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

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0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现在如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仅大人有压力,小孩也有压力,一个是生活上的压力,一个是学业上的压力,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

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1

自责心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因为做错事而被父母责怪。但有时,父母责怪孩子时没有把事和人分开,比如他们会说:“你又把花瓶给摔碎了,你真是个坏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把事情与自己的价值联系起来,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就不再有价值。也有的父母并没有这样讲,但孩子会很敏感,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事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于是开始自责。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特别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没有瑕疵。

自责和自贬都是相当痛苦的,它意味着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要和自己做敌人,不断地自我批驳。当他处于这种内心冲突中时,就会把很多精力放在自我斗争上,更会因为害怕犯错而缩手缩脚。

过度自责有哪些表现

自责,即自我责备。过度自责超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我批评的范围,而是属于自责妄想。自责妄想者通常都过分地贬低自己,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所作为。

生活中有的人*惯于将许多事的全部责任都拉到自己身上来,有的将自己的缺点扩大化,甚至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以至连累亲友,使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的损失,因而感觉应该受人鄙视或唾弃。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或过错,但不能容忍甚至无休止地挑剔自己身上的毛病。这些都是过度自责的表现。

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

会想不开自杀啊。学会放弃,放下该放下的,放下了心就宽了。心累了,就给心灵放个假吧。眼睛要多看些美丽的风景,耳朵要多听些动听的声音,最重要是要多用心来体会美好的事情。我们的心才不会累。愿你天天有个好心情。

怎么安慰自责的人

1、要倾听对方的苦恼:由于生活体验、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等不同,形成了每个人对于苦恼的不同理解。因此,当试图去安慰一个人时,首先要理解他的苦恼。安慰人,听比说重要。

2、要接纳对方的世界:安慰人最大的障碍,常常在于安慰者无法理解、体会、认同当事人所认为的苦恼。人们容易将苦恼的定义局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范围中,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是“苦”得没有道理了。

3、要探索对方走过的路:安慰者常常会感到自己有义务为对方提出解决办法。殊不知,每个被苦恼折磨的人,在寻求安慰之前,几乎都有过一连串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探寻经历。

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2

1为什么会内疚?

内疚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不正常的内疚却是另一回事。无法消化的内疚,在心中不断发酵的内疚,不是你的错但你仍然会感觉到的内疚,这些类型的内疚在边缘人格父母的成年子女那里都很常见。那么,这种内疚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种内疚感可能来自于以下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对控制力的需求。感觉自己需要对所有事情负责,这表明你想要在自己无法控制的场合里感觉到力量和控制力。

例如,一个女孩儿觉得自己对父亲多次企图自杀负有责任。这可能是因为她还太年轻,无法意识到 父亲这样做是基于他自己的选择。她还可能生活在无尽的恐惧之中,因为她担心不知道哪一天自己放学回家后就会发现垂死的父亲躺在地上,或者更糟。内疚感和对此负有责任的感觉会使她觉得自己对这种不稳定的生活还拥有某种控制力。

你在家里扮演或曾经扮演的角色。当你不再扮演指定的角色,并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时,你可能会因为打破了表面的沉静,将一切都暴露在他人面前而感到内疚。

比如,边缘人格的'母亲眼里的乖孩子可能会在接受心理治疗谈起自己的童年之后而感到内疚。儿时,他是家里的管家,是母亲的朋友,因此,在和治疗师谈话并批判性地谈论自己的童年时,他会觉得自己背叛了母亲。

过弱的界线意识,投射性认知。如果你的界线划得不够清晰,那么在与父母相处时,就很难说得清你的责任和义务到哪里为止,你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又从哪里开始。

父母可能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内疚感投射在子女身上;边缘人格患者很容易感到愧疚,为了避免这种感觉,将内疚投射在子女身上,让子女们内疚就成了一个很直接的选择。这种现象被称作投射性认知,举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女士对自己的孩子感到不快并失去了耐心。

当孩子说,“我饿了,什么时候吃午饭呢?”时,女士一下子叫了起来,“真不敢相信你这么自私。你没看见这还没到饭点吗?”这位女士实际上就是在投射;她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累了,不想再动了,什么做午饭之类的,再等等。但我这样想很自私,我无法接受这种想法。因此,我就说这种想法来自于你,都是你的错。”

孩子总是相信妈妈告诉她的话,他努力想要搞明白,为什么妈妈会对饿了就需要食物这样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大发雷霆,他可能会得到以下几个推论:

(1)妈妈发火都是因为她;

(2)她提出这个要求很自私。认识到这两点之后,不健康的内疚感就开始积累起来了。

2内疚的原因

成年子女可能会想要知道,他们的边缘人格父母是否在有意识地把内疚当作一种工具,因为他们感觉到的就是这样。稍后我们将会谈到父母的责任,不过不论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患者总是会通过各种方式诱发他人的愧疚感.

