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早产几个月能存活

孩子早产几个月能存活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2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早产几个月能存活,37周之前出生的新生儿就属于是早产儿,这时候是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的,调整好新生儿的作息才能更好的成长,下面为大家分享孩子早产几个月能存活。

孩子早产几个月能存活1

早产儿存活率的现状

由于现在科技比较发达,而且现在孕妇所摄入的营养普遍都比较好,所以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大大提高。有资料统计,在现代医学技术支持之下妊娠期长度与存活率之间关系大致为:23周17% ,24周39%, 25周50% ,26周80% ,27周90% ,28~31周90-95% ,32~33周95% ,34+周存活率与足月宝宝几乎一样。

据资料记载,世界上最早出生并存活的早产儿是21周+5天,出生在加拿大。所以说,基于胎儿发育的基础上,胎儿的存活是一个概率问题,是否能够活下来还需要靠现在发达的医学科技。

孩子早产几个月能存活

就医学上来说,存活率与以下因素相关:胎龄或早产儿在**内的周数、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和健康并发症的数目和范围,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早产儿被划分为轻度早产儿、中度早产儿和极端早产儿三大类。

轻度早产儿指胎龄足 33 至 36 周和/或体重为 1.5 到 2.5 千克的婴儿。

中度早产儿指胎龄足 28 至 32 周,体重为 1 到 2.5 千克的婴儿。

极端早产儿指胎龄不足 28 周或者体重轻于 1 千克的婴儿。

轻度早产儿存活率大于中度早产儿,极端早产儿的存活率最低。这就形成直观理解:除非早产之外因素引发其他并发症,否则婴儿在的时间越长,器官发育越成熟,从而更好地准备外界生存。

孩子早产几个月能存活2

早产一般在28个孕周,即7个妊娠月的婴儿是可以存活的。

一般来说,新生儿越接近于足月,器官的功能越成熟,存活率就越高,越早产存活率就越低。早产是指在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但目前28周以上的宝宝存活率已经很高了,有些医疗技术先进的医院甚至是可以救治24、25周的早产儿,建议有早产风险的产妇要定期产检、及早进行早产风险评估,之后再根据医生建议提前进行相关治疗,争取降低早产风险,提高胎儿存活率。

孩子早产几个月能存活 第2张

28周早产儿的存活率是多少

一般足月孩子是在孕40周左右出生,28周的早产儿相对来说各系统的发育成熟度以及各脏器的功能都比较差,孕周太小,孩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比较多。具体情况要根据孩子的发育、状态、吃奶及大小便等综合分析。现在医学也比较发达,不要担心。孩子放置在保温箱,做好与医生的密切配合,积极给孩子进行治疗,孩子应该能健康成长的。

在发生早产的情况下,胎儿的预后与其妊娠周数有相当的关系:

23周大的早产儿存活率只有8﹪以下。

25周大的早产儿约有50~60﹪的存活率。

26~28周早产的存活率可达85﹪。

29周以上出生的胎儿存活率可超过90﹪。

存活率还是很大的,一般七个月在特定的环境下存活率是很大的。26~28周早产的存活率可达85﹪。但是早产儿容易有一些疾病,如呼吸窘迫、窒息、肺部发育不全、开放性动脉导管、坏死性肠炎、颅内出血、神经系统异常、眼球晶状体后纤维化增生、视力不良、新生儿败血症及死亡。

主要的原因在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未完成,器官功能及免疫力均不良。除去先天异常者,早产所造成的死亡占了新生儿死亡的75﹪。

孩子早产几个月能存活3

早产的后果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你去网上查阅早产儿相关的资料时会发现,中国的早产率大约为8%左右,除了死亡率比较高以外,还有很多和早产儿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例如脑瘫,发育迟缓,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

其实,早产并没有那么可怕,这些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主要是和孕周相关,孕周越早出生体重越小,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

真正导致最大危害的还是占早产比例较小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出生<1500g),特别是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出生体重<1000g)。

以美国为例,1997年美国统计<2500g早产儿的发生率为7.5%,其中<1500g的早产儿只占1.4%,但其死亡率占新生儿死亡率的50%,占残疾儿的50%。

澳大利亚统计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为5.0%、1.1%和0.5%,分别占围产儿死亡率的56%、45%和35%。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VLBWI和ELBWI的存活率还会继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天价的医疗费用和早产儿的严重后遗症。所以,究竟哪些早产儿需要抢救,哪些早产儿不得不放弃抢救而只进行安慰性护理,一直都有争论。这里既有医疗水平的问题,也有经济条件的问题,现在考虑越来越多的还有伦理原则。

孩子早产几个月能存活 第3张

抢救或放弃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依据是什么?

