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8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大家对于传统节日都是比较喜欢的,节日是我们要过的特别日子,这个节日或许是传统节日,也有可能是西方流行的节日,也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日,下面看看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及相关资料。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1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在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习俗吃年糕、饺子、汤圆、以及各种美味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家家团圆,极尽天伦之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较为普遍。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祭祀、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喝重阳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冬至节——公历12月22日或23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2

中国的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分别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和除夕。

一、传统节日介绍

1、内容: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2、四大传统节日:除了十二大传统节日、十七大传统节日等说法外,流传最多的是“四大传统节日”的说法。四大传统节日分别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它们也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传统节日的形成原因:一为节气,二为风俗习惯。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除了节气之外,风俗习惯才是形成传统节日的根本原因。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

4、传统节日的形式:传统节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3、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首先大部分的传统节日都有和家人、爱人团聚的习俗,因此,传统节日能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此外,传统节日在今天还有可以放假休息、出门旅游等的意义。

二、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1、春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有拜年、贴对联、洒扫除尘、吃饺子、放爆竹、收压岁钱等。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期间,各家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吃元宵、花灯会、祭神、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清明节:时间为公历四月五日或六日。习俗有踏青、扫墓、植树、放风筝、吃青团、插柳等。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节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端午节: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菖蒲、缠五彩绳、喝雄黄酒、避五毒、躲端午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称呼和习俗最多的传统节日。

5、七夕节:时间为农历七月七日。习俗有香桥会、接露水、祭拜鬼神、祈求姻缘、结红头绳等。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七夕节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6、中元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习俗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7、中秋节: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日。习俗有家人团聚、赏月、祭月、吃月饼、燃灯、花灯会、观潮、喝桂花酒等。中秋节象征家庭团圆和幸福。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位列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第2张

8、重阳节:时间为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秋游、祭祀鬼神、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9、冬至:时间为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习俗有祭祀先祖、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但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在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

10、腊八节:时间为农历十二月初八。习俗有吃腊八粥、吃腊八醋、腌腊八蒜、吃腊八豆腐、吃腊八面等。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11、小年:时间为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习俗有打扫屋子、沐浴、吃灶糖、祭祀鬼神等。小年,别称祭灶节、灶王节、扫尘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日期因地域有所不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12、除夕:时间为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习俗有吃年夜饭、贴对联、燃爆竹、祭祖、守岁、挂灯笼等。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三、排列规律

1、这十二个传统节日的排列规律并不是整整齐齐地分不到十二个月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传统节日以腊月、正月最多,以秋冬节日最多。而夏季的传统节日非但较少,在重要性上也不及秋冬的节日。实际上体现了我国是以农为本的社会,重视收成和祭祀,体现了我国重视家庭重视亲人重视祖先的传统。

2、这十二个传统节日的顺序显然是以农历或公历的顺序排列的`,也可以认为是按照节气、季节排列的。这些传统节日,从春节到除夕,涵盖了一整年是时间,是中国-民族的文化精髓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现代人过节、放假、和家人团聚、和友人出游的重要时间。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3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1、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5、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6、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7、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8、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9、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第3张

10、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11、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2、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重阳节: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4、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15、冬至节: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6、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7、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8、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