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简述常见的幼儿护理技术

简述常见的幼儿护理技术

来源:潮女谷    阅读: 7.4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简述常见的幼儿护理技术,很多家长都会担心自己的育儿方式不够周全,将现在出现的问题解决好。对于成长问题更有利于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简述常见的幼儿护理技术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简述常见的幼儿护理技术1

一、感冒

宝宝出汗时,毛细血管扩张,为了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来,汗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若受到冷风刺激(如空调开太大),汗毛孔没有及时关闭,仍然持续开放、向外散热,而毛细血管却遇冷收缩、血流减少,使得宝宝的体温调节与血液循环失衡,抵御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致使宝宝感冒。

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普通感冒以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喉痛这类鼻咽部症状为主;流行性感冒症状则是浑身酸痛和发高烧,比较严重。

在国外,如果带宝宝去医院看感冒,儿科医生多半不会给开任何感冒药。医生会非常同情地安慰家长:“现在是感冒流行的季节,都怪天气太冷!”英文中“感冒”和“寒冷”是同一个词。2007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禁止两岁以下儿童服用感冒药。

市面上的感冒药(如氨酚黄那敏、酚麻美敏、美敏伪麻、愈酚甲麻那敏、伪麻美芬等),基本上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药,即只能控制感冒表现出来的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不会缩短感冒病程,因此用药控制症状并不能让感冒好得快,精心护理,耐心等待宝宝自身抵抗力战胜疾病比较好。

感冒的护理: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我们没有办法加快痊愈,只能通过护理减轻感冒症状带来的不适,让宝宝舒服一些。

1、及时清理鼻涕,使用生理性盐水滴鼻维持鼻孔的正常生理环境。

2、注意空气质量和室温。

3、多休息,多喝水。

4、能不用药不用药,能少用药不多用药,能口服不注射。

5、如果医生诊断宝宝的感冒继发或者合并了细菌或者支原体等感染,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一旦使用抗生素,需要足剂量足疗程地规范使用,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更不能随意停药。

对感冒的误解:

误区一:感冒一定有炎症,吃感冒药的同时要给宝宝吃消炎药?

通常人们误以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事实上抗生素是抗菌类药物,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只有经过医生明确诊断宝宝的感冒合并或者继发了细菌感染,引发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肺炎等,才需要吃所谓的“消炎药”,这些药实际上是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

误区二:宝宝总感冒,要吃点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中提供的数据显示,儿童平均每年感冒5~7次,因此7岁以下的儿童每年感冒5-7次很常见,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免疫力差的帽子,也不要滥用各类所谓的增强免疫力的药品。孩子的免疫力就是在不断地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误区三:宝宝太小别吃药,让妈妈吃点板蓝根然后喂奶?

简述常见的幼儿护理技术

首先妈妈没病吃药伤害身体。其次,任何药物都讲剂量,大部分药物通过乳汁分泌量极少,达不到治疗效果。

二、发烧

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通常不成正比,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也就是说,有的人轻微感冒就能发高烧,有的人即使身上有严重感染也不见得有很高的体温。

腋下温度超过37、2℃,耳温超过37、8℃,口腔温度超过37、5℃,肛门温度超过38℃定义为发烧。

腋温37、3℃~38℃为低热,38℃~39℃属于中度发热,39℃~40℃属于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

发烧的护理:

1、减少穿盖,洗温水澡,加速皮肤散热。

2、多喝水,促进排尿。必要时服用电解质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注意监测体温,37、5°c—38、5°c时使用退热贴等进行物理降温,超过38、5°c时要服用退烧药。用药方法后面会在【宝宝常见病病大作战(下)——用药篇】中详细攻略,敬请期待。

宝宝出现以下症状要到医院就诊:

宝宝3月龄以下,有任何生病的迹象,都应该去医院,尤其是当宝宝发烧超过38℃腋温或咳嗽的时候;

宝宝感冒后出现脸色不好、发蔫,或是呕吐、腹泻次数比较多的时候;

宝宝在家护理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出现剧烈的咳嗽、呼吸加快、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

三个月到三岁之间的宝宝,肛温在38℃或以上,持续发烧三天以上或者宝宝表现黏人,不喝水等状态;

任何年龄的宝宝,口温,肛温或耳温在40℃或以上,或者腋下温度达到39、4℃或以上时;

任何年龄的宝宝有热性惊厥首次发作时;

任何年龄的宝宝发烧超过5天时,哪怕每天发烧只持续几个小时,也要带去医院看医生。

三、腹泻

腹泻指大便次数的增多和性状的改变(划重点),所以没有特定数值来定义腹泻。一般婴儿大便次数是平时的两倍以上就考虑腹泻,较大宝宝一天超过3次稀便考虑腹泻。

腹泻是一个症状,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比较常见的因素有:喂养不当、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腹泻等。可以通过分析病史、大便相关检查来分析病因。

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未消化食物和体内毒素的排出。不要急于吃药止泻,特别是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否则腹泻非但没有好转,还加重了病情。