早产儿是否能够存活,以及存活后是否会发生后遗症,主要取决于出生时的孕周和出生时的体重。即使是孕周和出生体重相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在妊娠22周时,不管出生体重多大,欧洲婴儿的预计存活率为2%~3%。在妊娠24周以后,在孕周相同的情况下,出生体重不一样婴儿的存活率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24周时,出生体重为250~499g时,存活率为9%(7%~13%),而在出生体重为1000~1249g时,存活率为21%(16%~28%)。

在妊娠28周时,出生体重为500~749g(低于第10百份位数)的婴儿存活率为63%(56%~70%),出生体重为1250~1499g的婴儿存活率为90%(87%~92%)。在妊娠32周时,出生体重为750~999g婴儿的存活率为80%(70%~88%),出生体重为1500~2499g的婴儿存活率为98%(97%~99%)。

不过请注意,以上所提到的数据是来自于欧洲的资料,不能简单地在中国引用。中国国内关于不同孕周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率的研究大多数是小样本,单中心的报道,不同地区和机构所报道的存活率和伤残率会有明显的差异,除了医疗水平的差异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就是医务人员和患儿的家长对早产儿抢救所持的态度。对于孕周比较早,出生体重比较低的早产儿,许多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会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往往会导致放弃抢救。

由患儿家长决定自动出院。自动出院早产儿的结局大多数是不可避免的死亡,这些死亡有时会被统计在医疗机构的早产儿结局的资料中,但是多数不会被统计在内。这会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也就导致我们的数据无法进行有效真实的比较,更无法和国外的数据进行对比。

面对抢救或放弃抢救的难题时,医患双方应该怎么办?

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VLBWI和ELBWI的处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方案。有研究者对15篇不同国家和组织的关于ELBWI处理方面的指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这些指南来自加拿大、美国、德国、新加坡、法国、英国、瑞士、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以及一些国际性的学术组织,其结论可以供大家参考。

对于孕周太小的早产儿,所有指南的看法比较一致:孕周≤22周时,新生儿无存活希望,不处理。妊娠22~22+6周被认为是人类存活的.边界,不推荐积极处理,除非是安慰性护理。

对于妊娠25~25+6周,所有指南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分娩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必要时行剖宫产分娩胎儿,对所有新生儿进行积极抢救,除非是有致命的畸形。

从这些指南来看,23~24周是所谓的“灰色区域”,处理建议是根据“个体情况”和“父母的愿望”决定是否进行积极抢救。在一些国家,“灰色区域”会延伸至25~25+6周。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在一般三级医院,只有孕周达到30~32周,出生体重达到1000~1500g时,新生儿的存活才能比较有保证。“灰色区域”一般在28~30周之间,低于28周时多数医务人员和患儿父母基本上会选择放弃抢救。在中国广大欠发达地区,“灰色区域”会延伸至30~32周,即使孕周达到30~32周、出生体重达到1000~1500g,也不一定都会选择积极抢救。

对于处于“灰色区域”的早产儿,究竟是积极抢救还是放弃治疗,需要患儿父母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的选择。但是,这需要有一个前提。

就是医务人员能够提供自己医疗机构的相应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伤残率以及可能的医疗费用。但是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往往无法准确地提供以上的数据,虽然可以参考国内文献上所介绍的数据,但是这些小样本、单中心的数据一来不一定准确,二来不一定适合本医疗机构。

所以,现在可以非常容易地回答本文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早产,多早是太早?没有标准答案!上海的答案不适用于广西,三级医院的答案不适用于一、二级医院。

所以,比较理性的做法是每家医疗机构都要制订自己的处理原则。首先是查找国内外文献并将这些资料与自己机构的不同孕周早产儿存活率和伤残率的资料进行对比,让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甚至患者参与讨论,根据当地的实际医疗状况制订自己的指南,在实践中使用指南并根据医务人员和早产儿家长的反馈对指南进行修订和完善。

PS:为了让大家有个初步印象,把一妇婴近两年早产儿存活率的情况分享如下:

25周:46.15%,

26周:62.5%,

27周:78.57%,

28周:88.24%,

29周:88.10%,

30周:100.00%,

31周:97.30%,

32周:96.03%,

33周:100.00%。

数据会因为统计的年份或月份的不同而改变,特别是28周之前的数据。由于在25周之前患儿家长选择放弃抢救的比例比较高,所以患儿的数量比较少,存活率的数据也会有比较大的波动。由于不同机构的成功率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看我们的数据。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