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儿童孤独症常见的症状

儿童孤独症常见的症状

来源:潮女谷    阅读: 8.5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儿童孤独症常见的症状,孤独症一般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的时候看不出来,但到了2-3岁就会发现,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表现,当家子发现这些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带孩子去就医,那么儿童孤独症常见的症状有哪些呢?

儿童孤独症常见的症状1

1、社会交往障碍,在婴儿期患儿表现为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

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被抱起时身体僵直,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仍常不注视人,呼之常常没有反应,对父母不能产生依恋,对其他儿童缺乏交往和一起玩耍的兴趣,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伤时也不去寻求安慰。

学龄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进步,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

2、交流障碍,非语言的交流障碍,表现为更倾向于用动作姿势进行交流,但除了拉大人的手走向他所要的物品以外,其他的表达动作和姿势却很少,常不会用点头摇头,表示自己的意愿,对于其他的表情,都表现得非常的淡漠。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损,语言发育迟缓或者不发育,部分孩子2-3岁前曾有语言性的表达,以后逐渐的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3、活动内容的兴趣和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兴趣范围狭窄,甚至怪癖,常对玩具、动画片不感兴趣,且迷恋看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的物品、反复排列物品等。

对一些非生命体,比如书、小瓶产生强烈的依恋,如果被拿走则会哭闹不安。

还要求日常的生活的规律,如饮食、物品的`摆放位置,行走的路线一成不变。表现为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的行为,如重复的蹦跳,将手在前,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

可能对一些非主要的东西特别的感兴趣,经常去闻一些不该闻的味,可反复的摸光滑的东西等。

4、孩子能力发展不平衡,对音乐、机械、记忆有兴趣。

儿童孤独症常见的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病态依恋某些特殊物品

孤独症患儿通常会对某些物品发生特殊的兴趣,如积木、收音机、球等,以至于达到依恋的程度。他们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且能在玩耍中感到满足,如将这些物品拿走,则会引起哭闹、惊慌。患儿很少参加其他儿童的游戏,一个人玩耍反而高兴,常常自得其乐。

刻板重复动作

患儿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和生活活动模式,抵抗改变,缺乏变化和想象力,如反复给玩具排队;坐的位置不能改变;东西放的地方不能改变;生活内容的顺序必须保持原样等。顽固地保持原样不变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之一。

人际交往障碍

患儿常常感到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情感的联系,如新生儿被抱起时不与母亲贴身;7-8个月时被亲人或其他人抱起时反应无差异;患儿对父母的归来和离去无动于衷,没有依恋之情;

对亲人和对生人一样,与生人在一起时,他们也不感到畏惧。该类患儿缺乏与人眼对眼的凝视,常常回避与人的对视,与周围人缺乏情感的交流。

语言发育障碍

为本症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儿童患病后一般语言逐渐减少,严重时完全缺乏。患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低下,常出现一些刻板、重复、模仿和代词错用(尤其是在指代自身时用"你"代替"我")等异常语言。

患儿缺乏抽象概念,且思维过程趋向强迫性、局限性和贫乏性,缺乏幻想和想象力。患儿不会运用面部表情、躯体动作、姿势及音调与他人交往。

感知觉障碍

患儿对听觉、视觉刺激反应迟钝,好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周围环境中出现的人或其他人物似乎没有看到,对他们的讲话也不予理睬。

智能障碍

孤独症患儿外貌无明显呆滞,但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落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数有智力中、重度低下。极少数孤独症患儿在某一方面可显示出对音乐、计算机和机械记忆领域的特殊能力,极个别患儿可有岛状早熟或特异功能,即所谓“白痴学者”。部分患儿有癫痫发作。

其他症状

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会并发癫痫。有些患者到青春期或成人早期伴发精神分裂综合征,如出现妄想、幻觉等。

儿童孤独症常见的症状2

1、社会交往障碍:

不少患儿在婴儿期表现出回避眼对眼的注视,缺乏面部表情,对父母缺乏情感,不愿被抱起,无依恋感。喜欢独自玩耍,不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对正常儿童的喜好无兴趣,却对某种东西特别感兴趣,如迷恋一块石头而时刻不能离开。

2、言语障碍:

患儿少语或不语,有的是从小言语即未发育,有的则是2-3岁前有言语表达,但以后会讲的话逐渐减少甚至丧失。不会与人交谈,自言自语,或说些莫名其妙的言语。4、5岁了还分不清"你、我、他"。重复及模仿言语,有时无故尖叫。不会运用手势、姿势或表情表达自己的要求或态度。

3、刻板的行为方式:

固执于自己的行为方式,不愿或拒绝改变,如出门一定要走某条路线,遇到障碍和积水也不绕道。行为刻板、重复,常做出旋转、拍手、身体前后摇摆等特殊动作,甚至有自伤、自残行为如撞头、咬手等。

4、感知觉障碍:

患儿对各种刺激均可表现出异常,过强、过弱或有不寻常的体验。感觉迟钝者可对疼痛无反应、"听耳不闻"、"视而不见"、久转不晕。感觉过敏者,如对光敏感,听到稍大的声音就烦躁不安、捂上耳朵

儿童孤独症常见的症状 第2张

5、智力障碍:

3/4的患儿智力低下,适应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普遍较低, 有的患儿在智力普遍低下的背景中,有某种超常能力,如背诵、识字、记名称、计数、推算、音乐感强等,被称为"白痴学者",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极强但理解性记忆能力较差, 可以速算多位数的加法但不会应用。

对儿童孤独症无单一的特效治疗, 采取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综合治疗。

如果孩子现在的情形与下表中多个以上的症状吻合,家长就应注意了,需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1)和其他的孩子难以相处。

(2)喜爱转动物体。

(3)不喜欢目光的接触。

(4)经常莫名其妙地大笑。

(5)喜欢单独玩耍。

(6)对真正的危险没有恐惧。

(7)不喜欢被拥抱。

(8)对周围漠不关心。

(9)对身体所受到的痛楚没有明显感觉。

(10)对外来声音充耳不闻,好像耳聋了一样。

(11)对玩具不感兴趣,极度迷恋自己的手。

(12)过度活跃或过度安静。

(13)不正常地依恋物件。

(14)没有理由地极度忧伤。

(15)不懂回答问题,只会重复别人的话语。

(16)抗拒惯常的行为或动作。

(17)不会恰当地玩玩具,拿到玩具就放嘴里咬、嗅,或拿在手里不停地转动,不停地排列所有的玩具。

(18)开口说话的年龄晚,会说话后常常只是重复别人的话,很长一段时间都分不清你、我、他等代词。

(19)极度喜欢电视上的广告、天气预报,却对动画片不感兴趣。

应对儿童孤独症的几个关键词

◎诊断

孤独症患儿通常在两三岁时,就能被诊断出来。目前,在现有的医学水平上,还不能通过血液检查、脑CT等检查来确诊该病,因此,临床上,只能由儿童发育行为方面的专科医生,从孩子的行为表现上来诊断是否患有儿童孤独症。

◎训练

孤独症及相关障碍是一类特殊的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来加以治疗,现有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特殊的教育训练。其前提是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患儿的现状予以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科学有效地治疗这一发育行为障碍。

2~5岁是儿童孤独症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段。如果错过这个阶段,孤独症所带来的障碍将成为终身遗憾。这对孩子本人和家庭成员所造成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儿童孤独症常见的症状3

社会行为障碍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回避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目光,在与人交谈时,一般不看对方的脸,而是看着别处。对父母或其他亲人不产生依恋,很容易与他们分离;有时孩子也可能对某个人有特别的依恋,不能分离。

缺乏与其他孩子一起的兴趣和愿望,不主动与小朋友一起游戏,而是远远地躲开小朋友,独自一人跑来跑去,或者重复单调的活动。听力没有问题,但叫到他的名字时又没有反应。

语言交流障碍

孤独症患儿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有明显问题。孩子不会主动用语言表达他们的要求;常存在无意义言语或即时、延迟的模仿;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说话的语调、语速、节律也存在异常。大多数病儿到5岁时还缄默不语。

儿童孤独症常见的症状 第3张

异常行为障碍

患儿往往要求周围环境一成不变,一旦熟悉的环境发生改变,孩子就会发脾气、大吵大闹;并且常常出现一些刻板的动作,如反复玩弄手指等。

还可能对一些非生命物品产生强烈的依恋,如小瓶、砖头、绳子、纸片等,每时每刻都拿在手里,睡觉也不许拿开。有些孩子有严重的自伤行为。如用拳头打自己的脸或头,或拔头发,咬手,用头撞墙、撞地板等。

儿童孤独症如何治疗?

首先是交流能力训练:家长应多抽出时间与孩子接触,关心体贴,逐渐建立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想办法诱发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帮助他们与他人合作,在交往时提示正确的对话;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进行变换形式的语言对话;

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去不同商店买不同的东西等,逐渐改善患儿的社交、情感及学习交流能力。

另外,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也不可忽视:应教他们自己洗手、洗脸、上厕所、穿脱衣服等。消除不适当行为,建立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行为。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