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你还记得街边的大排档吗

你还记得街边的大排档吗

来源:潮女谷    阅读: 8.7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还记得街边的大排档吗,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吃大排档的经历,夜晚,在城市里的某一个街角,或是弄堂里的路边,总会出现一些小摊主,炒着各色小菜,一起来欣赏你还记得街边的大排档吗。

你还记得街边的大排档吗1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吃大排档的经历,夜晚,在城市里的某一个街角,或是弄堂里的路边,总会出现一些小摊主,他们多半是外地人,他们会临时搭个简易的棚,炒着各色小菜,为下班的人或者过路的人,开启填饱肚子的人生。

吃大排档,记忆中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

那会儿自己初涉职场,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些生存的资本,处在半工半读的状态。白天上班,晚上读夜校,每次去读书都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伴着日落出发,迎着月光回来,因为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向往,便不会觉得累,还乐此不疲地享受生活

回到家的时候夜已经深了,我偶尔会到离住处不完的街角去吃大排档改善生活,说是改善生活,其实不过是炒一碗年糕或米粉干,很难得也会要个小炒。因为那时候工资不多,除了生活必须开销,要交学费,要给家里寄线,我必须节省一些才能养得起自己。

但那时很快乐,有时候看着天上的星星,听听蛐蛐的叫声,看着周围各种各样的陌生人,感觉也挺有趣。我特别喜欢安静地慢慢吃着碗里的食物,品味着身边的一切。读了三年的夜校,也吃了很多次的大排档,书让我获取知识,大排档里的行行色色的人和听到的故事,也给我开阔了视野。

后来找了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有时候他接我放学的路上,我们闻着大排档里菜的香味也会停下来吃,两个人的伙食自然要好一些,时常是炒二到三个小菜,两瓶啤酒,也特别有滋味,那个年代,总觉得大排档无拘无束,很多人都是大口喝酒,划拳,大口吃肉,甚至大声讲话都习以为常,感觉人生就是那样自由放松。

再之后,几乎都是酒店吃饭,很难得遇到大排档,近些年,大家开始关注卫生,安全,城市发展等等,更是少见那样的大排档。唯独能看到的是那种拉着一个类似三轮车,躺着城管,偷偷摆摊的人。我极少会去吃,我不喜欢看到摊主一边炒着菜,一边还四顾飘移的眼神,让人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他怕被抓,我也怕吃到一半被赶,渐渐地也就淡忘了。

最近公司加班,便再一次与大排档相遇。

公司附近到处是新建住房,有许多工地的建筑工人,有一天同事们说,在附近有一个大排档,他们去吃了一次,味道还可以。我听之也兴起想去品尝一下,他们带着我走进那条小路,我有种进村庄的感觉,有各种卖衣服,卖鞋,卖小商品,卖菜,非常热闹,这简直就是一农村的复制付,各种吆喝声,音乐声,吵杂声,我感觉像是进入了七八十年代的时光隧道。

你还记得街边的大排档吗

一直往里走去,就是大排档,足足有十几桌,各家有各家的特色,有炒菜的,有卖熟食的,有烤饼的,还有包饺子的,真够丰富,突然有种新奇的感觉。

我们选择了一对夫妻的摊位,他们两个忙着各自手里的活,那生意真是很好,根本没有空座位,还有几个在排队等着的,我和同事几个分头行动,有去买熟食的,有去点菜的,还有去抢座位的。不一会儿,我们先抢到了座位,都开心地说运气挺好的。

几个人落座后,就等着上菜。烧菜的夫妻俩非常的忙碌,那个男人正在不断的翻炒着菜,不时有火苗从锅底串上来,跟饭店里的大厨一样的神态,而女的正在忙着收拾吃好的桌子,配菜。

这时,同事小声问了一句:“你们说这个老板娘记得住谁点了什么菜吗?”我回:“我感觉她应该记得住,你看我们的桌子是整齐并排,虽然我们看到不编号,但她一定有数,要不然这么多人,这么乱,桌子不一定要并排放。”同事一看,也的确如此。

我又说:“我发现放在男人旁边的菜都是叠起来的,分不同列,我感觉应该是某一桌或某一个人点了什么菜,她在人家点的时候就分类分好了。这样就知道谁或哪桌点了什么菜。”

果不其然,我们等了那么久,菜品完全对上号,这时候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厉害。我们也感叹,如果我们与他们换个位置,我们不一定能记得住这些,如果有人让收拾,有人让结帐,有人让点菜,上菜,那肯定会乱,这真是有点隔行如隔山的感觉。

我观察了周边那些吃饭的人,有些人自己闷头吃着一个菜,一盒饭,有人三五一桌喝着小酒吃着菜,还有边看手机边吃,还有站着排队。看着各种表情下的吃相,这是一类人的缩影,但也犹如人生百态图,透过他们的表情,会让你产生各种感触。