他们会:

◆控制所处的环境并最小化未知因素。

◆指责别人的愿望或别人所希望的结果不道德。

◆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拒绝接受自己的感受,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想法。

鉴于你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每当回顾这些经历时你都会觉得五味杂陈,弄清楚内疚感的根源也就显得更加的困难。内疚感可能会以一种很微妙的方式在家中出现,少数几个难以忘却的瞬间并不足以说明它在家庭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事实上,正是那无数段还算正面的经历加强了你的感受。

成年子女会感到自己有愧于他们的边缘人格父母,感觉他们对父母负有责任,以下是他们感觉内疚的几个原因:

对现实的认知不同

认知不同是不行的;边缘人格父母会把他们的认知作为正确的认知强加给别人。例如,米卡告诉他的父母,如果他那个周末有空并且不太累的话,他愿意帮他们粉刷房屋。而他的父母听到的是(他们希望的就是这样),“我一定会帮你们粉刷房屋。”周末到了,米卡决定不帮父母这个忙,并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母。他的父母回答,“哦,但是米卡,我们就指望你了。你说了你会来的。没有你我们可怎么办?”

非难和指责

无情的指责和错误的责难也会引发内疚感。如果你不断地听到别人告诉你是你把事情搞糟了,你的行为不合适,你不应该这么做(或者本该做什么但没做)……你就会开始相信你辜负了他们,并应当为此负责。你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忘记了自己真的做过,所以才觉得他们的指责不对。父母的观念在你的内疚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发现自己处在双输的形势中

不论你做什么都是错的。例如,如果你为自己辩护,父母可能就会说,你怎么这么“倔”,或者让你不要这么看不开,不要这么敏感。如果你不为自己辩护,他可能就会觉得你默认了他的指责。不论怎样,受到损害的都是你。

你也就会因此而开始觉得责任都在你,并感到内疚。丽丽还记得自己好几次因为自己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指责。每当她为自己辩解,而父母又不相信她的话的时候,她都会因为伤心而哭泣。这时她的母亲就会嘲笑她,“哭什么哭?被抓了个现行才伤心了?宝贝儿你还挺知道羞的嘛。”

在另一个例子里,雪丽还记得她母亲的最近一次生日。“她告诉我不要给她买礼物——她想让我把钱省下来装修房子用。生日那天,我寄给她一张贺卡然后打电话给她。她在电话那头闷闷不乐地说,卡片不错,不过我有些失望。要知道,你妹妹送了我一大束鲜花。”

否认与投射

边缘人格父母否认自己行为的影响,并反过来指责你。例如,父母可能会拿你开一个很残忍的玩笑,如果你不笑,他们就会说,“你觉得我的笑话不好笑吗?你怎么总是这么严肃?”或者当你抓住父母正在做某件不好的事的时候,他们就会投射感情,说出诸如“你觉得我不好相处?如果你不是这么自恋,你就会发现难以相处的人实际上是你。”

扮演受难者的父母。你可能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你不知道我牺牲了多少……”“早知道你会这样对我……”“不论你怎么对待我,我都会爱你的。”

压抑感情

因为觉得你要对某事负责,你的父亲或母亲可能会对你很冷漠,或暴怒异常,直到你承认错误、认错道歉为止。

3停下来,想一想:负罪感

想一想负罪感在你的生活中和你与父母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你对什么事情感到内疚?把这些事情列一张单子,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自责,也不要想“我知道我不应该为此而自责……”你可能会因为以下的情况而感到内疚:

你可能会因为以下的情况而感到内疚:

◆没有和父母共度佳节

◆拒绝了父母拜访或交流的请求

◆父母这些年来对你的付出

◆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

◆父母在上个感恩节时所爆发出的愤怒

◆接受他人的帮助或馈赠

◆希望父亲或母亲死亡,“滚得远远的”,或者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

为了帮助你思考,你也可以做一做下面这个改编自《不再如履薄冰》一书的练习。

用你自己的经历填空补全下面的句子:

◆我为自己想要/不想……而愧疚。

◆我为自己做了/没有做……而愧疚。

◆我为自己感觉到/没有感到……而愧疚。

◆我为自己说了/没说……而愧疚。

◆我为自己相信/不相信……而愧疚。

◆我为自己质疑/没有质疑……而愧疚。

◆我为自己有/没有……而愧疚。

◆我为自己表现出/没有表现出……而愧疚。

◆我为自己对……做了/没有做……而愧疚。

◆我为自己本该/本不该……而愧疚。

想一想你自己为什么会对单子上的事物感到内疚(再次提醒,是“为什么”,而不是“该不该”)。内疚感在你的家庭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它又如何加强了你那种要对某事负责的感觉?

