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7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活动设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1

教学目的:引导幼儿尝试不用手两人合作将球运到终点,使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准备:若干个球

活动与指导:

1. 讲述:许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合作。要玩好夹球游戏也需要我们合作,共同想办法。

2. 游戏:请两位幼儿为一组,自由尝试不用手合作将球运到终点。幼儿可以用背部、腹部、肩部,体侧面夹住球前行。当幼儿尝试过多种方法后,请幼儿分成两队进行合作运球比赛(幼儿可以运用认为最好的合作运球方式)。各队幼儿为自己队的小朋友们加油。

3. 讨论:合作游戏结束后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幼儿讨论出合作着进行游戏是件快乐的事。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风暴中的小羊

功能:

1.发展爬、跑、跳和闭目走步能力;

2.培养模仿能力、听觉和方位知觉能力;

3.增强对羊的喜爱。

玩法:

幼儿当小羊,在“牧场上”做各种模仿小羊的动作,有的爬上爬下,有的跨跳,奔跑,有的做“顶牛”游戏。突然录音机发出风暴声,“小羊”原地旋转2―3圈。风暴声停。“牧童”(教师和幼儿当)呼唤小羊。“小羊”闭目找站在场地四周的牧童。待“小羊”都找到“牧童”后,“牧童”与“小羊”共跳集体舞,游戏结束。

指导建议:

1,此游戏由模仿小羊活动闭目循声找人活动和舞蹈活动构成。闭目循声找人是主体活动。各个活动的主要发展课题分别是发展模仿能力,激发爱羊感情,发展闭目移动找人能力和听觉、方位觉,发展舞蹈能力,增强友谊感和集体感。

2.要引导当羊的幼儿找人时要细心听,判断好方位,记住方位再移动,并注意随时听牧童叫声,调节移动方向。

3.“牧童”要分布在四周,各人发出的呼叫声应有区别。要不断发出呼叫声。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2

活动名称:

愉快的“六一”活动(绘画)

一、活动目的:

1、在尝试学画人的基础上,初步表现“六一”中的愉快事。

2、初步学习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学习布局。

二、活动准备:

1、“六一”活动的照片及部分活动道具。

2、幼儿绘画用的蜡笔和纸。

三、活动过程

1、提问:昨天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在昨天的活动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活动?为什么?

2、讨论:怎样把“六一”活动中,最高兴的事画下来?并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活动。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事要画大,并画在纸的中间。

3、请个别幼儿示范,老师在边上指导。

4、幼儿绘画:

重点指导画出一件最高兴的事。难点是能画出主要的情节。

老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构图。

5、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相互介绍、欣赏他人的作品。挑选几幅画布置在活动时的一角,标题就是“快乐的六一”,并配上幼儿的话。

四、活动反思:

活动前,老师引导幼儿充分地讨论和分析,拓展了孩子的思路。因此,在活动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将“六一”中最高兴的事画下来,每幅作品既是内容相同,但画面构图都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介绍时,老师引导幼儿先不要告诉同伴“我画的最高兴事是什么?”,让好朋友猜猜,这也增加了孩子介绍作品的兴趣,并且,从中孩子自己体会到要介绍的内容应该画大、画在中间,这样才能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其实这就是绘画的构图方法。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3

中班数学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活动准备: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幼儿园中班蒙氏数学教案:排序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直接目的: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间接目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迁移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箭头表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层次、主要环节。

2.通过观摩(周五进行)讨论幼儿园教师示范的听说游戏活动,掌握编写教案的基本思路和上课的基本环节。

教学重点:

掌握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方案编写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组织实施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教学时数:

4课时

课后作业:

1.课外选择一个听说游戏,课外在小组中展示,上课抽查。

2.小组合作编写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总体介绍本节内容

听说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活动的目标是以培养儿童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活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听和说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它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含有较多的规则游戏的成分,能够较好地吸引儿童参与到语言学习的活动中去,并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使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语言活动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它能满足儿童的学习需要,深受儿童的喜爱,并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二、听说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

