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

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9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每年都有大批大学生毕业,不过哪怕在哪种情况下,对求职者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依然有很多工作高薪难聘一人,为什么呢?以下分享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1

学生心声:

迎接“失败” 总结经验

“周末要去考村官,希望这次能中。”近日,中国政法大学2009级民商学院计佳杰告诉记者。目前,计佳杰还在求职的征程中奔波。从大四一开学,他便开始撒大网投简历,但大多数都如石沉大海。在长达几个月的碰壁中,偶尔有几份回复,但他觉得不满意。

在广投简历的同时,他曾回了一趟家乡考公务员。现在也在准备考村官。“简历还在投,有些面试也在等回复。考公务员和村官也是想给自己多些选择。现在只能等了。”

而对于已经定下工作的李腾飞来说,求职过程就是一场不断碰壁的征程。他说:“失败了又能怎么样?也许是我哪些地方真的做得不够好,总结这次经验,迎接下次‘失败’,对待下一份中意的求职我还会去认真地准备,即便依然不尽如人意,但也算是人生中一次难得的体验。”李腾飞在大二时就开始设想自己毕业后的去向,想要留在媒体领域的他,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开始奔波在各种媒体单位的实习工作中,经历了从中央电视台到“爱奇艺”视频网站,从荧屏前走进荧幕后的工作历练。

尽管有了丰富的实践经历做基础,李腾飞在求职时仍不免吃闭门羹。面对失败,李腾飞做好了“碰壁”的准备。他仔细筛选了庞杂的就业信息,分别针对比较有倾向的几个就业岗位特点,对简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幸运的是,在经历数次失败后,他终于在3月份得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用。

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

老师支招:

客观分析找准定位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表示,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毕业生群体普遍面临着影响就业求职的三个“瓶颈”: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对国家就业政策和形势缺乏全面了解且就业视野偏窄;就业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不足。

他说,毕业生的求职规划还是要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符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定位与规划。“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一定要相信自我,不甘落后,肯定自我的实力。同时,要理性看待复杂的就业环境,审慎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找准自己的定位。”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认为,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是2009年以来最严峻的一年,这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所降低,加上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导致总体就业需求下降;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外部经济冲击,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降低;三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持续存在;四是高等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

专家解读

焦虑派:好工作不是找出来的

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熊丙奇表示,与其说我国有699万大学毕业生毕业,不如说我国今年颁发出699万张大学文凭,没有培养质量做保障的.大学文凭,只是“文凭泡沫”。

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 第2张

他说,“有的学生求职不断碰壁,又继续以相同状态去寻找工作,不断希望能把好工作找出来,但实际上,好工作是不可能找出来的,必须通过努力提高能力,才能真正获得好工作。”

对于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熊丙奇认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很多政府项目最后起到的作用只是延后学生就业,学生往往再考公务员,或其他新的岗位,又重新回到就业体系中来。同时,他也不认为创业是解决之道。

他说,现在大学生就业最根本的问题,是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太低,占百分之四十多,服务业是大学生就业最多的行业,而服务业无法提供更多的岗位。需要长远考虑的是,社会是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空间。

熊丙奇表示,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让学生有相应的就业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推进经济改革,打破行业垄断,让服务业能够得到很大发展。

乐观派:非“史上最难就业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表示,自1999年超常规的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持续十年之久,在若干年内也将是常态。可以说,每年这个时间点,都会有部分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2003年高校毕业生突然比上一年增加了46%,2004年又比2003年增加了32%,那时候的就业形势不会比现在轻松。

他说:“我不太认同把今年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从宏观上看,也没有影响就业的强烈因素,比如像2008年经济危机导致订单取消,用人锐减等。所以,不要太悲观。”

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2

就业压力从何而来

“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招聘需求大幅下降,就业进程整体延后,顺利毕业和成功就业压力交织。多方因素叠加,毕业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大学生春招季中的“金三银四”已经过去,但不少毕业生仍在不停地投简历、笔试、面试。在一些高校中,转战线上的宣讲会、双选会也没有结束的迹象,就业成为高校现阶段难啃的“硬骨头”。

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以来)活跃求职的应届生较去年增加了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其中,岗位收缩程度最大的是金融行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应届生招聘需求较2019年同期下降超过50%。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说,这几年东北大学的就业率一直是上升的,而本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了两个多百分点。

“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常被大家比喻成‘漂亮的姑娘’,从来不缺‘追求者’。但今年,部分好的相关企业用工岗位减少了。”赵继说。

来自武汉的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更担忧湖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此次疫情中心的湖北有3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受到了更大的就业冲击和压力。

在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看来,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文化、体育、娱乐、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用人需求下降明显,中小微企业招聘意愿同比下滑;另一方面,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而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此外,部分用人单位对实施网络招聘、网络面试、网络签约的意愿不强,配合度不高。”施卫东说。

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 第3张

新兴产业招聘需求逆势增长 帮扶政策助力毕业生就业

虽然人们都说今年找工作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王涌天却并不担心自己学生的就业问题。

“今年,我们学校的就业形势还是相当不错的。前段时间我校的就业率已经达到70%多了,考研录取工作结束后还会进一步提升。”王涌天告诉记者,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国家需要大量的工科人才。

《报告》显示,2020年春招季,战略新兴行业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规模较去年同期普遍提高了1-5个百分点,应届毕业生岗位占比也高于全行业均值。春节之后,机械制造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逆势增长,涨幅高达19.4%。

除了新兴战略产业、人工智能、5G等领域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逆势”增长,国家部委、各地政府、高校也在联手助力大学生就业。

5月6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6部门启动了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并发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升学扩招、充实基层专项计划、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开拓科研社区医疗基层岗位、推进企业稳岗扩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持续开展网上就业服务、重点帮扶湖北高校毕业生等。

周洪宇观察到,湖北省委省政府针对大学生留鄂留汉提供了很多优惠,包括2020年全省公务员招录计划扩大20%;2020年和2021年省属国有企业连续扩大对湖北高校和湖北籍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规模;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等。“还给大学生提供公租房,免1年的房租,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并给予财政补贴。”

不久前,“北大帮武大、清华/帮华科”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这是教育部于4月8日启动实施的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目前,第一批48对高校全部签署了帮扶协议。据不完全统计,受援高校毕业生投递简历7.5万人次,目前直接受益签约4000多人。5月18日,第二批行动启动,76对高校开展帮扶行动。

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 第4张

破解“就业难” 需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形成合力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破解“就业难”,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形成合力。

施卫东表示,从政府层面来说,要进一步推动各地市引才、留才激励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搭建平台,组织更多用人单位与高校开展供需对接,同时要呼吁用人单位主动转变招聘模式,采取网络宣讲、网上招聘、在线面试签约等工作模式,缩短实习期,尽快与学生达成意向并签约。

“从高校层面来说,一是要强化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二是要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开展好就业创业课程培训,同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加大帮扶力度,实施一生一策,开展个性化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三是要积极拓展高质量就业渠道,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加大国企、名企、优企引入校园工作力度。”施卫东说。

从长远角度来说,高校还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赵继表示,无论什么样的招聘形式,就业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整个社会看,有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但是也有许多岗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这是一种错位现象。随着未来我国新基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新行业,特别是在新基建基础上衍生出的新业态、新需求和新岗位会大量出现,这需要大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但要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创业者,使高层次人力资源可以支撑和引领创新国家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

“从这一次的疫情可以看出,今后我们国家很需要与民众健康相关,特别是医学、生物等领域的人才。我国的工业从中低端到高端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我认为这些都是具有明显的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高校应及时进行专业配置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王涌天说。

从学生个人来说,调整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也十分重要。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