腹泻的护理:

1、确认腹泻原因。

2、不盲目止泻,而要导泄。

3、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口服益生菌和有吸附作用的止泻剂(如思密达)有助于缩短病程。

5、饮食清淡,辅食宝宝这时不要再添加新的食物。

6、注意屁屁的护理,便后及时冲洗,不要用力擦干,及时涂抹护臀膏。

腹泻伴有以下症状要到医院就诊:

小于6月龄,或体重小于8公斤;

有早产史或慢性病;

体温38℃以上;

便中见血;

持续呕吐;

6小时内无尿,哭时无泪;

口服补液盐无效;

精神不好,嗜睡;

超过7天不见好转。

简述常见的幼儿护理技术2

一、测体温

小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腋表)约为36℃~37、4℃。一昼夜之间,有生理性波动。

给小儿测体温时,要测腋下,这样既安全又卫生。测体温前,要先擦去腋窝的汗,把水银表的水银端放在腋窝中间,注意别把表头伸到了外面。夹好后,扶住孩子的胳膊,以免体温表位置移动量不准或折了表。一般测5分钟即可,时问太短、太长都会影响所测体温的准确性。

二、高热护理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但是,发高烧就需要采取降温的措施了。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高烧会引起惊厥,也就是“抽风”。

常用的退烧方法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两种。药物降温就是吃退烧药,打退烧针;物理降温是用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降温。

冷敷的'操作方法:把小毛巾折叠成几层,浸在凉水里,拧成半干,敷在前额,也可以敷在颈部两侧、腋窝、肘窝、胭窝、大腿根等大血管通过的地方。每5~10分钟换毛巾。也可以用热水袋灌进凉水或碎冰,作成冰枕。

酒精擦拭的操作方法:酒精容易挥发,能比较快的使热量放散出去。可以倒一些75%的酒精或白酒,加一倍水,把小毛巾浸泡在里面,拧成半干,擦拭颈部两侧、腋窝、胳膊这些部位。进行物理降温要注意避风。

简述常见的幼儿护理技术 第2张

三、喂药

对新生儿、小婴儿或还不懂事的孩子,需要喂药。如果是药片,要压成粉末,放在小勺里,加点糖和少许水,调成半流状,也可用果汁、糖浆调药。把小儿抱坐在大人腿上,孩子的右胳膊放在大人左侧腋下靠近背部,大人再用左臂压住小孩的左胳膊,使他动弹不得。把小勺从孩子的嘴角伸进去、轻轻压住他的舌头,见他咽下去了,再取出小勺,慢慢地把药全喂下去。喂完药后,喂点糖水或奶,免得药物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

四、滴鼻药

让小儿仰卧,肩下垫个枕头,头尽量后仰,使鼻孔朝上,点1~2滴药液,轻揉鼻翼使药分布均匀,过一会儿再起来。这样就不致于使药液全流到嘴里去了。

五、滴耳药

点耳药时,让小儿侧着躺,病耳向上。向下、向后轻拉耳垂,使外耳道伸直。用干净的棉花签把外耳道内的脓液擦干净。滴入1~2滴药液。轻轻按揉耳屏使药液分布均匀。在外耳道口塞一块卫生棉球,防止药液流出弄脏衣服。

六、滴眼药

眼药应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用前仔细查对药名、浓度,防止用错药。大人洗干净手,再给孩子点眼药。方法是:用左手食指、拇指轻轻分开孩子的上下眼皮,让他向上看,把药滴在下眼皮内,每次1~2滴。涂眼药膏,最好在睡前涂药。

七、止鼻血

止鼻血时需注意:安慰幼儿不要紧张,用口呼吸,头略低。捏住鼻翼10分钟,同时用湿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额。若无法止血或幼儿经常出鼻血,应去医院诊治。

简述常见的幼儿护理技术3

一、幼儿在园的日常保健护理

晨间清洁卫生、晨检、户外活动、饮水、餐前餐后管理、大小便、幼儿睡眠、午点安排、幼儿卫生、幼儿离园、物品管理、幼儿衣着。重点解释:幼儿所用物品每天进行消毒并做到随时保洁;班级教师对幼儿全面护理,并培养幼儿有饮水的习惯;在传染病流行及天气有变化的情况下,保健室都会给家长发信息。

二、周末在家如何护理好孩子

1、周末一般不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空气污浊的场所。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足睡眠、多运动、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室内保持通风等。

3、幼儿外出活动时,一定要适量运动,及时穿脱衣服,补水。

4、尽量同步孩子在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学会自理。

简述常见的幼儿护理技术 第3张

三、孩子患病后的科学护理

1、注意休息,多喝白开水。"若要小儿安,须予三分饥与寒"注意饮食清淡,吃七八分饱。

2、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没有特殊情况,不要穿得过多。

四、家长配合

1、早晨不要让孩子空腹喝冷饮食品、牛奶、豆浆。

2、有疑问可及时咨询园医或及时去医院。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