教师通过对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将近阶段根据儿童语言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需要所提出的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听说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中,落实到儿童接受理解和尝试掌握的教育过程中去。

(二)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

教师在设计听说游戏时,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语言学习内容,并将本次活动的语言学习重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可能是竞赛性质的,也可能是非竞赛性质的。当儿童参与听说游戏时,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并在活动中锻炼听说能力。

如小班“商店里的东西”游戏中教师制定的游戏规则是,“顾客”一定要对售货员说清楚买什么商品,售货员才能将商品卖给他。如果发音不清楚,暂时不卖,直到说对了再卖给他。这就要求儿童必须发准“柿(shì)”、“石(shí)”、“车(cheē)”等音,才能顺利地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三)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听说游戏活动兼有游戏和活动双重性质,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具有从活动人手,逐步扩大游戏成分的特征。由于听说游戏活动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活动开始时,教师需要帮助儿童理解活动的内容,交待游戏的规则,并且示范游戏的玩法。然后教师带领儿童开展游戏,在儿童熟悉游戏规则,逐步掌握游戏规则后,再放手让儿童独立进行游戏。应当说,听说游戏活动开始时以活动的方式进入,而最后以游戏的方式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开始时体现得最为明显,而后随着儿童熟悉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直到儿童完全自主地进行游戏。

三、听说游戏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语音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是以练习儿童正确发音,提高儿童辨音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活动。它的形式和结构都较简单。在听说游戏中,着重为儿童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以利于儿童学习或复习巩固发音。可以让儿童着重练习他们感到困难的或容易发错的语音,也可以组织儿童进行方言干扰音的练习、普通话声调的练习、发声用气的练习等。但每次练习的语音不要过多,以免难点过于集中,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

(二)词汇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和正确运用词汇为目的的。学前阶段儿童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量积累词汇,增加口语表达的内容。应该说,学前儿童的词汇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聚过程中逐步地增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个研究能确切地证明究竞一个儿童每天能习得多少词汇。用听说游戏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学习词汇,是专门考察儿童对词汇敏感程度的机会,这类集中学习词汇的游戏,着重引导儿童练习词汇运用的经验。

1.同类词组词的经验

2.不同类词搭配的经验

(三)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

学前阶段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量地积累句型,按语法规则组测成句,这是他们语法习得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将从简单句过渡到复合句水平。要儿童理解和掌握并且熟悉运用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获得运用句法的机会,而听说游戏是有意识地帮助儿童练习,可以让他们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迅速地把握某一种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

(四)描述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是以训练儿童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它要求儿童语言完整、连贯,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如大班听说游戏活动“金锁银锁”,让儿童念儿歌以对答的形式,帮助儿童学习用简短而有节奏的词语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这种游戏主要在大班进行。

四、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其独特的规律,按照下列结构去没计实施活动,可以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

在听说游戏开始时,教师需要调动一些手段去设置游戏情景。

1.用物品创设游戏情景

教师使用一些与听说活动有关的物品,或者玩具、日用品等,布置游戏的情景,制造游戏的氛围,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2.用动作创设游戏情景

教师用动作表演,让儿童想像出游戏的角色,或者游戏的场所,进而产生游戏情景的气氛。

3.用语言创设游戏情景

教师通过自己所说的话,直接描述或指出游戏中角色以及所处的环境。

(二)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在创设游戏情景之后,教师接着就要向儿童交待游戏的规则,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要儿童通过教师布置任务,讲解要求,明确游戏的玩法。教师通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儿童理解游戏的规则,

教师在交待游戏规则时,要注意:

第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在交待游戏规则时,切忌哕嗦、冗长的解释,以免儿童抓不住要领,不能及时领悟理解游戏规则,影响游戏的进程。

第二,要讲清楚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一般都是游戏中儿童要按照规范说出的话,教师应当让儿童基本明白说什么和怎样说,以便他们能够在参与游戏时付诸实施。同时要帮助儿童清楚地理解游戏开展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角色做什么。这样他们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

第三,教师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师在交待游戏规则时使用的语言应当是相对减慢速度的语言。尤其是针对游戏规则回答问题或说一句话时,一定要保证让儿童听清楚,因为这种语言带有示范的性质。