阔别多年的大排档,我已经找不到当初的感觉,我吃得比较少,除了耳畔回响的各种方言和热闹的氛围依旧如常。

为什么喜欢吃大排档,有些人是觉得方便,有些人觉得比饭店便宜,还有些人觉得它的自由无序能让人更放松,不管理由是什么,存在着总是有它的需求。

然而,我觉得大排档吃得是一种热闹,尤其是孤身在外的`人,在那种氛围里找到了一种归属的感觉。

在清冷的夜里,看着天上的星星与月亮,吃着大排档,那也是一种美味。

如今回忆起来仍旧是丰满人生里的幸福。

你还记得街边的大排档吗2

街边的大排档,才是我们的深夜食堂

拿个锑壶去买粥买粉、坐在档边临时摆设的桌子旁、蹲在档前长凳上解决吃的问题……这些形形色色的生活体验,成为了许多人的共同回忆。

不是相同的食物品质,不是毫无特色的连锁店,在每区的街头巷尾都有个性独特的大牌档,各自呈现好滋味。

晚上的大排档总是

别有一番景致。

气氛浪漫,花费无几

就可在星空下享受烛光晚餐!

「黄昏时份,所有摊档及小贩开设的摊子上均点亮了纸灯笼,把街头点缀得满是生气又饶富生趣。」要有效地营造一股特有光景,肯定不是小猫三数家档摊的微弱烛光可及,必定要靠数量相当的档摊共同发出点点烛光才可以。

你还记得街边的大排档吗 第2张

在星空下与良朋共聚,

固然是人生一大乐事;

这时候

吃碗热腾腾的生滚粥暖胃是最佳选择。

绵绵肉粥要让食客食指大动,需长时间熬制,这正好解释何以粥品小贩在仍未闻得处处啼鸟声时,就得抖擞精神烹调滚粥。

你还记得街边的大排档吗 第3张

「普遍来说,中国人习惯早起……,而售卖粥品的小贩相形更早,于日出前一或两小时就起来预备。当旭日降临大地时,小贩们早已把两端紧紧吊上盒子的扁担跨负上肩膊,准备浩浩荡荡出发兜售生意。」

吃什么粥好呢?

选择多的是,原来「每个小贩售卖的粥品各有不同,当他们经过你家门前时,你大可从中作出挑选:猪血粥、鱼粥、大麦粥、猪肝粥、猪肉粥和其他多款口味各异的粥品。」

据知,早年的鱼生粥十分「和味」,除了主菜鱼片外,还配以猪腿肉、猪粉肠、猪肝、草鱼片、瑶柱、腐竹、生菜丝、炸花生、油条粒等等。

深谙恶性竞争形同自相残杀,在没有任何市场计划下,熟食贩早洞悉市场规律,悄悄学习分工专售某款粥品。专项专售,让小贩更能掌握其中一款粥品的特性,食客则有口福品尝经诚意烹煮的生滚粥。美中不足的就是,恐怕食客要给点耐性,等待心仪的粥品小贩到来。

早年熟食小贩多以流动模式运作,沿街叫卖。自小贩牌照制度于1847年施行,及至1858年与熟食贩相关的首份牌照规则《街市条例》(Markets’ Ordinance, 1858)面世,第七条有所规定:「凡肩挑小贩已领牌照者,准卖青菜、生果、汤、粥、豆腐、点心等物……」,仍未见有流动与固定小贩之分,是故当年绝大部份熟食贩均是挨门挨户叫卖的流动贩,固定在一处摆卖的,实于法不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长时间留港经营印刷业务的日本人平冈贞,1907年11月初到贵境,高高兴兴地从富有人家集中地的太平山游览回来,在电车叮叮响的街头遇上云吞贩,竟被友人当街当巷硬塞了碗地道广东「细蓉」(小碗净云吞)。

平冈贞刹那间无法承受这文化冲击,有感站立街头吃东西有失大和民族的「优雅气质」,深恐「失礼」同胞,结果边吃边探头探脑,恐怕那碗弹牙的云吞最终落得「背脊骨落」!

按此推论,平冈贞当时约身处木球场(现遮打花园)、第一代大会堂(现旧中银大楼)、汇丰银行总行等那段德辅道中,绝对是香港经济命脉之所在,难怪以「上等人」自居的日本人感到难堪。偏是这份难为情,教平冈贞刻骨铭心,而他这段难堪经历,也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矗立著玻璃幕墙摩天高楼且名店林立的中环,并不是这般冰冷,原来百年前曾为熟食贩留有丝丝生存空间,让他们为生计拼搏,真正体现「香港精神」。

历来断断续续有人会笔下情牵,用浓情淡笔写下那逝去大牌档的小片段,以平民日常所见而又不加注意的定点,热切寻源。

街边有档大牌档,这曾是一道香港平民风景的实体存在,它实实在在伴著许多香港人走过艰辛的岁月,是香港历史一部份;也是华夏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集体回忆,是溶于血液的饮食文化。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