作品;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童书书商协会推荐的少年儿童必读,而且这套书畅销全球80年,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发行500多万册,被拍成系列电视剧、TV动画和多部电影。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劳拉一生的故事曲折生动。她以细腻的文笔和丰富的情感,把家庭的西部拓荒史,同父母姐妹间的亲情、与阿曼乐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个人的少女成长经历,描述的得栩栩动人、妙趣横生。

哦,对了,给你们介绍一下《小木屋的故事》这套书共有几本书吧——

一、《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二、《草原上的小木屋》。

三、《农庄男孩》。

四、《在梅溪边》。

五、《在银湖边》。

六、《漫长的冬季》。

七、《草原小镇》。

八、《快乐的金色年代》。

九、《新婚四年》。

嗯,共有九本书吧!推荐大家看呢!如果你是一位爱看书的同学,那么一定要买去看哦!

故事屋的故事6

【成语】: 爱屋及乌

【拼音】: ài wū jí wū

【解释】: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纣王穷奢极欲,残暴无道,西方诸侯国的首领姬昌决心推翻商朝统治,积极练兵备战,准备东进,可惜他没有实现愿望就逝世了。姬昌死后,他儿子姬发继位称王,世称周武王。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曰(周公)、姬奭(召公)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双方在牧野交兵。这时纣王已经失尽人心,军队纷纷倒戈,终于大败。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军攻克。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墙壁篱笆。这意思很明白: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样?”太公说。

武王认为不能这样。这时召公上前说:“我听说过: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活。应当把有罪的人都杀死,不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也不行。

这时周公上前说道:“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君王不偏爱自己旧时朋友和亲属,用仁政来感化普天下的人。”

武王听了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觉得天下可以从此安定了。

后来,武王就照周公说的办,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来,民心归附,西周也更强大了。

故事屋的故事7

一家小店,座落在森林的深处。沿着蜿蜒的石头小径走,茂密的枝叶遮蔽了它木头色的外观。转开门把望去,简单的摆设使屋内的一切井然有序。窗外的阳光洒进来,照亮了墙上的几行字:来,请问你有什么故事要诉说?

“故事屋”是一家远离都市喧嚣的店铺。来到这儿的客人通常心里闷、困扰埋在心中,始终无法轻易向他人吐露。但,故事屋能让他们说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而故事屋自然也会讲一个故事,好来交换客人的故事。“故事屋”是一个交流彼此秘密的地方,当说出心中多年来的结,所有的情绪都会像蕴积万年的海啸一样,爆发。

当我们缓缓道出自己的故事时,不再只是从口中传出的言语而已,而是种感情的抒发。这也代表了信任,我值得客人们为了听我的故事而来,也愿意使我成为共享秘密的其中一人。“故事屋”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就像是另外创造出的空间,待在里面很舒适、自在。我想,这就是我们必须达到的。

互相分享完故事后,我会要求与客人拍一张照,洗出来后贴在某一面墙,称作“故事人墙”。为了纪念每一位来过故事屋与我交换过故事的人,我希望能记住他们的五官、轮廓,并把他们的长相烙印在心底。会有天真的小孩跑来为了听故事而边故事、会有烦恼不已的妇人向我抱怨日常生活,故事屋的顾客各式各样,来者不拒。只希望我的故事能带给他们心灵上的抚慰,一点点也好。

假如我有一家店,那会是一间被树林包围着的小木屋,也许招待你一杯茶、一盘美味的饼干,然后听你娓娓道来。“来,请问你有什么故事要诉说?”

故事屋的故事8

一个人坐在老屋的大门口,将老旧的木质大门打开,让风吹进来,看着朵朵夏天专属的白云从山的背面涌上来,慢慢走。看着七月的天空蓝,蓝得温柔。看着日头从这边跑到那边,看着慢慢变旧的老屋,老屋里的一切旧窗子,红吊楼,青瓦片,高门槛,宽堂屋,需要上链条才能继续走的老式摆钟,小日历,贴了满墙的奖状,郁郁葱葱却零零乱乱的绿色盆栽......

水井屋门口的墙壁上已经长满了青苔,白石灰也已经脱落,露出黄色的泥砖。周围有嗡嗡叫的蜜蜂。门两侧,过年时候总是在爷爷的指挥下贴的对联也渐渐褪色了。

总会觉得老屋太过清静,清静得让人不禁想起曾经养过的小狗和小猫,因为它们都曾给老屋增添一丝热闹气息。同时,也会想念爷爷。曾经无数个年头,每当我推开老屋大门的时候都会拉长尾音笑着对我说:你回来了啊的人,已经消失在这个世界,再也找不到了。

老屋就是这样,人一旦少了,蜘蛛网就渐渐挂多了,老鼠也越来越大胆,仔细一些就会发现人少了之后就连空气中的细小尘埃也渐渐多了起来。我不知道当我们姐妹几个都长大成家之后,当伯娘和伯伯他们也建了新房子之后,老屋会变成什么样子。大概,会变成一片废墟吧。

现在的老屋荒凉又破旧,老屋的吊脚都快断裂几乎成了危房,但奶奶还固执地住在里面,怎么劝都不肯搬出来。我们看的心酸难受,却很理解她的心情。因为老屋是她和爷爷两个人商量合计一同建起来的房子。

