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早期教育 > 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

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生活中不少人都是被骗过钱的,而且说起网络诈骗,不少人都觉得凭我的智商的,想骗我钱?你还差远着呢!下面看看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及相关资料。

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1

1、自欺欺人。当业务或好事找上门时,虽然心存疑虑,但是面对利益的诱惑,我们就努力说服自己:这笔生意可赚一大笔,再说怎么看对方也不象骗子......骗子脸上可没写着“我是骗子我怕谁”,结果是骗你没商量。

2、心存侥幸。我们也许会遇到这种情况,骗子交了定金,我们可能也感觉到对方有花招,但一想定金都到手了还怕什么呀?没想到骗子的骗术更高一筹:双簧局;连环剧;戏中戏轮番上场,到时您就只有“缴枪不杀了”。

3、贪图小便宜。绝大多数的人上当受骗都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理而失去了防备上当的。骗子正是抓住了人们这种心理施展招术“请君入瓮”。比如“小钱变大钱”、“银行门口兑外币”、“金元宝便宜卖”、“我投资你受益”等等,最后的结局就是应证一句老话:贪小便宜吃大亏。

4、自己心术不正,心太黑。天上掉下来一块大馅饼,正好落在了你的口中,你暗自窃喜,以为捡了个大便宜,生怕别人知道了会抢走,赶紧暗自吞下,没想到骗子比你更黑,在馅饼里放了鱼钩。其结果是你自食恶果。

5、盲目自信,自以为是。自恃才高八斗,机智过人,财大气粗,后台强硬,关系众多,不怕天也不怕地,还怕什么骗子。但是骗子可不管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是“老子天下第一”,一视同仁照骗不误。受骗后你就是有天大的本领也回天泛术,喊破嗓子也找不到“北”。

6、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面前穷大方。当骗子以美女、娇娃、淑女、白领丽人等形象出现在你面前,你是否感到眼前顿时一亮,被对方的气质、美貌、才气、花言巧语、不幸遭遇、巨大利益等所迷惑,立即变成了一个“英雄”,你要表现出你的英雄行为,要演出一场英雄救美人的千古绝唱;或者要当一回护花使者;或者是要怜香惜玉;或是要除暴安良,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或是一见钟情;反正心甘情愿的大把大把的掏了钱,你绝不会将美女与骗子划上等号,没想到的是美女不领英雄情,温柔一刀没商量。结果是英雄没当成,当了一回狗熊。千古绝唱的英雄行为变成了“千古绝笑的.狗熊行为”。

7、过份相信对方。当骗子以朋友、同学、亲戚、同胞、同志、同乡、熟人等面孔出现;或以国家机关、财团老板、部队军人等名义出现时,你自以为十分了解对方或觉得对方可靠,结果是大上其当,受骗后就只有捶心顿足、以头撞地的份了。

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

拓展: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三种心理赚钱秘笈

“巨奖”作诱饵:击破贪财心理脆弱的防线

据阎老师讲,时常看到一些被巨奖骗了的事例见诸报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贪财心理”“暴富心理”这道脆弱的防线,禁不住巨奖诱惑的冲击力,而骗局的设立,就是以这两种心理作为引诱对象。

“祝女士是一个木业公司的老板,也能上当受骗,对于普通人来说,12万元可能一辈子也赚不到。如此轻松就能获得大奖,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会心动。看起来是骗局设得高明,关键是你自身存在的心理弱点,容易被骗子得逞。”如果祝女士不为所动,就不会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和飞机票3000元。阎老师如此分析道。

一些读者也打进本报称接到此类中了大奖的刮刮卡,刮开后都有中“轿车”“20万元大奖”等巨额大奖。本报一些工作人员也曾收到此类中奖信件,但都不为所动,自然避免了上当受骗。

“赚得更多”大话:牢牢套住了境况窘迫者

“现在许多城市有很多“牛皮癣”广告,声称如何让你赚得更多,于是就有人前去应聘,这些骗局针对的就是那些境况窘迫者急于摆脱困境的焦急心理。”阎老师回答了记者“为何牛皮癣高薪招聘总会让人上当”这一问题。

而从本报所接到的投诉来看,凡是上了“高薪招聘”的当的人,基本上都是外地来石狮打工、目前正为工作发愁及当前经济出现困境的打工者。

街头上一些骗局,上当受骗的是那些“从众心理特强”的人,他们一旦受了托儿的游说,就会“败”在自己的从众心理下,从而上当受骗。

不管骗局多么高明,只要克服了自己的以上不良心态,就会对骗局产生“免疫力”。

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2

容易上当受骗的人的三个心理弱点

不容置疑的“权威”

为什么学生最容易受骗,因为他们比较信任权威,感觉权威是不容置疑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教育孩子们最多的是听话,很少有人教导孩子怎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立场。当骗子假装成学校公务人员,

以发放奖学金为理由,学生们很难怀疑。最近新闻里的频繁报道的骗学费,多是这种模式。此外骗子还会扮演法官、警察等社会上公认的权威。我去年就遇到过这样一次电话诈骗,首先,他们扮演检察院工作人员,说我的信用卡出现了问题,