(三)教师指导儿童游戏

教师指导儿童游戏,有利于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熟悉游戏规则,进一步明确和掌握游戏的玩法,掌握在游戏中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思路,从而为独立开展听说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儿童自主游戏

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活动,儿童已经比较熟悉和掌握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具备独自开展听说游戏的基础。

游戏内容:猜朋友可爱的小动物水里、地上照镜子商店里的东西水果在哪里造火车猜谜学谜游戏请你告诉他我们要请一个人看谁说得多音乐和怪声改错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5

操作目标:

1、认识3种动物的名称及其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学说相关的短句。

操作材料:

1、各种动物形象(嘴部开口)。

2、各种食物卡片。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选出1~2种动物爱吃的食物,边送入动物的口里,边说出“××,××请你吃××”的短句。

第二层次:分别选出3种动物各自爱吃的食物,用普通话说出相关的短句。

第三层次:在以上基础上说说这些动物有什么本领。

操作说明:

根据动物的习性,挑出相应的食物卡片进行喂食,边喂边进行语言表述。

指导建议:

1、允许幼儿喂食时有多样性的选择。

2、引导幼儿在喂食时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行为。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6

 一、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

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三、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四、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1)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3)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

的妈妈了吗?

教师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

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

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

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

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五、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匹配。

2、尝试用多种方法让圆筒发出声音。

3、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3、布置“旺仔宝宝的家”:铺地垫,上面放人手一个旺仔牛奶筒(红、黄、绿三色);大型积木(红、黄、绿)三块放地垫后

4、材料人手一盒:豆类(红豆、黄豆、绿豆)或雪花片积塑(红色、黄色、绿色)分类放于红、黄、绿三块大型积木上;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色)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①师出示范例,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②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又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教师和幼儿一起走到“圆筒宝宝的家”里)

2、感知1和许多、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①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这儿有许多旺仔宝宝,看,都有些什么颜色呀?”幼儿介绍(红、黄、绿)

②巩固1和许多。

让每个幼儿拿1个旺仔宝宝,轻轻地和旺仔宝宝说说话。

提问:“你拿了几个旺仔宝宝?”“你拿了1个什么样的旺仔宝宝?”

3、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练习颜色匹配

①设疑:“你们的旺仔宝宝会唱歌吗?”

“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

“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②提出要求:红宝宝说“我要找红朋友”,绿宝宝说“我要找绿朋友”,黄宝宝说“我要找黄朋友”。

③介绍材料:“这些红朋友、黄朋友、绿朋友都在哪儿呀?”分别介绍豆类、雪花积塑。

④放“找朋友”音乐,幼儿边边看边找相同颜色的物体匹配、捡放豆豆或花片,要求边放边数。

5、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相同颜色的圆片匹配、粘贴(封口)

①设疑“调皮的豆豆逃了出来,怎么办呢?”

②用好方法把圆筒封口

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设疑“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4、边评价边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拍、搓、转、滚、敲身体各部位等)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8

活动设计:亲子游戏2则

亲子游戏:找食物

【适合年龄】3-6岁

【游戏目的】

1.认读:鱼、骨头、萝卜、青菜。

2.复习以往学过的汉字。

3.在了解猫、狗、兔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基础上,体验游戏识字的乐趣。

【游戏准备】

1.猫、狗、兔的动物头饰、字卡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一个。

2.鱼、骨头、萝卜、青菜以及要复习的字、词卡若干,认读字条三条。

3.独木桥两座、玩具枪一把。

【游戏步骤】

一、猫、狗、兔最喜欢吃什么?

1、让幼儿分别猜谜语,猜对后,扮演该小动物的老师就站出来。

2、向幼儿分别提问:猫最喜欢吃什么?狗最喜欢吃什么?兔最喜欢吃什么?出示相应的字卡,请幼儿上来一边摸一边读出来。

3、让幼儿找到相应的食物字卡送给"猫”、"狗”、"兔”吃。

二、我的妈妈在哪里?