那个年代,建房子都不用请施工队,在村里前前后后吆喝几下就会有很多亲戚朋友过来帮忙,不像现在,不论发生什么事都叫不到亲朋好友。现在,街坊邻里关系越来越淡了,除非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否则是没办法将人请过来的,就算过来了,也得跟你讲究利益关系。从前那些一句话就跑过来帮忙的事儿现在再也见不到了。

我是听妈妈讲的,她说她当年嫁给我爸爸的那些年,我家老屋是村里最好看的一座房子,泥砖砌的墙,白石灰刷的面,屋前设有两根柱子支撑着二楼外吊的木架子阳台,半透明的纸糊的木窗子,晚上透过那层纸能看见天边的月亮是弯是圆。

老屋的木窗子被漆成了绿色,木阳台被漆成了红色,屋顶左右两边有瓦片弯弯翘起,像翅膀,小时候我还曾经问过爸爸为什么我家的房子上面要长角,但是爸爸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屋檐下,有雕了花的木板,一起一伏的弧度,有点像波浪,却比波浪要尖锐,不平整。下雨天的时候,光是搬着板凳坐在屋檐下仰着头望雨水流过一排排整齐的青瓦片再顺着雕花木板滴下来也是一件很美好惬意的事情。

我家的老屋有两层,一楼用来住,二楼用来放置杂物。老屋一共由四座瓦房组成,分上下左右,上下两座是住房,左右两座是厨房。有点像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四座房子中间有个小院,种着花草,我们管那个小院叫天池,因为那里没有瓦片遮挡会积雨水。

在当时那个年代,在普遍都是低矮屋檐的建筑里,以四合院的形式砌了两层楼的老屋显得是那么地雄赳赳气昂昂这是我妈妈对老屋的描述,她曾说:我第一次到这个家的时候就想,它怎么这么不一般,这么好看,别人家的房子完全及不上它的一半好看......

我跟妈妈开玩笑:你不会就是因为看到老屋才嫁的老爸吧?

妈妈抿嘴笑:是的啊。

我出生前老屋还是一大家子人,六个人一大家。我出生之后在妈妈强烈的要求下,一个大家就分成了三个小家。爷爷奶奶一个小家,住最上边一座房子,爸爸妈妈和我一个小家,伯伯,伯娘还有堂哥一个小家,我们两个小家都住在下边的房子,这下边的房子分左右,我们两个小家的人就一家一边,一左一右,对立而居。

我的记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老屋前面有个水井,为了避免雨水落进去,爷爷特地以水井为中心建了一个小屋子,这才有了后来能让我们小辈玩水,大人洗衣的地方,水井屋不大,为了口头方便,大家就直接将那一小块地方统称为水井了。

我奶奶说这水是山里的岩洞水,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知道夏天的时候井水触感冰凉,冬天的时候井水触感温热,一年四季,我家的井水从未枯竭。所以小时候,总会看见村里的邻居们拎着空桶来我家水井打水的场景。

邻居都开玩笑说:我们的井水早就干了,就你们家的井水是用不完的。

井水特别甘甜可口,夏天劳作回家,家人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跑到井边喝一大口水,似乎井水下肚,心情都变得美好清凉,不会感觉劳累了。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有时候买了西瓜回家,会将西瓜放到井水里冰镇一下,这样吃起来就会甜一些。

水井屋前边有个池塘,池塘边种着水仙花和仙人掌,夏天一到就会开花,衬得碧油油的池塘格外好看。那时候家里还养着水牛,一到傍晚,水牛被奶奶从漓江里赶回家之后都会先在池塘里泡一两个小时的水,等到夜幕降临,水牛才会摇摆着身子悠哉悠哉地走进铺满了干稻草的木牛栏里边。

家里养过很多鸭子,白天的时候它们都会在池塘里愉快的戏水,只有到了傍晚,水牛泡水的时候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池塘。有些大胆一些的,仍旧会待在池塘里,不愿移动分毫。水牛一下塘,水位瞬间升高,那时,鸭子的身子就会随着忽然涌起的大波浪而起伏。说也奇怪,水牛这么凶猛的动物,居然也能跟鸭子共享一个小池塘。

老屋前有一块晒谷场,本地人会管那叫做晒坪,那上面可以晒很多东西。特别是夏天,稻谷,玉米,花生......统统都会铺在晒坪上,等太阳落山了,再收起来。白天的晒坪是用来晒农作物的,晚上的晒坪却是用来看星星看月亮的。

我很怀念小时候的夜晚。因为曾经有数不清个夜晚,我们一大家子人都会坐在晒坪边的石凳上一边看星星一边吹风一边听着爷爷奶奶给我们讲故事。爷爷奶奶真是有数不尽的故事,同样也有数不尽的谜语。在我们村的土话里,说谜语也叫做讲古。

爷爷奶奶给我们讲过无数的古,有一些我们兄妹几个至今还记得清楚,更多的,我们都已经不记得了。当时只是惊叹,爷爷奶奶怎么会有这么多这么多的古,每天晚上都在讲,讲了那么多年都还没讲完。

那时候,老屋里只有黑白电视机,小小的,只有三个频道。我小时候并不怎么爱看电视,电视机的基本用途都是被爸爸用来打游戏。我家估计是那时候唯一有游戏机的地方了,机子不大,需要插卡片,一张卡片里只有一个游戏。那些年,我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村里的大哥哥争先恐后地跑到我家来跟我爸爸一起打游戏。