涉嫌犯罪,要求我核实;然后是警察打电话过来,要求澄清是不是在某地用过信用卡,再然后……110打进来了,我接了110的电话,提醒我说那是诈骗电话。因为对方的权威身份,我觉得他说的情况很可能是真的,

当他说我的信用卡出问题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丢失的身份证。还有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他们在整个打电话过程中强调:不要挂断电话!不挂断电话,

是为了让我们的注意力狭窄。因为对方的权威身份,我们很可能会听从对方的指挥,丧失自己的判断力和立场,而注意力狭窄可以导致我们完全丧失判断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对待权威的态度是小时候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的延续。因为小时候父母是我们世界里绝对的权威,随着年龄的增长,权威从父母扩展到老师、

领导、专家和各种权威机构。如果我们从小在父母面前一贯顺从,从来不会质疑父母的决定,维护自己的声音,那么长大的我们也很难在权威面前坚持自己的立场,很容易把做决定的权利拱手相让,外加赠送我们口袋里的钱。

有求必应的“好人”

另外一种常见的骗术是向我们请求帮助,这让那些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的“好人”们吃尽苦头。最近新闻曝光骗局:骗子在火车站谎称自己是大学生,钱包被偷没钱买车票,向路人求助,并称他父母用支付宝还款,骗子拿走了现金,却用假的还款截图迷惑帮助者,当帮助者发现钱没收到的时候,骗子已经逃之夭夭。记得我刚读大学那会也遇见过这种骗子,也是说钱包丢了,

让我帮忙用银行卡转账取现金,损失了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虽然我的智商不低,也没有被催眠,甚至觉得他们的说法也有漏洞,可我还是无法拒绝他们。无法拒绝别人,从根本上说,是无意识的取悦别人,是很多人人格的一部分。这给骗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 第2张

心理学理论认为,我们和整个世界的关系,都是小时候和父母关系的投射。我们和世界上每个人建立的关系,都是从过去学到的经验中照搬出来的。假如我们很小的时候,一直取悦父母,如果违背了父母拒绝了父母的要求会受到严重惩罚(小时候的严重惩罚一般是对被抛弃的恐惧或形式上被抛弃,

并非真的存在虐待),我们会以为与人建立关系时“取悦”是必须的,“拒绝”意味着非常可怕的后果。所以成年后即使理智上我们清楚对方对我们并没有那么重要,可是还是无法拒绝,因为拒绝意味着我们要面对小时候感觉到的那份强烈的恐惧。

“信任权威”和“无法拒绝别人”这两种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守不住自己的立场,很轻易的把决定权交给别人,按照别人的要求,把口袋里的钱付给对方。

“我”是世界的中心

还有一类很“自我”的人,他们坚持自己的立场,执着于自己的感觉,可以忽视其它所有的存在,很难去分辨眼前发生的是真还是假。我们很常见的骗术“中奖”就是利用了人们这种心理,也就是常说的“贪欲”。

骗子利用中大奖,挑动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大奖”上面,对比大奖所付出的税啊、邮费啊之类的小钱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于是我们把这些“小钱”送给了骗子,“大奖”却没有到手。我们也经常在路边遇到此类的骗局,比如贱卖某些东西,

把真的给我们验货,我们很开心觉得占了便宜的时候,对方会把真货换成假冒伪劣产品送到我们手里。除了利用我们的“贪欲”,骗子还会利用其它事情挑动我们的情绪,比如:冒充直系亲属出危险向我们借钱;

通过短信把银行卡号发过来,说换账号了,让我们给他转账等。如果我们深信自己在面对各种情况的感受,很少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怀疑,就很容易在骗子的“表象”面前中招。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与客观现实到底有多少差距,取决于大脑对外在信息的加工方式,必须通过验证才能确定自己的看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如果过于信任自己的看法,认为这就是现实,看不到与客观的差距,

这时候的看法可称为“自恋幻觉”。经常用“自恋幻觉”代替客观现实的人,也是骗子们理想的作案对象,当自恋被激发出来后,他们就很难再用现实去检验。此时会毫不犹豫的把口袋里的钱送给对方,还会非常庆幸甚至感激对方。

心理学认为初生的婴儿都是自恋的,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整个世界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的。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只有母性的爱和关注促使他接受这些差别,

一步步从自恋中走出来。走出“自恋幻觉”的最高境界是“实事求是”,做决定的依据是客观现实而非个人好恶。能做到实事求是的人太少,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活在自己自恋幻觉中。

防止上当受骗要坚定立场,避免盲目信任权威,学会拒绝别人,同时要实事求是。坚持自己为自己负责,不能因为对方的压力就按照对方的要求行动;尽可能的实事求是,寻找现实依据,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就从口袋掏钱。如果我们具备了上述成熟而独立的人格,骗子在我们面前将无所遁形。

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3

销售心理学:客户都有怕上当受骗的心理

在销售的过程中存在着这么一个问题,即客户对销售人员大多存有一种不信任的心理,他们认为从销售人员那里所获得的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往往不同程度地包含着一些虚假的成分,甚至还会存在有一些欺诈的行为.于是,就有很多客户在与销售人员交谈的过程当中,认为销售人员的话可听可不听,往往不太在意,甚至抱着逆反的心理与销售人员进行争辩.