1、"猫”、"狗”、"兔”分别问幼儿:"你们谁喜欢做我的小宝宝呀?”然后给幼儿戴上相应的字卡头饰。

2、游戏"我的妈妈在哪里?”三位老师每次站在不同的位置,让"小动物”找自己的"妈妈”。

三、过关卡。

师:森林的的那一边有许多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但途中要经过两道关卡才能到达。

1、第一道关卡"请读字卡,读错小心大灰狼!”

让幼儿在纸箱中抽出一张字卡,并正确读出来,否则大灰狼就会跑出来把他吃掉。

2、第二道关卡"此路不通,请走独木桥!”

在独木桥前面,有一道贴着字卡的障碍墙,小朋友只有把字正确读出来后才能顺利通过。

四、顺利到达森林有食物的地方

1、请小动物在场地四周找自己喜欢的食物吃。

2、让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小点心与家长共同分享。

3、让小朋友领着家长把吃剩的"食物渣”放到相应的"垃圾桶”里。

五、小动物回家,结束活动。

亲子游戏:转转乐

有些孩子平衡感差,还老晕车,这是因为4岁以前的孩子前庭功能发育尚未成熟,4岁后才不断趋于完善。平衡感的发展对于孩子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平衡能力不好,会影响迷走神经的发展不足,造成迷走运动神经核功能上的混乱,一旦这些功能发展不完整,孩子在将来的身体协调甚至于学习上都会产生严重的困扰。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通过游戏刺激幼儿的前庭系统,训练幼儿平衡感的发展。

【游戏步骤】

1、准备一把有手把的旋转椅。

2、让孩子坐进旋转椅中,让孩子的双脚跨出旋转椅外,双手扶住旋转椅内的把手,记得提醒孩子背后向后靠稳,然后家长开始慢速旋转椅子。

3、家长可以跟孩子轮流游戏,让孩子也担任转椅子的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手眼协调及肌肉发展。

【小贴士】

旋转椅子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若孩子感到害怕,那么可以降低旋转的速度,并安抚孩子,或暂停游戏。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9

《送礼物》游戏活动介绍:

《送礼物》是语义发散类的游戏。语义发散能力指的是处理词语信息时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从多个角度理解词语的含义、运用多种句式写作生动的文章等,都需要这种能力。本单元的游戏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从不同角度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60种日常用品卡片,以“给兔宝宝分礼物”为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独立探索、集体活动、合作活动和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分类的活动,让幼儿学习从多个角度灵活进行分类,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开阔思路,更加灵活地去认识事物和事物间的共同点,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本单元由四部分活动组成。

《送礼物》游戏活动安排:

活动1:兔妈妈的礼物

活动2:兔爸爸的礼物

活动3:找朋友

活动4:礼物接龙

《送礼物》游戏活动目标:

理解物品的多重属性

根据物品的共同点灵活进行分类

学习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下面向大家介绍4个活动中的一个活动――活动2“兔爸爸的礼物”

《送礼物》游戏活动2 兔爸爸的礼物

游戏材料准备:

教具:蓝边大卡片30张

570) h=570;"/>

幼儿材料:

两人一组,共用一套游戏材料:

“兔宝宝的家”游戏拼版

兔爸爸的礼物卡片1张(30张小卡片)

570) h=570;"/>

重点:

认识卡片上物品的名称、功用及特征,能按物品的相同点进行归类,进一步理解多种分类方法。

流程:

1、认识卡片上的物品 2、游戏“分礼物” 3、幼儿合作“分礼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30张蓝边大卡片,请幼儿说出卡片上物品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提示与建议:

教师可以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扩展故事情节,引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例如“这次兔爸爸要给兔宝宝分礼物”,请幼儿说说都有什么礼物。

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不太熟悉的一些物品重点说明,比如扳子、锤子等。

(二)游戏“分礼物”

玩法:让幼儿在自己的小卡片中找出有共同点的三张卡片,摆放在游戏拼版每个兔宝宝“家”门口的礼物箱上。摆放后,说出自己分礼物的理由。

提示与建议:

在幼儿独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问问幼儿选择卡片的理由。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来启发幼儿的思路。

(三)两人一组,合作进行“分礼物”游戏。可以两人分别扮演“兔妈妈”、“兔爸爸”,一起商量来给八个兔宝宝分礼物。

提示与建议: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合作和相互交流中,幼儿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幼儿互相表达分礼物的理由,引导幼儿学习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

寻找共同点的方法(仅供参考):

属于同一类:文具、电器、工具、家具……如电视、录音机、电风扇都是电器。

有相同形状:如垃圾筒、沙拉酱、饮料都是圆柱形。

有相同的原材料:如书架、床、桌子都是木头做的。

有相同的功能:如电视、钢琴、录音机都能发出声音。

是做某件事情所需要的:如锤子、扳子、改锥都是修理东西用的。

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如垃圾筒、沙拉酱、饮料都是打开后才能用。

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指南》玩法一“挑选礼物”的游戏。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图形画小鸡

2、能大胆表现小鸡的各种姿势

活动准备:小鸡实物、彩笔、纸、画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是这有一个谜语,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聪明能最先才出来。

小小身子胖乎乎,尖尖嘴巴两只脚。爱吃虫子爱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

幼儿:老师,我知道!是小鸡!

师:看一看,这是谁呀?快来跟小鸡打个招呼吧!

师:仔细观察一下,小鸡是什么颜色的呢?小鸡可爱不可爱呀?小鸡怎么叫呢?我们来学一学吧!小鸡喝水了,又去捉虫子了。小鸡吃饱了,散散步休息一下吧

二、观察小鸡的形态由什么图形组成

师:看一看。小鸡的头象什么图形呀?嘴巴呢?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三、画小鸡

师:小鸡觉得自己没有伙伴很孤单,我们来画小鸡给他作伴吧!

师示范边画边说儿歌:小鸡头,小鸡尾,小鸡眼睛小鸡嘴,两条细细小鸡腿。

四、幼儿自由画小鸡

鼓励幼儿画不同形态的小鸡,并讲述自己的小鸡在干什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结束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11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ABAB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2、出示ABB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出示ABB环形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3、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5、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中班数学:纽扣分类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会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感受生熟鸡蛋不同的重量、外形等。

2、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想象、探索欲望和兴趣。

3、感受到生活的奇妙和乐趣,进一步热爱生活。

【活动准备】

1、5个生鸡蛋和5个熟鸡蛋。

2、一把手电筒。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谈话:小朋友吃过鸡蛋吗?吃过生鸡蛋还是熟鸡蛋?生鸡蛋能吃吗?如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呢?(引发幼儿讨论。)

2、引导幼儿上前观察生鸡蛋和熟鸡蛋,可从生熟鸡蛋的外形、重量上区分。亦可让幼儿摔破鸡蛋区分。鼓励幼儿自由想象。

3、让幼儿自主思考,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4、教师到各个小组倾听小组讨论过程,可引导幼儿利用手电筒照射生熟鸡蛋不同,让幼儿发现被照射到的生鸡蛋里面是液体的,而熟鸡蛋是不能透光的。

5、教师引导幼儿将鸡蛋放到桌子上旋转,从旋转速度和圈数大小判断生熟鸡蛋。转得顺利是熟鸡蛋,因为其蛋黄、蛋白、蛋壳是一体的,转得不顺利是生鸡蛋,因为其蛋黄、蛋白、蛋壳没有连在一起,加大了阻力,向心力分离了。

6、让各组幼儿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并且让他们表演他们的方法并尝试说明原因。

7、最后,教师鼓励幼儿回家与父母在一起讨论如何区分生熟鸡蛋,向父母请教。也可回家区分一些别的物品,让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13

活动由来

赛龙舟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娱乐活动,以其激烈性、比赛性赢得孩子们的喜爱,且孩子们也有许多关于划船的生活经验。因此,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借助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对赛龙舟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鼓励幼儿运用美术语言回忆以往生活中的经验,并大胆表现龙舟比赛这一内容。

活动目标

1.在喜欢和了解赛龙舟的基础上,乐于用美术的语言大胆表现赛龙舟。

2.能够自主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通过对龙舟比赛中人物表情、动作等细节的刻画,表现出龙舟比赛时的激烈景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龙舟的结构以及龙舟竞赛活动已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PPT课件,各种纸张和笔,各种泥和水粉颜料。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充分欣赏和感知图片的基础上,体会龙舟比赛的激烈。

难点:能大胆刻画比赛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来完成自己的创作。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观看PPT,引发幼儿的讨论。

(1)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这是龙舟比赛的?