当然,那是属于大人的游戏。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在老屋里捉迷藏才是最有意思的。老屋很大,四座楼合称一座房子。老屋一旁边还有一座也是分前后左右的房子,跟老屋相比,建筑什么的就显得简单简陋许多,因为那是用来饲养家禽的。

这么两大块地方,可是小孩子的游戏乐园。

想约伴玩游戏的时候,只要在在村子中心大喊那么一句躲猫猫了!,不到十分钟,全村的小孩子都会跑到我家来。村里的小伙伴都对我家的老屋熟悉得不行,所以很多时候躲的都会让找的人找半天。有些小伙伴耍诈躲进了大人房间,我和哥哥就会在大人发现之后被骂一顿。

不过,即使被骂,仍是开心的。

说到老屋,不得不说的就是堂屋。堂屋就是客厅,只是村里祖祖辈辈都这么叫,我们也就习惯了。

堂屋是老屋里最重要的地方,堂屋正中央的木墙之上设有香火台,高高的,逢年过节都会搬来木梯踩上去燃上香火祭拜祖先。木墙的下方有两个摆钟,一红一黑,一左一右。左边的是我家的,右边的是伯伯家的。据说那是老屋刚建好的时候,我外婆家和堂哥的外婆家分别送过来的。摆钟顶上还挂有红绸,虽然褪色了,但是几十年了都没取下来。

我喜欢那种钟摆的声音,一到整点,都会自动敲响,到几点就敲几下,半点的时候就敲一下。那样独特的声音,在我听来是十分有意境的。

铛......的一下,会拖着悠长的余音,在老屋里扩散扩散......

不习惯的人乍听之下会觉得恐怖,可是听习惯的人却会喜欢那样的调子。那时候家里没有手机电话,也没有闹钟,全家人都是靠那两个摆钟的声音来分辨时间,什么时候该起床了,什么时候该背着书包去学校了,小时候还不会认时间的我,可是对那两个摆钟的钟声依赖得紧。

左右两边的钟摆下贴了满满的奖状,中间有一幅依稀能辨出颜色的富贵牡丹图。牡丹图左边是我的奖状,右边则是姐姐的奖状。随着奖状积累得越来越多,这面木墙也贴不下了,于是,爷爷就把我们的奖状给贴到了堂屋两边的墙壁上。

那两边是白石灰刷过的墙,一边的墙上贴的全是我的奖状,另一边的墙上贴的全是姐姐的奖状。好像是故意比较,每年过年那时候我都要数一数我俩分别贴了多少张奖状,到底谁拿到的奖状更多一些。

说到过年,不得不说的就是炭火盆。家乡的冬天很冷,那种冷不同于北方的干冷,南方的冬天是湿冷的,所以没到冬天就需要燃起炭火取暖。而堂屋就是摆放炭火盆的最佳地。炭火盆一摆在堂屋中间,一大家子人就会围着炭火盆取暖聊天,大人们就话些八卦趣事,小孩子们就抓着长长一截的甘蔗啃,嘻嘻哈哈地说一些自己都听不清的话。

儿时的每一年,我家都会在老屋的天池里的石坎里捣糍粑,那时候估计是一年里最多人的时候。因为我家老屋是做捣糍粑最受欢迎的一个点,一说要捣糍粑,村里热心或者爱热闹的婶婶伯伯叔叔阿姨们都会跑来我家帮忙。有些人也会提前跟奶奶说好到时候也要借用我家的工具来捣糍粑,奶奶很热情,从来都不会拒绝。

只是,随着老屋的老旧,村子的发展,邻居村民们的渐渐陌生......堂屋挤满了村里人,大家其乐融融地互相帮忙的场景如今却是再也不会有了。

而那座老屋,妈妈口中的红楼,我记忆中的红楼,也只能是存在于我的回忆中,我的梦中了。我之所以想把它写下来,不是怕某一天自己将它忘了,只是纯粹地怀念。我怀念老屋多年前的模样,也怀念多年前在老屋里发生过的故事。老屋里有过爷爷奶奶的青春,有着我爸爸妈妈的青春,也有过我的。

这么多年过去,老屋听过不少悄悄话,见证过争吵,也分享过甜蜜。如果能把它给拟人化,我想,她会是一个慈祥的老婆婆。她有一双满是皱纹却仍然清澈的双眼,当我们回家的时候总会满眼慈爱地望着我们,分享我们在外的生活,默默给我们安慰。

我想我能明白奶奶为什么不愿意从老屋里搬出来的原因,是因为她舍不得向陪伴了她度过那些艰难岁月的老屋告别。老屋是这世上,唯一承载了她和爷爷的感情生活的地方。老屋的一砖一瓦都是她和爷爷两人的血汗堆砌而成。她不舍得,不舍得自己的青春,不舍得有关于爷爷的记忆,不舍得曾经发生在老屋的故事......所以劝不了我就不再劝,只多在老屋走动走动,偶尔怀念,偶尔叹息,偶尔伤神,偶尔微笑。

不知道其它家人怎么想,我一直都固执地认为老屋的故事永远都不会停止,因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故事屋的故事9