所以,在销售的过程中怎样迅速有效地消除顾客的顾虑,对销售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聪明的销售人员都知道,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客户的顾虑,交易就很难成功.

客户之所以会产生顾虑,很可能是因为在他们以往的生活经历中,曾经遭遇过欺骗,或者买来的商品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也可能是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过一些有关客户利益受到损害的案例.所以,他们往往对销售人员心存芥蒂,尤其是一些上门推销的销售人员,在他们的心里更是不受欢迎的人.

一位金牌销售人员曾说过:作为销售人员,你不是要打动客户的脑袋,而是要打动客户的心.因为心是离客户钱包最近的地方,是客户的感情.脑袋则是客户的理智,也就是说合格的销售人员要通过打动客户的感情,让客户产生购买的想法.

的确,现在社会上的骗子很多,许多人深受其害,而骗子的行骗方法可能会仿效销售人员的推销方式,客户再看到销售人员时就很容易想起被骗的痛苦经历,所以他们认为销售人员几乎都是骗子,于是在潜意识中有些排斥销售人员.

客户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辨别销售人员的真伪,所以很容易把所有的销售人员"一棍子打死",认为凡是搞推销的人都是骗子,遇到销售人员就躲着走,怕自己被骗.

一家影楼的Y小姐说:"许多客户来了走,走了又来,然后甩下话:你给我降价我就在你这儿拍!我们这个行业是怎么了?如果客户去的是一家饭店,恐怕他绝对不会说你给我降多少钱我就在你这里吃,否则我就去另一家了,如果真有人这么说,别人肯定会笑他是从外星球来的,但在我们这里,不讨价的人反而像从外星球来的……"

其实说到底,客户还价还是因为怕被骗,因为影楼给客户的印象是暴利行业,即使你报出底价,客户也会认为其中还有很大的.水分.

让客户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在于促销做得有些过头,比如原价1万元的产品,没几天就优惠到2000元,或者随便找个理由就打个八折.此时客户就会想:一定是产品本来就值几百块,不然怎么会降这么多?看来他们平时赚了客户不少钱,我一定不能被骗.客户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就会产生你的价格越低,他反而越怀疑的现象.

客户要的是质量好的产品,同时还要感觉自己买得实惠.如果客户刚从你手上买了产品,到你的竞争对手那里一看,你卖给他的东西只要一半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你从此就成了反面教材.

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 第3张

许多客户都怕被骗,面对销售人员,他们表现得很谨慎,浑身上下都充满警惕,就怕掉进销售人员的"陷阱".对待这种客户,销售人员不要急于求成,你说得越多,客户反而越怀疑,曾经被骗的经历会让他们对眼前的你产生不信任的感觉.你一定要找出他无法接受你推销的产品的真正原因,想办法消除客户的心理障碍,让自己成为客户的朋友,这样客户才会和你合作.

通常,客户怕被骗的心理会让你们的沟通产生障碍,但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机会.这种客户常常是想买产品,但是他们总希望你能把价格降了再降,所以会找同类商品如何优惠的说辞来刺激你,你在与客户交谈时要让客户了解,

任何一种商品都不可能在各方面占优势,你要重点告诉客户他买你的产品能获得什么好处,以此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减轻他担心买贵的顾虑.如果有什么优惠活动,也要提前通知客户,把利益的重点放到客户身上,让客户觉得自己获利而不是被骗了.

还有一部分客户是担心商品的质量或功能,对商品没有足够的信心.此时,你不妨直接对客户说出产品的缺点,这比客户自己提出来要好得多.

01、首先,客户会对你产生信任感,觉得你没有隐瞒产品的缺点,是个诚实的人,这样他就愿意与你进一步交流.

02、其次,客户会觉得你很了解他,把他想问而未问的话回答了,他的疑虑就会减少.

03、最后,销售人员主动说出商品的缺点,可以避免和客户发生争论,而且能使你和客户的关系由消极的防御式变成积极的进攻式,从而促成交易.

销售人员在销售的过程当中,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消除客户的顾虑心理,使他们觉得自己所购买的商品物有所值.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向客户保证,他们决定购买的动机是非常明智的,而且钱也会花得很值;而且,购买你的产品是他们在价值、利益等方面做出的最好选择.

在销售过程当中,顾客心存顾虑是一个共性问题,如不能正确解决,将会给销售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所以销售人员一定要努力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善于接受并巧妙地去化解客户的顾虑,使客户放心地去买自己想要的商品.顾虑是心与心之间的一条鸿沟,填平它,销售人员才能到达成功交易的彼岸.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