幼:在赛龙舟,因为有观众,还有水和龙舟。

(2)这样的比赛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

幼1:很热闹,因为有许多人。

幼2:很着急,因为蓝旗那艘船快要落后了。

幼3:很紧张,我们在参加比赛的时候心脏会咚咚咚跳得很厉害。

幼4:很疯狂,因为他们都想得第一,所以就得很快地、很疯地划船。

(3)你是怎么看出这些船划得很快的?

幼1:我看到他们都很使劲儿。

师:你是怎么看出他们都很使劲儿的?

幼1:他们都张着嘴。

师:你是从表情看出来的。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吗?

幼2:手,他们的手很用力,手上的肌肉都鼓起来了。

幼3:水花,水花扬起来溅得很大!

(4)(出示图片)看看这艘船上的人用不用力?

幼1:用力。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1:因为这些人的动作幅度很大,身体都快贴到船上了。

幼2:他们的动作很整齐。

师:你的眼睛真尖,我们在划船的时候,大家整齐划一的动作才能划得很快啊!你们看他们的船桨抬得一样高,他们的身体动作都差不多,所以这艘船一定划得很快。

(5)(出示图片)这三艘船里哪艘是第一?

幼1:小一点儿的船是第一。

师:你真棒!近大远小,远一点儿小一点儿的船是第一,你们同意吗?

幼:同意。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小一点儿的船是第一的?

幼2:因为小一点儿的船被挡住了,没照着。

师:为什么呀?

幼2:因为船已经划过去了。

分析

本环节选择了最具有典型特征、最贴近本次活动目标的图片给幼儿欣赏,引导他们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参照物的样子以及龙舟的排列顺序,感受它们与龙舟划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激发起想像和创作的欲望。

2.创作部分: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1)创作启发:我们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也来画一张赛龙舟的作品,老师要看到你的龙舟是划得最快的!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材料来画一幅龙舟比赛的作品。

分析

大班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以及对材料的熟悉程度、表现手法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因此我们在引导幼儿创作时,为他们提供了色彩组(彩色水彩笔、丙烯、彩铅等)、泥塑组(不同质地的泥)和剪纸组三组材料,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2)观察引导:观察幼儿利用夸张的线条、多彩的颜色在想像的基础上创作出龙舟比赛的场景,教师观察并支持幼儿大胆表现。

①对于创造性思维发展较好但绘画技能较弱的幼儿,教师通过语言提示或个别示范的方式,引导其完成主要场景。

师(见阳阳很快画完一艘船后在画水浪的时候有些为难,只画出了一条线):阳阳,老师觉得你龙舟画得真不错,现在你是在画大浪吗?

阳阳:对!

师:浪花是卷起来的吧?往上的?

阳阳:对!(拿着画笔往前画,并向上画了卷起的线条。)

师:对!就是这样子!再多画个浪花,你真棒!

十分钟后回来,教师看到阳阳已经用自己的方式画完了浪花,正在纸的上方画一艘小龙舟……

分析

阳阳是典型的想像能力强但技能发展弱的幼儿,在他绘画大浪花出现困难的时候,我及时地跟进指导,用语言和手部动作的提示,使他突破了障碍,接下来的绘画得以顺利地进行。他还运用近大远小的关系,表现出了赛龙舟时激烈的场景。

②对于创造性思维较弱但绘画技能较好的幼儿,教师鼓励其大胆想像,熟练运用线条、色彩及构图等技能,从一个角度表现赛龙舟时的激烈场景。

师(看到泥工组的凯凯制作了一艘龙舟后看着船有些发呆):凯凯,你做的龙舟真不错!你想怎样表现龙舟比赛的激烈?