兄弟俩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但是父亲并不感到欣慰,因为家庭不那么富裕,兄弟俩时常为一些小利益产生龃龉,一旦到分家产那天,还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争执。有一天,父亲病了,躺在床上发呆。这时,老大过来问安。父亲说:“叫你弟弟来,我有话说。”老二到了。父亲坐起身来,说:“我自己也不知道这病如何来的,难受得很。”兄弟俩劝父亲别担心,父亲摇摇头:“其实这病我也不担心,因为我自己能应付过去;但,如果你们将来反目,那就是我们家庭的‘病’了,谁都难应付。”兄弟俩很惭愧。

父亲下床,指着院子里的几只鸡说:“看看它们,蹲在那里相安无事,这不是很好吗?”然后父亲到屋子里端出了一盆谷子,悄悄走到屋后,将大部分谷撒在地上,仅留了几粒回到院子里,扔向那些鸡。鸡们看见来了谷子,腾地跳起身,一起上前争夺,翅膀挥舞,嘎嘎乱叫,原本清静的世界,因为这几粒谷子而“硝烟弥漫”。

兄弟俩笑了,他们明白父亲的意思。父亲又说:“你们都看见了,更多的谷子在屋后……”其实,人生中的许多麻烦,又何尝不是因为上帝在我们眼前撒了几粒谷子呢?

故事屋的故事10

年前,在柏林电影节上摘得金熊奖的国产影片《图雅的婚事》感动了许多人,影片讲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再婚养前夫”的故事。而今,虚构的电影故事真实再现,一个膝下无子的72岁退休老教师,在体力不支无法照料瘫痪老伴的情况下,征得妻子同意后离婚,面对众多流言蜚语,他又娶了个30多岁的女人,两人一起照料前妻,并且还生育了一个女儿。这个特殊的和睦家庭组合,演绎出一曲浓浓的传奇赞歌……

养子离去,可怜双老身陷绝境

刘亚舟是湖北武汉人,1968年他和合肥的张菊花恋爱结婚,两人的感情非常好。不幸的是,婚后两年里,张菊花因连续三次宫外孕被迫切除卵巢,使她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无情的现实将这对小夫妻的梦想都击碎了。想想还是20多岁的年纪啊,刘亚舟夫妇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未来充满了绝望和恐惧。不能为丈夫生孩子,张菊花的心里也很内疚,她多次向丈夫提出离婚,但刘亚舟始终没有同意,他拉着妻子的手深情地说:“没有孩子我们可以领养一个,无论如何我们要风雨携手走完这一生!”

1971年,望子心切的刘亚舟在没有办理任何领养手续的情况下,匆匆跑到皖南一户农民家抱回来一个三个月大的男婴。这个孩子给刘家带来了新的希望。30多岁的张菊花自从第一眼看到孩子后就欢喜的不得了,第二天她就从单位办理了病休,一心一意在家照顾孩子。夫妇俩一切的生活重心都围绕在这个孩子的身上。

然而,平静的生活过了20年,不幸再次降临这个三口之家。1991年,张菊花突感浑身无力手脚发抖,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了,经过诊断她患上的是帕金森综合症。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行动不便的张菊花患病期间不小心摔了一交,腿骨骨折,虽然及时做了手术,但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基本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要长期卧床养病。于是,刘亚舟特地搞了个小床,每天睡在妻子身边,精心照顾她。

都说养儿为防老,但养了儿子20多年的刘亚舟夫妇却没有这个福气。1998年,养子的两个亲兄弟突然从皖南来到合肥认亲,身世的曝光让养子对老两口越来越疏远。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几年后,在法院的调解下,万般无奈的刘亚舟夫妇与养子解除了收养关系。养子一走,刘亚舟夫妇顿感天塌了下来,他们的心情变得越来越低落,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差。刘亚舟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体力大不如前了,既要照顾老伴,又要收拾家务,对他来说已经有点力不从心。

后来,刘亚舟也考虑了要和老伴一起住进老年公寓,但一问护理费,每个人要1000多元,凭他俩现在的收入只够一个人去。再加上张菊花嫌老年公寓里面太冷清也不太乐意去,刘亚舟只得放弃。身心憔悴的刘亚舟陆续请了几个保姆到家里,虽然是出了高薪,可人家一见到要伺候一对老人,而且有一个还是瘫痪在床的,勉强做了几天就都不干了。倒是有一天,刘亚舟的几个学生来看他,看到恩师师母生活的窘境,就帮他出了个主意——让他们夫妻俩离婚,理由是与其两个老人都生活得如此痛苦,还不如分开过,说不定师母分得一半财产后,有人动心愿意为她养老送终。刘亚舟听后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大骂这是个“馊主意”,他始终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要照料老伴,自己活一天就决不会丢下她不管!

可是眼前的现状又摆在面前,刘亚舟的年纪一天天上去,买菜做饭这样的体力活对他来讲已经很吃力了。那天晚上睡觉时,他再次想到学生们的建议,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想法:离开老伴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我可以曲线救妻啊。如果和老伴离婚不离家,再找到一个年轻一点的妻子一起来照料老伴,岂不两全其美?