4承认自己的感受,仅此而已

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 第2张

内疚感的正面作用之一,就是正常的内疚感可以帮助你改正错误。但你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内疚感是否正常,你的内疚是否是由你的作为(或不作为)所引起的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边缘人格父母的指责当中可能确实有一些真实的因素存在。

例如,你的父母可能会说,“你和我说话的时候怎么总没有好脸色?为什么对我生气?我哪一点对不起你了?”父母的问题表明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对你的愤怒负有责任(他们把否认和投射当作防卫的工具)。但他们的话中关于你和他们说话时“没有好脸色”的部分却很可能是真的。 停下来,想一想:我该感觉到内疚吗?

一件件地分析各个事例可能会使你感觉困惑,但确实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分析自己的内疚感,并搞清楚你否应该摆脱这种感觉。

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对我的批评是否与我犯的错相适应?(不论如何,你都应当承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有没有侵犯过别人告诉过我的界线?

◆我有没有承诺过什么事,然后又不信守承诺?

◆我是否真的要对此负责?我是否能够控制事情的后果?

◆我的目的或动机是什么?

◆我对情况的发展和我自己应负的责任有什么直觉?

◆假设一个相似的情况,想一想我的密友(或偶像)是否会认为我该对此负有责任?

◆我的言行是否是自卫或自我保护的结果?

还有一些问题你也可以问问自己:

◆尽管不该你负责任,但你仍然感觉内疚,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这种感觉是否吸取了你的精力和能量,占去了你的时间,并影响了你的健康?

◆内疚感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你与父母的关系?这是否会使你觉得自己对事物拥有更大的控制力?内疚感是否在其他方面促进了你的生活?

◆你期望通过消除内疚感和需要负责任的感觉来获得什么?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内疚感是正常的,那么请考虑一下你该怎样改正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某些内疚感是不正常的,那么你就需要采取措施摆脱这种感觉,并且不要再承担不该你承担的罪责。

5摆脱内疚感

摆脱内疚感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要真正了解这个事实——你无法控制他人的想法。如果你的父亲因为你拒绝在家庭战争中站在他的一边就把你看作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子女,想想看,这不是你所能控制的。如果你的母亲告诉你不要为她买生日礼物,然后又因为你真的没买而感觉失望,你也不必为此而感到内疚。

你也不用总是向别人解释,或者回应每一条对你的指责和批评。简简单单的一句“真糟糕,很抱歉你会那么想”就已经足够。兰迪·克莱格和保罗·雪丽整理出了一份列表,上面列出了一些你在觉得需要解释一下或者需要为自己辩护时可以用到的话。

我们对这张列表做了一些修改:

◆很抱歉,但我不能。

◆很抱歉这让你伤心了。

◆我就是不能这么做。

◆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我还是只能拒绝你。

◆那是你的选择;我也有我的选择。

◆我知道我过去为你那么做过,但这次不行。

◆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我的答案仍然是“不”。

◆我理解你的感觉,希望你能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你可能想要在镜子、可以信任的朋友或治疗师面前练习一下这些话,以便能用合适的语气和肢体语言自信地按自己的方式将这些话说出来。真正面对这种场景时你可能仍然会觉得很难,并缴械投降道,“好吧,下不为例。”但如果不接受那些不该你承担的情绪,你的自尊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3

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其实是来自于每个人从小受的教育,因为从懂事的时候开始,父母就会开始教育我们要知荣辱明是非,一般小时候做错事的时候,父母会说这样做羞不羞一类的话,觉得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羞愧,贬低孩子的感受,从而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觉得做错事就一定要羞愧,一定是自己的问题。

但其实不能理解错误的行为,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长大后也是这样,一旦遇到做错的事情,就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都是自己的问题,会很自责和内疚。

自责内疚感太重的心理根源 第3张

脑子老想一件事走不出来的话,大家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可以多出去走走看看,这样慢慢就好了。当然如果长时间这样,超过三个月的话,建议去医院看下心理科。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