凯凯:我就想表现他们划船很使劲。

师:那你想从他们的动作还是表情表现?

凯凯:我想让他们的动作都一样!

师:很好啊!那你想表现他们怎样的动作?你来学一学。

凯凯做了一个举起船桨划水的动作。

师:我喜欢你这样使劲儿的动作,你开始制作吧!

不一会儿,一个使劲儿划水的小人做好了。

分析

凯凯的技能发展非常好,但想像力发展稍弱,经常不知道去表现怎样的场景,我用渐进式提问的方式引发他去思考,鼓励他从一个维度表现龙舟比赛的激烈程度。

③对于幼儿在绘画时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积极的正面的引导。

师(看到用水粉表现方式的两个孩子乐乐和团团迟迟没有下笔):画水粉画的小朋友今天可遇到了挑战!想一想怎样才能在这一张纸上画龙舟,这张纸肯定画不下,怎么办?

乐乐:我们可以局部放大!

团团:我们可以就画一个龙头和半截船身。

十五分钟后,两个画水粉的孩子已经用局部放大的方法和遮挡关系画好了一艘龙舟……

分析

水粉表现方式对于这幅作品来说有难度,尽管乐乐和团团无论绘画技能还是想像力都发展得不错,但我观察到他们绘画时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在他们还没有下笔的时候,我就用之前的经验启发他们,为他们的绘画活动提供了支持。

3.作品分享。

(1)同伴分享:幼儿为身边的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2)集体分享:哪一幅作品让你看到龙舟比赛时激烈的情景?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到的?

分析

在评价环节中我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参照物的样子来引导幼儿发现最贴近目标的作品。这一环节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也从情感上教育幼儿要懂得、学会欣赏别人的艺术创作。

另外,我还及时抓住有创意的作品,如泥塑组的小朋友用很粗的泥条表现人的四肢,体现了龙舟比赛中人物的强壮,从侧面反映赛龙舟的激烈等,帮助幼儿归纳和拓展了美术创作中有益的经验。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14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小朋友上学都要妈妈背书包,活动少,手臂力量得不到锻炼。我通过这样的课程想锻炼幼儿的肩、手、臂、的肌肉力量。

活动目标

一、练习肩上挥臂投物,增强上肢、肩、背、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二、培养小朋友手眼协调能力。

三、幼儿了解流星,流星和星星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的上肢得到锻炼。

难点: 让幼儿了解流星,用手模仿流星。

活动准备

一、鸡毛毽子,塑料筐两个。

二、塑料盒、绿色包装带、蓝色皱纹纸布置山坡、草地、小河,距离又远道及排列。

活动过程:

一、幼儿扮小星星自由进入场地,集中在老师周围。教师当月亮姐姐,师生一起随音乐准备操,活动上肢、肩、背等身体部位。

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导幼儿练习肩上挥臂投远。

教师:星宝宝在天空很寂寞,有的想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你们愿意帮助小流星去他想去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将小流星(鸡毛毽)投到远处的山坡、草地、小河,幼儿将“小流星”捡回,并告诉大家,自己将“小流星”送到哪里。讨论:

(一)谁将“小流星”送的最远,请动作示范。

(二)你们想将小流星送的更远么?

三、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幼儿学习肩上挥臂投物运动。

四、游戏:(谁投的远)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看谁的流星飞过小河,谁的流星飞过上坡,哪个队飞过上坡的流星多就获胜。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15

活动设计意图:

《纲要》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在预设活动“聪明的乌龟”中,班上幼儿在观察乌龟时,一幼儿自豪地介绍说:“乌龟的壳硬硬的,要是有谁来吃它,它就会把身体全缩在里面!”,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动物怎样保护自己”这一个问题上。作为时刻关注幼儿的我,及时地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所在,开展了与之相应的活动“谁来保护我的宝宝”。该活动把《纲要》的要求和“做中学”的理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两者互相促进。活动中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使师生有效地互动起来……

活动目标:

一、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丰富幼儿的科学小知识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支持幼儿在活动中的想象和创造,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令其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准备:

一、幼儿听过《聪明的乌龟》的故事,共同收集有关“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图片、VCD;课件制作“蛋宝宝”。

二、实验操作的记录单,幼儿记录用具人手一份。

三、鸡蛋若干个,棉花、胶布、积木、纸盒、网袋、橡皮泥、、瓷土、沙箱等通过加工、制作可以保护物体的材料。

活动方式:集体活动、分组活动相结合

活动重难点分析:

一、要实现“幼儿与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我们在活动中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互动关系,推动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是活动的难点之一。

二、在孩子们探索活动中,要“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重点之一。教师应认识幼儿的思维,接过幼儿抛出来的球(活动的突发事件,善于激发幼儿的智慧,与幼儿交流经验,与幼儿共享情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对方的支持。

三、“做中学”重视活动中的集体记录,这集体记录应真正体现教育价值。

活动过程预设:

一、以故事《聪明的乌龟》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对问题“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思考兴趣。 教师:小乌龟真聪明,懂得用自己的壳保护自己,可其它小动物遇见敌人怎么办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它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1 、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发现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2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幼儿将“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

三、在视频上“跳”出一个摇摇晃晃的大鸡蛋(插曲:《老母鸡》,教师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 蛋宝宝”上来。 发现问题:蛋宝宝没手没脚的怎样保护自己呢?讨论结果:“鸡妈妈会保护它!”、“我在蛋宝宝上边画上老虎,大家见了都怕它!”……

四、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探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自主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关爱、保护蛋宝宝的情感。 1、设置情境, 引导幼儿继续寻找保护蛋宝宝的方法。 (情境:老师将鸡蛋递给小朋友时,“啪”的一声,鸡蛋掉了、破了! 发现新问题:哎呀!画上大老虎也保护不了蛋宝宝!聪明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保护它呢? 2、幼儿讨论,将预计的保护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激发幼儿按设想方法进一步探索。 3、指导幼儿探索保护鸡蛋的方法。 1、为幼儿介绍现有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教师以玩伴的身份陪幼儿进行实验:可以看看小实验的预计记录,了解幼儿的实验设想,再与幼儿一同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不偏离实验走向。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可行的用“√”表示,不可行的用“×”表示。 3、同伴间互相介绍和演示探索结果。 4、师生共同归纳保护鸡蛋的方法,将其整理记录出来(集体记录:文字、绘画等形式不拘)。 A 固 定 的 方 法(如:将蛋嵌插在沙子中固定、用橡皮泥做成井圈固定等。) B 包 裹 的 方 法 (如:在蛋的外壳包裹上一层蜡、泥土、网袋等)。C 增加硬度的方法 (如:在蛋的外壳加上“护架”)。…… 5、请幼儿欣赏叔叔阿姨为保护蛋宝宝的工具及方法。(如:运载蛋的纸蛋槽,箱子,冰箱里的蛋架等) 4、教师对“保护鸡蛋的方法”进行小结:除了这些,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继续动动 你们的脑筋,探索发现出新的方法。

五、以轻松活泼的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结束活动。教师:鸡妈妈有了我们帮忙,它的蛋宝宝再也不会受伤了。它呀,将鸡宝宝孵成一只只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来,让我们来把小蛋儿的门儿打开吧!

延伸活动:

一、可引导幼儿欣赏VCD《动物的自我保护》,不断丰富孩子的的科学小知识。

二、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并将探索到的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记录在小实验活动单上。

三、寻找其它需要保护的物品,开始新的探索。

附:活动评析

一、孩子们是沿着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坚持,很专注地参与,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活动气氛轻松,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把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蛋宝宝上来,从而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能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在不断的操作中,孩子们正朝合作、分享的方面发展。

三、在探索“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过程中,教师借助开放性问题“为什么蛋宝宝破了呢?”,与幼儿有效地互动,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

四、在操作实验前让孩子做出实验预测,预测后再动手做实验去求证。孩子们将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用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不仅通过语言,而且通过某种符号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