第二天,刘亚舟就把这个计划讲给妻子听,爱面子的张菊花坚决不同意。如果组建那样的家庭还不被人笑掉大牙?结婚这么多年,两人经历那么多的.苦难都挺过来了,现在真的要劳燕分飞?刘亚舟知道妻子的心里有顾虑,他一再保证说:“你还不了解我的为人吗?我早就说过,这一生一世绝对不会丢下你不管。”张菊花当然清楚刘亚舟的为人:这10多年来自己给丈夫带来了如此沉重的负担,刘亚舟为她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青春,从没有半句怨言,想想他这么煞费苦心,丢下老脸来离婚再婚,实际上还是为了她。现在最重要的是面对现实活下去。想到这些,张菊花流着眼泪勉强同意了这个办法。

曲线救妻,30岁的女子欣然担起苦和累

20xx年6月,刘亚洲和张菊花去法院办理离婚。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看了他俩的离婚协议后都惊讶得目瞪口呆,怎么还有这样离婚的呢?他们双方约定:离婚不离家,财产不分割;离婚后女方由男方照顾,而且男方可以找一个年轻的女性再婚,重新组建一个三人家庭;男方再婚后,如后妻愿意配合男方照顾前妻,双方的房子财产由后妻继承。在离婚协议上,双方一再申明,此举是为了挽救家庭的无奈之举,请政府从残疾老人的实际出发,予以核准!这件奇特的离婚案震惊了当地,民政局还特意召开办公会讨论。他们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一对老人在难言之隐的情况下顶着世俗的压力“曲线救家”,这看上去有悖良序公俗,但其做法并不违反相关法律,从尊重本人意愿的角度出发,民政局最终在离婚协议书上盖了公章。

和老伴离婚后不久,刘亚舟在合肥一家报纸上登出了征婚启示。内容和要求很简单:我和老伴月退休金有20xx元,无子女有住房一套,现征40岁以下女性,婚否不限,要求身体健康,能长期照料老人。征婚广告一登出来,刘亚舟优越宽松的条件吸引了不少应征者。但大多数应征者来实地考察后,就打了退堂鼓,这样的婚姻结合其实就是要去照顾两个老人,而且其中一个还是瘫痪在床的老人。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这份良苦用心感动了上苍,注定要续的一段缘分还是来到了。这些人中有一个应征者没有退缩,她就是34岁的胡娇月。胡娇月18岁时就到合肥打工并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还和前夫生有一个儿子。离婚后的胡娇月在外面艰难地打工,一个人抚养孩子,微薄的收入让她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胡娇月在无意中看到刘亚舟的征婚启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和刘亚舟通了几次电话。胡娇月发现刘亚舟虽然年纪有点大,但是性格爽朗,思维敏捷,而且对人也很热情,并没有给人老态龙钟的感觉。刘亚舟对胡娇月的印象也不错,特别是在谈到照料前妻的态度上,胡娇月只说了一句:“您的老伴我就当婆婆养”。这话让刘亚舟感动了很久。

随后,刘亚舟把胡娇月的情况告诉了张菊花,让张菊花来决定是否要“录用”。几个月后,胡娇月受到刘亚舟的邀请来到刘家。那天,她特意给自己化了一个淡雅的妆容,穿上了一条新买的墨绿色连衣裙和一双白色平跟鞋,这是一次相亲,也是一次见家长,她的心情有点忐忑不安。可是一走进刘亚舟的家,眼前的景象让胡娇月吃惊:这是怎样的一个两居室啊?屋里的墙角上布满蜘蛛网,地板湿漉漉的粘满了污垢,厨房、卫生间里的器具堆得乱七八糟,一个脸色发白目光呆滞的老妇人正半躺在床上。胡娇月不由得心里发酸,一丝恐惧和寒意掠过她的心头。但是善良的胡娇月并没有退缩,她的笑脸里藏着的是同情和关心。刘亚舟有点尴尬地招呼她坐下,并给她介绍了躺在床上的张菊花。胡娇月倒是一点不怕生,她主动上前握着张菊花的手说:“老大姐,我自小生活在农村,再苦再累我都不怕,只要您能给我个机会照顾二老,我们一定能把三颗心拧成一股绳,重建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刘亚舟一开始还担心这两个女人碰到一块,是不是会让张菊花不高兴,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两个女人竟然很快就热络起来,不一会就聊起了家常。

故事屋的故事11

就在汤姆一家无忧无虑地吃晚餐时,主人的大宅里正进行着一桩拆散这幸福家庭的交易。奴贩子黑利和施尔比先生坐在饭厅的桌旁,桌上放着笔墨和纸张。施尔比先生忙着清点大摞的钞票,点完后,又交给奴贩子再点一遍。

“行了,”奴贩子说,“现在你可以在这契约上签字了。”

施尔比先生把卖奴契拉到面前,匆匆忙忙签上名字,就像一个人办了一件丢脸和可憎的事那样,把契约扔给了黑利。黑利把契约看了一遍,然后说:

“成了,这桩买卖办完了。”他把一份文件交到施尔比手里,然后就站起身来离去。

那晚,施尔比先生回到卧室后,坐在扶手椅里看文件。施尔比太太正对镜子梳头。她随便问道:

“喂,亚瑟,今天和我们共进晚餐的那个人是谁?”

“他叫黑利,”施尔比先生回答说。他在椅子里不安地转动了一下身子,眼睛盯着手里的信。

“黑利!他是什么人?他来这儿干嘛?”

“呃,我邀他来的,我有事同他办理。”施尔比先生说。

“他是个奴贩子吗?”施尔比太太问道。她发觉丈夫脸上显出了尴尬的神色。

“唉,亲爱的,你怎么了?”施尔比抬起头来说。

“没什么——只是伊莱扎饭后来找过我,她哭得不停,忧心忡忡,说你同一个人贩子在打交道,听见那人向你出价要她的儿子!”

“她听见啦,嗯?”施尔比先生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上捏着的那封信,却没发觉他把信拿倒了。

“我告诉伊莱扎,”施尔比太太一边梳头一边说,“她是个小傻瓜。我说你绝不会同那种人打交道。我了解你,你不会同意卖我们的仆人,特别不会卖给那么个家伙。”

“嗯,爱米丽,”她丈夫说,“我的确一直这么说也这么做的,但事实是我目前陷入了经济危机,必须要卖几个我的奴仆。”

“卖给那么个坏人!绝不可以!施尔比先生,你说这话不当真吧?”

“我很抱歉,”施尔比先生说,“我已同意把汤姆卖给他。”

“什么!我们的汤姆?——那么个善良,忠心耿耿的人!他从小就一心一意地服侍你!噢,施尔比先生!——而且,你已许诺过要给他自由——你和我不下100次地跟他这么说过。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更不能相信你会卖掉小哈利,可怜的伊莱扎!”施尔比太太又伤心又气愤地说。

“唉,既然你想知道一切情况,让我来告诉你。我已经同意把汤姆和哈利卖给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那样看着我,就好像我是个怪物。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奴隶主每天都在做的事而已。”

“但是,为什么偏偏挑选了这两个人?”施尔比太太追问,“而且,如果你要卖,为什么在这么多黑奴里非要卖他们?”

“因为他们可以带给我最高的收入——这就是为什么。我可以另选一个,如果你同意,那人也向我提过伊莱扎。”施尔比说。

“这个混蛋!”施尔比太太气愤地骂道。

“可我没有同意——我考虑到了你的感情,我没肯那么做。”

施尔比太太听到这些话后情绪十分激动,她用双手托住脸,发出了一阵呻吟:“噢,蓄奴制!——这真是个悲惨的事——它既是对奴隶的诅咒,也是对奴隶主的诅咒!我这个傻瓜还以为我可以在这个制度下做点力所能及的修正。蓄奴是可耻和邪恶的,我一直这么看,可我以为——我以为我用慈善和怜悯能使我的奴隶过得像自由人一样——我多么愚蠢啊!”

“怎么回事,太太,你这些话听起来就同那些废除奴隶制分子的思想无异了。”

故事屋的故事12

那年秋天,我搬进这间小房,她就曾表情严肃地告诉我:既然住进来了,就要严格地遵守这儿的规矩,不能喧哗,不能随便带人进来,还有就是,要按时缴纳房租。我看着她布满皱纹的脸,狠狠地点了点头,嘴里还不住地应酬着说好。

她验证到我诚恳的态度,这才缓缓地转过头,佝偻着腰,迈着小碎步,返回她的屋子去,临进门那一刹,她偏过头对我笑着说,就是看你是老实人才招你进来住的。我连忙点头说谢谢。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在大城市里生活,她是我的第一个房东。她姓甚名谁我至今不知道,她的确切年纪也始终是个谜,不过从她的一头白发看,最起码也应该有八十多了。她每天早上起床很晚,饭通常是在下午吃,然后便开始打麻将,打到晚上11点左右,再吃一顿夜宵。

因为时间的错位,我和她相处的机会竟很少,即便在一套房子里共处,她大部分时间也是忙于打麻将,而我则会把全部精力放在写自己的作品上。

可是有时候也不。

偶尔在深夜,忙于工作的我饿极了,便会拿着一包泡面跑去用她的煤气灶做吃的,火煮泡面香,她大多会闻味而来。

“用煤气省着点,要钱的,”她坐在灯绳下的小板凳上嘀咕。哦,我应了一句,觉得很不好意思,背对着她不出声。要不你也吃点儿吧,我突发奇想。这么晚了……她有点儿不好意思。吃点儿吧,我再次要求她吃,再放点儿青菜,你少吃点儿。她呵呵地笑起来,站起来帮我去水池子那里洗青菜。

泡面没多久便煮好了,端着饭碗,我们总觉得应该说点儿什么才好,于是,我们便开始关心起彼此的人生来。从谈话里,她知道了我不成形的理想,知道了我过去的经历,知道了我现在的处境。可能是有着太多的人生历练,她对于我的慷慨措辞,总是看得很淡,一边笑,一边说蛮好的蛮好的,努力努力。而我,也了解到她其实有好几个子女,他们全在外地工作,她觉得跟谁也住不惯,所以这么多年都是一个人住在这里。我很佩服她的勇气,问你有时候会害怕吗?她咯咯地笑着说:“怕什么?不是还有这么多人陪我打麻将吗,再说不是还有你吗,有个人住在这屋子里,总归好些,而且租给年轻人也蛮好,没负担。”我略抱歉意地笑笑。

温柔的夜被灯火照亮了边沿,我和她在一盏灯下的对谈,清清淡淡的,陌生人之间的暖意,就仿佛我们头上的灯,照亮了彼此人生中的一段旅程。

从此,我和她便经常在深夜,我们都从繁忙的白天解脱出来的时候,在那个小小的厨房里会餐。从最初的泡面到一锅香菇鸡汤,我和房东的私交显然持续升级着,我们很是陶醉于这样的分享,简简单单,没有算计,没有防备。

交流得多了,我发现老太太其实是很寂寞,走到人生的边缘,她似乎没什么事儿可做,孩子不在身边,每天只能无休止地打麻将来填充自己过多的时间。我常说,要不有机会我陪你出去走走?可她总是说不用,玩玩麻将就好。

当然,我和老太太的相处也不是没有摩擦。

冬天过到一大半,外头已能滴水成冰。可能是我不适应北方的光秃秃的冷,随着气温的下降,我的写作竟越发梗塞,下笔时总是有种灰蒙蒙的无力感,再加上因为工作的缘故无法回家过年,我的心情便更加滞重了。

大年三十,我从外头吃完饭回来,坐在窗边的桌子旁,微微开着窗,遥对窗外的万家灯火,隐隐约约,竟有电视机的声音透出来,谁家没关好门的厨房,也会时不时飘来各色的菜香,黄黑的天幕上,已经有人开始放花炮。我承认我想家了。我打开电脑,对着荧光闪闪的屏幕,一个字也敲不出来,我执拗地胡乱打着,一串串不成形的句子在白屏上跳跃,过了好一阵儿,我才抵抗住窗外世俗的诱惑,专心写起东西来。哪晓得隔壁的老太太们却把麻将打得天响,哗啦哗啦的洗牌声、啪啪啪的摔牌声,让我心中的火气直往上蹿,我硬憋到晚上10点半,老太太们丝毫没有要散场的意思,在墙壁这一边的我,还听到两个老太太差点儿为了一个牌吵起来。我坐在床边,暗暗告诉自己,要忍耐要忍耐,11点再不走就发飙。

时钟欢快地走着,我在屋里来回转悠,时不时地望望南墙的钟面,时间一到,我想也不想,立刻冲出去,拉开她的房门吼叫:“一年到头打,大年夜的,能不能消停点儿!”看见我扭曲的脸,屋内搓麻的四个人愣住了,房东屋里的座钟慢了一点儿,这才当当当报起时间,每报一声,那机巧的座钟里便会出来个小人跳一圈舞蹈,好像在讽刺我的鲁莽。“你干什么?”老太太说话了,“大年夜的,这不我们几个老姐妹没地方去么!”她站起身来,把牌一推,板凳往后一踢,说不打了不打了,三个牌搭子见势头不对,也纷纷站起来,从我手边抽身而过,拉门离开。

我和老太太的友好关系这算是正式破裂。

虽然她没有赶我走,也也没有提退租的事儿,但是从那以后,她再没同我说过话,即便是我深夜跑到厨房做吃的,她也不再会热络地凑过来,而宁愿孤零零地去卫生间打一盆热水,端到自己屋里去泡脚。

这样的冷战生活,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有好几次,我都想请她吃顿饭,赔个不是,好打开这尴尬的局面,可每次回到家里,看到她僵冷的面容,一时间,我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就这么拖拖拉拉,我竟然适应了两人之间的这种漠然状态,回来的时候,我便一头钻进自己的屋子,塞上耳塞,抵抗外界的喧嚣,可即便如此,内心的焦灼,我却不知道如何面对。有几次,为了求和,我帮她买了豆浆油条作为早餐放在门口,也被她原物退还到厨房的桌上。

我觉得很惘然,好像小时候,无心犯了个不可弥补的大错。

直到那个夏夜。

我刚到家不久,她忽然穿得整整齐齐——一套藏青色的小西装,绾了个大髻,提着个买菜用的大布包,敲响了我的房门。“你忙不忙,不忙就陪我出去走走,”她扶着门框问。我慌着站起身来,说不忙,胡乱穿了件衣服,便挽着她走进了无边的夜色。

走到小区旁的三叉路口,她停住脚步,转头对我说,你去路边找个石子来。我摸着黑,在路边的树丛里找出一枚小石子,递到她手上。她也不看我,只叹了口气,慢慢地弯下腰,蹲在地上,在人行道的空地上画了个圆,然后从包里掏出好几沓草纸,放在圈内。她划了根火柴,小心地引火,那草纸一下就燃了起来。她直起身,静静地立在一旁,看着那草纸熊熊烧着,一阵风过来,那烧尽的纸灰黑中透红,被吹得好高。来拿钱吧,她突然说了一句。我站在她身后,似乎明白了一切。等纸烧尽,地上只剩下黑灰一片,她才拉了一下我的手臂,转身离开。

已经走了三十年了,她淡淡地说。

从这天起,老太太持续了好几天忧郁状态,不过好在夏天还没结束,她便又开始了以前的麻将生活。

可还没等到树叶飘落,路上满地金黄,我便因为工作调动的缘故,离开了这个城市。等到再次回来,已经是三年后。

前几天,我因拜访一位长者,碰巧路过我住过的这条街,便特地买了东西去看老太太。可还没踏上三楼的台阶,我便远远发现那门庭已经改换,原来的小铁门变成了大大的全封闭防盗门。我按响了门铃,里面有人出来,我说明了来意,那人却告诉我,老太太已经不在好久了。

故事屋的故事13

我是在蓑草连天的二月回去的。

本来纯粹只是回来看看,却未曾想到:它已是这般沧桑了。原本结实的土墙貌似已坍圮地有些时日了。青砖却依然是青砖,苍苔来此安家。黑瓦却依然是黑瓦,向后退了几十步后,猛然发现:飞檐没有向上勾起,只是懒懒散散地卧着。真的很想握着铁环在门上重重地叩响。然而,又有谁会握着锈迹斑斑的东西做这些傻事呢?我的勇气只限于抚摸着苍白支离的门神像。

轻轻一推。门,是虚掩着的。

呵,我的故事,我与老屋的故事原本也是虚掩着的。门后是另外一个世界。

我有一匹“战马”。前蹄起,后蹄落,四蹄着地很是平常,却不能凌空来一个飞跃。骑着长凳,环游一周。板凳“吱呀呀”地呻吟着。系上一串风铃,随风飘荡,好似断桥边秦琼与杨林斗智斗勇。红漆一块块地脱落下来。早早地,地上已经被磨出了几个深深的坑了。

一个踉跄,不禁惊醒过来。看着脚下的大坑,我只是一直“嘿嘿”地傻笑着。它是这样结实,已被我牢牢地踩在脚下了。老屋毕竟很久没有来过了。它没有落地窗,更没有天窗,但我仍能感到蛛网密布的深处是那熟悉的灶头。

伸手,又回到了那个世界。拾柴,加火,炉灶里被我塞满了一膛松树刺。噼里啪啦的火炉中,疯狂地炸响着。柴木的尾部“嘶嘶”地翻着水泡,炉灶深处的水似乎被热气逼迫,节节败退。脸好烫,我仍然自顾自地添着柴。祖母奋力地炒着,一边招呼我这个小滑头慢点。但把菜烧焦一向为我所乐。我是如此向往烈火。无论是通红的底炭,还是牵连着薄烟和烈火的柴薪,都竭尽全力地配合我。一切热都将最终聚焦在明亮亮的炉膛和黑乎乎的锅底。欢笑,彻底地使坏,彻底地欢笑。

再往里走些,应该有一口大锅了吧!我醒来后喃喃自语。相比刚才的锅,应有小巫与大巫之分了!

喜滋滋地畅想着在锅里洗一次热水澡的情景。身下是热气腾腾的温水,再下面是一口直径数米的大锅。再往下,就不得不是熊熊的烈火了。原始而又古拙的洗澡方式,仍然是畅快淋漓的。浮游于江海之上,幻想着烹杀活人的古事,莞尔一笑,不也是人生一乐吗?四周紧闭似是囚笼,一张门帘隔断东西。热气在这四方的空间内翻腾着。啊,美哉一浴!

老屋陈旧事,我又怎能不动心呢?这是我曾经倾心的圣地,是扎根生长的土地。我是一根芦苇,有思想的芦苇。虽然蓑草连天,但芦苇依旧。

心中空落落的,尽力去抓住我与老屋的最后一缕记忆,不至于随风逝去。

以上是我与老屋的故事。

掩门,给故事一个大大的句号。

故事屋的故事14

文章摘要: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93;(sh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2]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释读】因为爱一个屋子而连带爱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故事屋的故事15

会唱歌的木屋是怎样的呢,它为什么会唱歌?大家见过会唱歌的木屋吗?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一天,天气暖洋洋的。小兔和小狗各自挎着装满食品的篮子,去郊外游玩6突然,它们听见一阵奇怪的呼噜声,忙停下脚步仔细倾听。"好像是巨人发出来的声音,我们得小心点。"小兔往小狗身边靠了靠,紧张地说。小狗轻手轻脚地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不一会儿,一座木屋出现在小狗面前,木屋左右晃动着,奇怪的呼噜声正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啊!一座会叫的木屋。书里就有这种事。"小兔一直跟在小狗身后,这会儿它凑近小狗悄声说。

它们小心翼翼地靠近木屋,推开门进到里面去。只见—只大河马正躺在床上睡觉,鼻孔一张一合,当它张开来的时候,就有一阵呼噜声从里面传出来。"看来,有妖怪藏在这头河马的鼻子里。"小兔说。小狗把头靠近河马的鼻子往里瞧,当呼噜声再次响起来的时候,一股强大的气流把它高高地吹起来,啪地撞上天花板,又重重地摔了下来。"是妖怪打了我!"小狗从地上爬起来,和小兔一起没命地往外逃。一直跑到离木屋很远了,它们才停下来。回过头一看,啊!吓得差点要昏过去,只见那头河马拎着它们忘在木屋里的篮子,正大步追赶过来呢。小狗和小兔"啊、啊"叫着又狂奔起来,这时候它们真希望自己能飞起来。结果,不用说,它们还是被河马追上了。"我老是改不掉睡觉打呼噜的毛病,所以很多朋友都离开了我,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木屋里。"河马眼睛红红地说。"这样说来,你也怪可怜的。"小狗说。小兔也点点头:"你又不是存心要打呼。噜,这不能怪你。"河马开心地笑了,它请小狗和小兔到木屋里去做客,还一起吃好吃的食物,笑声不断地从木屋里传出来。一只小鸟飞过这儿,看见这座晃动着的木屋正发出笑声,就飞去告诉大家:"林子里有一座会唱歌的木屋!"听到这个消息的动物们都向木屋奔来,它们在木屋里唱歌、跳舞……"我是最快乐的!"作为主人的河马,碰到谁都这样说。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